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勤退休百度:一个耐人寻味的微笑

[摘要]“退休”——代表职业生涯结束,总让人联想到“巅峰已过”、“碌碌无为”等字眼。

“退休”——代表职业生涯结束,总让人联想到“巅峰已过”、“碌碌无为”等字眼。

2019年10月,张亚勤退休,这个消息震撼了海内外IT界。此前于2019年3月15日,李彦宏通过一份公开信,推出百度高管退休计划。张亚勤是加入退休计划的第一位高管,申请于2019年10月退休。

面对突如其来的退休,张亚勤有不同的解读:“如果说退休是不工作了,那我永远都不会退休;如果说退休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我已经退休了”。

这一句富有哲理性的话语,发人深省。

1、2014年9月——第一个耐人寻味的“微笑”

俗话说,“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张亚勤在百度的成功也是有原因的。

在2014年9月3日举办的百度世界大会上,作为外人参加的张亚勤意外地坐在李彦宏身边。他没有演讲,也没有接受采访,只留给外界一个耐人寻味的微笑。神秘感只持续了7天。那年中秋节假期刚过,张亚勤加盟百度的消息传遍整个互联网。

当时的一个深刻背景是,2014年5月,百度在美国成立研发中心。该中心作为百度面向美国吸收关键人才的窗口,负责为百度源源不断地输入AI新鲜血液。2015年百度成立自动驾驶事业部,但在之后两年,百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人才流失。

在这段难熬的困难之际,张亚勤显出了关键作用。2017年3月吴恩达离职后,张亚勤兼任百度美国研发中心董事长。一年后,2018年5月陆奇离开百度,张亚勤火速接管了智能驾驶事业群组(IDG)。

7个月后的2018年12月,百度将智能云事业部(ACU)升级为智能云事业群组(ACG),承载AI to B和云业务的发展,由尹世明负责,向张亚勤汇报。此时,张亚勤手中握有新兴业务群组和智能驾驶业务群组,是百度最重要的顶梁柱。

时光荏苒,往昔难以忘怀。张亚勤在百度5年,就像是一位排球队里可攻可守的自由人,负责管理过除搜索外的所有业务部门,其中不得不说的是百度云业务。

2017年,国内云计算竞争白热化,既有以阿里云为代表的国内互联网云计算巨头,还有以AWS为代表的国际巨头。百度作为云计算的新生势力,夹在巨头之间难以喘息。当其他厂商为争夺市场大打价格战的时候,百度没有强攻,而是选择了智取。

作为百度智取战略的军师,张亚勤提出了ABC概念,即AI(人工智能)+Big Data(大数据)+Cloud Computing(云计算)三位一体,并引入苹果大中华区企业部总经理、生态系统负责人尹世明担任百度云总经理,将百度AI战略通过百度云落地到各行各业。

经过两年部署,百度2019年Q2财报显示,百度智能云营收16亿元,同比增长92%。不仅增幅最大,还成为百度主要营收来源之一。据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调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百度成为中国第四大云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销售额仅次于阿里巴巴、腾讯和亚马逊。

由此可见,在百度搜索引擎接近天花板的情况下,张亚勤的云战略部署为百度找到了新出路。

2、“神童”磨练,大学考试在及格线徘徊

1977年,恢复高考为莘莘学子打开一扇人生的大门。不久之后,中国科技大学开办少年班,改变了张亚勤的人生轨迹。

当时张亚勤11岁,正在太原市西山矿物局第二中学读初三。年底某一天,他从报纸上无意间读到宁铂考上中国科大少年班。这一消息将张亚勤带进了一个新世界,从那天起,张亚勤心中便萌生了上少年班的想法。

张亚勤幼年丧父,从小由母亲含辛茹苦带大。在回忆中,母亲对他一直很严厉。从8岁开始,母亲有意培养他的兴趣爱好。有天晚上本来要学绘画的,但出于小孩爱玩的天性,张亚勤并不想安心画画。这时母亲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家没有背景,长大之后一定要有一技之长。“

这句话深深影响了张亚勤。张亚勤心中,科大少年班便是自己为学习树立的目标,可当时距离高考只剩下7个月,就连母亲都没抱希望。张亚勤不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学习时光也为他按下了快进键。一个月后,他考入高二尖子班;七个月后他和610万人一同走入高考考场;到9月秋天,张亚勤作为年纪最小的学生,考入科大少年班,和宁铂当起了同学。

刚接到科大少年班录取通知书,张亚勤被叫做“神童”,兴奋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当12岁的张亚勤进入大学后,才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不仅有家喻户晓的“神童”宁铂,张亚勤发现室友都比自己的分数高。此外,他年纪小导致学习基础差的弊端,马上在高强度的大学课程中显现出来。第一个学期,张亚勤每科成绩徘徊在及格线上下。

