趋势一:政策红利加速车联网产业布局
十三五时期,多部委主导政策引领,加快培育5G融合应用,不断深化基于C-V2X的车联网标准体系、产业协同和示范应用,构建新型车联网产业环境和产业标准,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和5G的融合应用,全面支持汽车与多个产业的网联化智能化协同发展。
在顶层设计方面,2018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在测试方面,2018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在通信方面,2018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直连通信使用5905-5925MHz频段管理规定》。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2月,发改委联合11个部委共同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指出,2025年,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以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为途径,推动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车用无线通信网络(LTE-V2X等)实现区域覆盖,新一代车用无线通信网络(5G-V2X)在部分城市、高速公路逐步开展应用,覆盖全国的车用高精度时空基准服务能力,覆盖全国的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建设国家智能汽车大数据云控基础平台。
随着多项支持政策密集出台,无不透露出基于5G的新一代智能车联网时代的来临,车联网产业借助“政策红利”在各类应用场景中加速布局。“十年一G”,5G提升一个行业的迭代速度可以如此迅猛,有理由相信,通信科技的发展给行业、社会、经济,给每个人带来生活变革和巨大红利。
趋势二:5G+车联网的生态圈不断完善
车联网的生态圈已经形成,正在催生大量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其中5G技术在车联网应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截止2020年10月,中国已累计建设5G基站超70万个,5G终端连接数超过1.8亿。车联网的三个核心:网络连接、汽车智能化、服务新业态,都是建立在5G基础设施的基座上。
从细分行业来看,车联网产业是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是全球创新热点和未来发展制高点,产业链条长,产业角色丰富,跨越服务业与制造业两大领域,相互渗透,跨界融合,这些是车联网产业的突出特点。
从产业结构来看,车联网产业的参与者主要包括车厂、车主、网络运营商、软硬件提供商、内容提供商等。今年5月份,华为在其官网公布了其5G汽车生态圈的首批18家车企。这些车企分别是:一汽集团(一汽红旗、一汽奔腾、一汽解放)、长安汽车、东风集团(东风乘用车、东风小康)、上汽集团(上汽乘用车、上汽通用五菱)、广汽集团(广汽新能源)、北汽集团(北汽新能源)、比亚迪、长城汽车、奇瑞控股、江淮汽车、宇通(客车)、赛力斯、南京依维柯、T3出行。
中国软件网认为,随着车联网技术的日益完善,作为移动通信技术核心的5G网络已经进入商业阶段,以5G为基础的车联网将步入智能化时代,生态圈越来越完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5G铺路,云和数据开车,无人驾驶之路将越走越宽。
趋势三:ICT巨头纷纷布局车联网“路、车、网、云”端
在5G发展形势推动下,车联网发展速度在进一步加快。一批以华为、中兴、百度、中国移动等为代表的ICT巨头,借助于人、车、路、云之间的全方位连接和信息交互,催生了大量新的产品应用,满足人们对车路协同和网云联动的更高需求。
路的方面,中国移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众多C-V2X应用示范和基建项目。
智能道路基础设施和车路之间的交互与耦合,将逐渐对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起辅助甚至主导作用。
智能道路将兼具各类通讯方式(LTE、5G、LTE-V2X、5G NR-V2X等)、具备集成路侧交通信息采集发布、具备本地边缘计算能力等,它可以全面感知的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可以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后智能的决策;可以从被动承载变成主动感知,与车辆更加紧密协同。
