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物联时代,我们靠什么保卫自己的安全?

[摘要]不知不觉之间,我们已经进入了5G时代,而与之相伴的,还将是物联网应用的爆发。但也许我们不曾想过,当物联网、5G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之时
不知不觉之间,我们已经进入了5G时代,而与之相伴的,还将是物联网应用的爆发。但也许我们不曾想过,当物联网、5G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之时,其中的安全问题又需要怎样的保障?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在2019第二届世界物联网安全峰会上,走访了新思科技(Synopsys)软件质量与安全部门高级安全架构师杨国梁。

软件是安全的基础

当前,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认同这样一个观点:安全问题已经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信息系统的方方面面。

新思科技软件质量与安全部门高级安全架构师杨国梁

杨国梁表示认同这种观点,他介绍说:“当我们回顾安全问题时,会发现最终的问题最可能出现在这三个方面:软件存在设计缺陷、安全漏洞、弱密码。这三种原因归结到软件上,我们就会发现实际上是在需求设计、研发测试和交付运维三个环节都存在问题。这三个阶段贯穿了整个的软件生命周期,实际上在提醒我们,要让安全问题的解决实现自动化,并把它集成到研发流程中去,才是软件安全问题的最终解决之道。”

软件是安全的基础,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新思科技首席顾问Larry Trowell此前在谈及如何防止IoT黑客攻击这个问题时,将答案归结为“重视。”如此一来,这个问题的答案,就由技术问题转变成了态度问题。

杨国梁表示:“当IoT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时,软件的功能和安全往往会构成一对矛盾,业界人士可能会重功能而轻安全。当功能的便利性和安全发生冲突时,大家可能不会为了安全而去牺牲掉一些功能特点。”

应对软件行业中存在的重功能轻安全的这一问题,新思科技一直以来致力帮助企业快速构建安全、优质的软件。新思科技为企业构建完整、安全、高质量的 SDLC 和供应链提供了最全面的解决方案,并且把领先的测试技术、自动化分析以及专家结合到一起,创建出强大的产品和服务组合。该组合能够让企业开发出定制的程序,用于在开发流程的早期发现并修复缺陷和漏洞,从而最大限度降低风险,最大限度提高生产力。新思科技在应用安全测试领域成为公认领导者,它是全球第十五大软件公司。

软件是安全的基础虽然是一个老生常谈式的问题,但在物联网、5G等技术将要进入一个野蛮生长时期的转折点时,却成为了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大问题。

转了一圈之后,也许我们会重新发现:软件是安全的基础,而打牢这个基础的方法,在于我们重新开始重视软件本身的安全,把安全的方法融入软件开发过程。现在,是需要我们转变态度的关键时刻了。

5G时代的安全选择

5G时代的开启,让业界开始重新思考5G能为业界带来些什么。也许不仅是网速的提升,还有物联网中更多的传感器被采用。在不远的将来,也许我们每个人都会采用上千个传感器,而其中的信息更是与我们的安全息息相关。

新思科技首席顾问Larry Trowell此前曾提出“物联网的每个元素都会产生新的技术,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技术还不够安全。”这其实一点也不难理解,物联网应用已经开始渗入我们的生活,并正在呈爆炸性增长。但是物联网行业仍然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制造商倾向于在违规之后,或者安全研究人员发现漏洞后才去进行修复。他们不会在发布之前就为产品构建强大的安全性以防患于未然。但这种做法却可能给物联网用户带来更多不安全。

就这个问题,杨国梁谈了自己的观点:“在5G物联网时代,开发企业在软件开发阶段就必须主动采取安全措施。以往用户爱用防火墙、入侵检测这类安全措施,但这种做法的实质是采用安全软件,这种软件存在的目的是确保用户安全。这种做法是通过对用户的边界防护来实现的。但在5G物联网时代,系统围绕在用户身边,用户的个人风险、个人财产的风险,甚至个人生命的风险,都可能取决于这些物联网设备。这个时候,当出现问题之后再去做出补救,可能为时已晚。所以新思科技的做法是把安全防护置前,帮用户开发安全的软件。这样用户不再依赖于边界防护的方法,因为系统本身就是一个足够健壮的系统。”

也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随着5G时代的来临,物联网将不可避免地进入一个野蛮生长时期。为了保障物联网的安全,也许我们在当前的物联网的筑基阶段,必须保证所写下的每一行代码都是安全的。

开源时代如何让安全得到保障

与5G、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浪潮不同,开源技术是另一条长年不衰的主线。也许在十年前,开源业界的人士还在为某个开源应用成为知名大企业的核心应用,而兴奋不已;那么到了今天,几乎在每一次新技术浪潮中,从云计算到容器技术,开源技术都有重头产品推出,并占据大量市场份额。

新思科技网络安全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年度开源安全与风险分析报告》显示,被审计代码库中开源代码的占比,按行业划分为:所调查的企业软件/SaaS,58%包含开源代码;所调查的互联网和软件基础架构中,61%包含开源代码;所调查的零售和电子商和系统中,62%包含开源代码;参与调查的金融服务和金融科技系统中,64%包含开源代码。

但另一方面,这些开源软件却给应用者埋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坑:在2018被审代码库中,68%包含存在许可证冲突的代码,38%的被审代码库中包含“未获得许可”的代码,同时被审代码库中有85%包含四年前或者最近两年停止了开发活动的代码。

谈及开源软件的这些坑,杨国梁介绍说:“许多公司都是用开源软件而不知,可能是开发人员因为时间紧,找到一个能用的开源组件,就直接用上了;也可能是外包公司在开发的过程中应用了开源软件。总之,开源软件有各种途径能够进入用户的系统,而不是用户指定一定要用开源软件,才会用上它。因为管理的原因,开源软件中可能存在各类风险。”

具体来说,杨国梁解释说:“开源软件因为管理的原因,可能存在安全漏洞。此外,并不是所有的开源软件都可以随便使用,开源软件需要遵循不同的许可协义。最后,开源项目可能因为主要开发者退出,而处于开发停滞状态,用户用了这样的开源软件,以后的系统稳定性就无法得到保证。”

而说到解除方法,杨国梁介绍说:“目前新思科技的Black Duck软件组成分析解决方案,已经能很好地解决开源软件这些问题。通过识别、保护、管理和监测这四个步骤,就可以查找到所有在用的开源组件,确认其中有无不当的开源许可,再通过安全策略保障开源软件的安全,最后通过探明开源软件是否处于更新停更阶段,就可以有效保障开源软件的安全性。”

杨国梁最后强调说:“开源软件是一个大宝库,但要想用好它,前提一定是要把开源软件中安全的坑填平。”

对于充满了新浪潮的IT业来说,也许变化是唯一的不变。但当5G、云计算、物联网、开源等诸多新课题以叠加的方式在我们面前爆裂开来时,我们需要考虑的不仅是被动的应对,还要有主动的安全防护措施。5G物联时代,将安全防护置前,让我们在筑基阶段走好每一步,也许才是保护我们自己安全的最好选择。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软件网(http://www.soft6.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软件网或昆仑海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任何行业、传播媒体转载、摘编中国软件网(http://www.soft6.com)刊登、发布的产品信息及新闻文章,必须按有关规定向本网站载明的相应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并在其网站上注明真实作者和真实出处,且转载、摘编不得超过本网站刊登、转载该信息的范围;未经本网站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网站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昆仑海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