从”神童“打回普通人,张亚勤并没有产生太多的落差感,反而在”神童“光环黯淡之后轻松上阵,到大二大三的时候,张亚勤已经追赶到班里前几名。

在《放飞的爱》中,张亚勤回忆科大少年班的时光说:“大学时我的曝光率很低,我悄悄地躲在那些神童身后,玩着自己喜欢的游戏,就跟上中学一样,没压力学习变得越来越有趣,越来越轻松。神童也是平常人,也需要一片自由的空间,我记得母亲的话,静静地走自己该走的路。”

反观一直顶着“神童”帽子的宁铂,在少年班开始选系的时候,放弃自己喜欢的天文学,而选择理论物理专业;后来他在报考研究生时,三次报考三次皆因各种理由,甚至连考场大门都没能踏进。

被目光包围的宁铂无法自己决定未来,反而不太受关注的张亚勤一直遵循母亲的告诫:“你是一个普通孩子,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他不仅选择了喜欢的无线电电子工程专业,还以第一名成绩考取中国科技大学通讯与电子系统专业研究生。读研究生期间,张亚勤收获了一辈子的爱情,开始迈入一段最精彩浪漫的人生。

3、33岁:“为微软而立,鞠躬尽瘁!”

1986年,张亚勤远赴美国求学,博士毕业后进入Contel公司在华盛顿设立的研究院。他从事视频压缩研究工作,公司不大但张亚勤却干劲十足,每天忙于做实验、写报告、发论文,经常因写论文速度太高而被老板要求放慢速度。

1992年在一次展会上,张亚勤代表公司讲解视频压缩技术的时候,引来了比尔·盖茨的目光,虽然第一次偶遇并没有带来下一步进展,却在冥冥之中埋下了伏笔。同一年,微软在中关村设立办公室,以市场、销售和售后技术支持为主;紧接着3年后,微软成立中国技术中心,从微软输入法本地化扩展到Windows和Office本地化。

1997年底,比尔·盖茨在结束亚洲之行的航班上,决定投资8000万美元在中国成立微软研究院。这个决定就像一根红线,无形中将张亚勤和微软拴在一起。

此时,距张亚勤博士毕业已过去十年。这期间,从Contel、GTE到桑纳福,张亚勤逐渐从一个”研究室狂魔“转向技术落地,年仅31岁便成为IEEE百年历史中最年轻的院士。33岁,他获得美国“杰出青年电子工程奖”,收到美国总统克林顿的贺信。

让IT界更加感动的是,就算名利双收,张亚勤心里一直想着一句话——“祖国需要你”。

1998年,中国发生了许多大事:夏天一场罕见的洪水侵袭长江、中国互联网刚刚兴起、深圳一个名叫腾讯的公司成立、《还珠格格》和《泰坦尼克号》首映成经典......

这一年有灾害也有喜讯,从方方面面都在召唤身在异国的游子回国。1999年1月,张亚勤应李开复邀请,放弃美国优越的科研环境举家迁回北京,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初到微软,张亚勤选择图形学、多媒体和用户界面作为主攻方向,不到一年带领多媒体小组发表了80多篇论文,做出了60项新发明,在网络协议领域申请注册了40项美国专利,有8项成熟技术转让给相关产品部门。

2001年11月1日,微软中国研究院升级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张亚勤任院长。紧接着2004年,张亚勤被调回美国总部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负责微软七大部门之一的全球移动通信及嵌入式产品业务。

这也被称为张亚勤的一段“插曲”。微软曾先于苹果谷歌涉足移动端,当张亚勤接手时正是微软气焰最浓的时候。有一天,张亚勤向4万名美国微软员工发邮件,号召大家使用“Windows Mobile”。看着邮箱中被挤满的700多封回信,张亚勤心中充满创业激情,后来这段时光被他称为“激情燃烧的岁月”。

作为一位气血方刚的热血青年,在张亚勤准备大显身手之际,2005年7月,李开复跳槽谷歌的消息震惊业界,为稳定微软亚洲研究院局势,张亚勤被调回中国。

从赴美求学到微软研究院,从美国再次调回北京,张亚勤一直不断深耕技术。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张亚勤无疑已经登顶,然而当这次从美国“无功而返”,同时还要眼看当初的伯乐对簿公堂,身边的一切慢慢开始都“变”了……

4、“铁打”的张亚勤:不悲不喜,悠然见南山

在张亚勤加持之下,2006年1月18日,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成立。与此同时,他在微软的角色也不只是一位科研者和科学家,更多的时候是作为管理者为公司长远发展出谋划策。

2008年5月6日,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总部大楼在中关村奠基,这是微软第一次在中国置地盖楼。对此,张亚勤给出的解释是:“知春路上的希格玛大厦迟早会不够用,中关村周边的高校又是微软研发不可放弃的人才宝库,与其租干嘛不干脆自己盖楼?”

