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为煤炭井下安全检测装上“千里眼”

[摘要]人工智能热度持续多年,但其与实体经济之间似乎总隔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不过最近,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促进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热度持续多年,但其与实体经济之间似乎总隔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不过最近,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特点,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应用为目标,深化改革创新,优化制度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

这份文件是今年全国“两会”首次提出“智能+”之后,国家层面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的又一份重要指导文件,被业界解读为推动人工智能落地实体经济的重要信号。

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已摆在突出位置,如何让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山东能源淄矿集团正通煤业早已有了答案。

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以人工智能算法为支撑,正通煤业借助浪潮企业大数据提供的智能预警解决方案,构建了国内首个煤炭行业大型水泵健康状态AI智能预测算法模型,实现对大型工业水泵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成为实践国家“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样板示范工程,为制造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提供了具体参考。

煤矿企业如何开启人工智能“魔盒”?

正通煤业是山东能源淄矿集团下属公司,主要负责建设高家堡矿井及选煤厂、铁路专用线、长武朝阳二路工程项目等。其中,高家堡矿井是淄矿集团在陕西彬长矿区开发建设的第二对现代化大型矿井,这里地质条件复杂,具有井深水大、高地压、高承水压等特点,易发生自然灾害。

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触及各领域之际,正通煤业也在不断探索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对于正通煤业而言,矿井勘探设备众多,其中水泵设备是煤矿重要的机电设备,对保证矿井安全和正常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水泵属于易损设备,日常维护费用大,每次停工检修都要面临上千万的效益损失。目前按照传统数据分析方法往往只能得到一些可视化和表面统计分析结果,实际收效甚微,而且工人师傅往往依据经验来判断水泵工作情况,准确率不高,还耗费大量人力。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可以实现制造企业的设计、制造和制造装备的全面智能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运行效率。国家也一直鼓励人工智能应用于实体经济,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17年国务院也专门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为正通煤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大型工业水泵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成为正通煤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90%精准预测,节省百万费用,正通煤业亮绝招

人工智能发展多年,以在交通、医疗等领域有所应用,但在制造业却鲜有先例。

正通煤业技术负责人介绍,人工智能技术门槛较高,制造企业业务系统复杂,要想将两者有效结合,需要企业拥有强大技术支撑,并且精通制造业。

基于浪潮在山东能源淄矿集团信息化服务方面取得的良好成果,正通煤业选择浪潮云ERP作为合作伙伴,通过部署针对大型工业水泵设备的智能预警解决方案,构建了智能中枢系统,实现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成功应用,也让正通煤业朝着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迈进一大步。

浪潮企业大数据智能预警解决方案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以人工智能算法为技术支撑,主要面向大型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人工智能应用。其中,基于浪潮工业互联网大数据解决方案,正通煤业搭建了水泵运行数据的维护管理平台,每天收集数千万条数据,挖掘水泵运行中产生异常的数据表现规则,利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算法以及业务知识建立起预测水泵运行状态的模型,结合历史数据逐步完成水泵设备健康度在线打分,实现水泵健康状态的实时展现,更加方便准确的对水泵进行维护和管理,减少人力成本,提高了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浪潮企业大数据智能预警解决方案每天处理采集的数据达上百万条,实时数据能够达到秒级计算,其核心的算法是浪潮AI技术团队基于开源框架自主设计开发的,并不是对现有算法的调用,而是打开人工智能算法的黑盒子进行深层的再开发,这是国内真正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推动核心技术创新研发的重要实践。

正通煤业借助浪潮企业大数据智能预警解决方案,首次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煤矿产业,让事实故障预测精度提高到了90%以上,避免了数百万的损失费,每个月几乎零维修次数,高运算效率也得到提升,有效推动信息化技术与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效融合,加速制造业智能化升级。

目前,浪潮企业大数据智能预警解决方案已部署陕西长武县高家堡煤矿现场,淄矿集团旗下的许昌煤矿、贷庄煤矿、双新煤矿等8家单位也同步展开落地推广。

作为立国之本、兴国之路、强国之基,制造业正与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相互融合,给人们为来生活带来更多便捷与惊喜。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软件网(http://www.soft6.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软件网或昆仑海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任何行业、传播媒体转载、摘编中国软件网(http://www.soft6.com)刊登、发布的产品信息及新闻文章,必须按有关规定向本网站载明的相应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并在其网站上注明真实作者和真实出处,且转载、摘编不得超过本网站刊登、转载该信息的范围;未经本网站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网站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昆仑海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