例如,中国移动通过其子公司中移物联网、中移智行、中国移动研究院深入布局C-V2X技术、标准和产品的开发,联合地方分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众多C-V2X应用示范和基建项目,在C-V2X领域已形成覆盖通讯模组、车载终端、路侧单元、车联网数据平台的车路协同整体解决方案。
车的方面,苹果计划在明年9月推出首款Apple Car。
智能汽车采用先进的无线通信和新一代互联网等技术,全方位实施车车、车路动态实时信息交互,其基本特征是具有“网联”能力,可以与路端、云端实现信息的交互,不仅是数据发送和接收方,还是计算节点,更是数据分享节点,充分实现人车路的有效协同,保证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
从企业业务布局来看,定制化的车机操作系统是智能汽车的大脑,特色应用开发丰富了智能汽车的功能,这些都是互联网企业的优势所在,以此为突破口介入车联网完成重点布局,智能座舱的功能体验少不了个性化的人机交互、手机互联、OTA等。
其实,ICT巨头转战智能汽车行业不是稀奇事,早在2014年,苹果开展了名为"泰坦"的自动驾驶机车计划(Project Titan),有1000多名员工在苹果库比蒂诺总部附近的一个秘密地点从事电动汽车的研发工作。近日,据媒体报道,苹果计划在明年9月推出首款Apple Car,比原先规划至少提前了两年时间,甚至Apple Car原型车已经在美国加州上路测试。
硬件层面,四维图新、博泰、东软集团、北斗星通、索菱股份在前装的数字仪表、车机大屏、T-BOX、OBU和后装的流媒体后视镜、行车记录仪等车载智能终端市场取得良好的发展。
软件层面,腾讯、百度、斑马网络(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合资公司)、华为纷纷布局车载操作系统,打造应用生态。例如,华为通过“麒麟+鸿蒙OS+ HiCar”赋能数字座舱,实现智能汽车与智能手机在硬件、软件和应用生态等全产业链的无缝共享。特斯拉Model3及其Autopilot系统新增“相邻车道速度调整”功能,支持汽车根据道路上其他车辆的速度调整自身速度。
网的方面,借助网络切片和移动边缘计算两大核心能力,将构建强大的5G网络。
5G为车联网提供了低时延、高可靠、大带宽的无线通信保障,借助于“人、车、路、云”的全方位连接和信息交互,借助网络切片和移动边缘计算两大核心能力,构建强大的5G网络,不仅可以为用户提供娱乐导航、共享出行等信息服务,还能支持驾驶安全、以及未来的自动驾驶服务。
华为于2019年正式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现拥有覆盖“端”、“管”、“云”的整体解决方案,形成包含C-V2X芯片、模组、车载终端T-BOX/OBU、V2X协议栈、应用软件、路侧单元RSU、路侧交管设施、边缘计算基础设施、车联网数据平台、安全解决方案、车路协同解决方案等完整的产品阵列。
云的方面,华为、腾讯等ICT企业依托云技术优势,占据市场头部地位。
面对开放、复杂的交通系统,需要云端的城市交通大脑来调度、控制和组织,构建一体化开放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和云控平台,同时通过云边协同(云计算和移动边缘计算协同)形成灵活的云。
具体说,车辆上的传感器收集到信息,经过边缘计算初步处理后将数据上传至云端,经云计算后反馈到车载终端,车辆做出反应,将大大降低车祸发生的概率。除此,接入云控平台也方便接受交通部门的调度和公安部门的监管。
华为、腾讯等ICT企业依托云技术优势,占据市场头部地位。比如,华为基于OceanConnect 物联网平台帮助一汽启明、PSA实现车辆接入管理和移动出行服务转型;腾讯推出的汽车云服务向车企提供IAAS、PAAS、SAAS解决方案,已服务超过18家主流车企;启明信息汽车业务覆盖数字化工厂、智慧物流、智能网联运营、数字化营销等,重点服务于一汽集团及其供应商。
中国软件网预测,未来的车联网,不仅是实现车路协同,而将实现“人、车、路、网、云”多维高度协同。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软件网(http://www.soft6.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软件网或昆仑海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任何行业、传播媒体转载、摘编中国软件网(http://www.soft6.com)刊登、发布的产品信息及新闻文章,必须按有关规定向本网站载明的相应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并在其网站上注明真实作者和真实出处,且转载、摘编不得超过本网站刊登、转载该信息的范围;未经本网站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网站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昆仑海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