从2010年起,张亚勤在微软内部启动了云计算,并一直积极呼吁中国建立自己的云计算大数据发展战略。但张亚勤的事业,似乎从二度回国之日起便遭遇了“水逆”。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是张亚勤在微软做到的最高职位,这一切从2006年就已经定型了。

身边的同事来了去,去了又来,包括2007年9月,陈永正辞去任职4年之久的微软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一职,2012年接任者梁念坚也离职而去。2008年12月,陆奇空降微软执行副总裁,担任微软Bing项目负责人,作为微软四大业务部门负责人之一,直接向CEO汇报。

遗憾的是,张亚勤一直忙碌的云业务在微软整体发展战略上不受重视,因为同期微软在史蒂夫·鲍尔默的领导下,还在做着称霸移动的美梦。“不得志”让张亚勤这位陪伴微软多年的“老臣”有了功成身退的打算。用他自己的话说,“两年之后达到稳定状态,那个时候我一定会去换别的事情”。

被张亚勤看中的新公司正是百度,不过张亚勤的”水逆“似乎没有因换了环境而得到缓解。加入百度半年后,2015年2月,百度经历一次大幅调整,移动服务事业群组、新兴业务事业群组、搜索业务群组三大事业群组应运而生,张亚勤负责新兴业务事业组。

从负责的领域来看,张亚勤掌握着百度的未来,不可不畏重要。但好景不长,2015年底,百度将大市场、公关及政府关系团队交给张亚勤。

在主管百度公关市场的十个月中,百度经历了由魏则西事件和血友病贴吧事件带来的至暗时刻,这是张亚勤在百度的低谷。一位业内人士说:“让科学家去管市场公关是对科学家的侮辱”。直到2016年9月,张亚勤将公关市场业务这块烫手山芋交给百度公关市场副总裁王路,这段闹剧才告一段落。

张亚勤在百度的五年时光,与在微软后十年其实如出一辙,但他一直保持“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的态度,努力做好自己本职工作。

2019年,当百度AI转型进入稳定期,是时候寻找下一个“兴奋点”了。这一次,张亚勤依旧选择了以低调的方式离开,没有正式发布官方新闻稿,就连微博认证信息还停留在百度总裁的位置上,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恰恰是这份不悲不喜,说明张亚勤从未陷入名缰利锁。他在退休这一敏感时期,显示出如此悠然。田园诗人陶渊明赋诗一首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退休对于张亚勤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5、“叫我亚勤吧!”:那一段珍藏心中的回忆

“叫我亚勤吧!”这是张亚勤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而那个时候,张亚勤已经是拥有3000多名员工的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

“亲切”是和张亚勤接触过的人对他一致的评价,无论身上取得了多少成就,位置做到多高,在周遭人眼里张亚勤更像是一位前辈而不是一名上司。正是张亚勤身上亲切的气质,不管在哪里都能不断吸引世界各地人才加入。

在微软头五年里,张亚勤依靠在学术界的影响力,为微软中国招来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他说,“我们找的人大多在美国生活和学习过,他们在美国做得很出色,同时在国际学术界享有很高声誉。”

2002年,张亚勤发起微软亚洲研究院与教育部合作的人才培养计划——长城计划,累计培养各类人才30多万,在10所高校成立联合实验室。除了人才培育,张亚勤还参与了微软企业孵化工作,截至离开之时,微软创投加速器在中国成功推进,并在2014年被评为中国最佳孵化器之一,为中国IT产业孵化了88家优秀公司。

张亚勤最初回国,就梦想能做一些实实在在对公司、对中国、对新一代人才有帮助的事。所以当离开的时候,张亚勤可以堂堂正正地用“使命达成”四个字,为过去的16年微软生涯画上一个句号。

近几年,中国企业迎来快速发展时期,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也越来越重,但中国企业机制相比西方国家起步要晚,对“高管退休机制”上多数选择回避。从这一角度再看张亚勤退休,不失为百度带头构建健康的人才任用机制做出了一次重要探索。

今年3月,张亚勤个人以发朋友圈的形式宣布,将开启以投身学术、与家人陪伴为主的Life3.0,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了预告。

对于张亚勤的选择,有人为其53岁退休而感到惋惜,但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回忆总是那么热泪盈眶,当年从神童变为普通人,张亚勤完成了第一次蜕变,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再次回归普通生活,也是下一段精彩人生的开始。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软件网(http://www.soft6.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软件网或昆仑海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任何行业、传播媒体转载、摘编中国软件网(http://www.soft6.com)刊登、发布的产品信息及新闻文章,必须按有关规定向本网站载明的相应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并在其网站上注明真实作者和真实出处,且转载、摘编不得超过本网站刊登、转载该信息的范围;未经本网站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网站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昆仑海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