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能监控票贩子的AI安防

[摘要]近日,一条“北京市各医院将2100名号贩子信息录入系统共享,入院即被监控”的新闻引起广泛热议。其实,人脸识别技术在安防领域的应用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近日,一条“北京市各医院将2100名号贩子信息录入系统共享,入院即被监控”的新闻引起广泛热议。目前北京已有30余家医疗机构配备了人脸识别系统,重点医院将共享2017年以来被公安机关处罚的2100余名号贩子的头像身份证信息等。未来这些人一旦进入医院,系统就能立刻监控到这些号贩子。
 

其实,人脸识别技术在安防领域的应用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如果将视频监控安防环节分类大概可以分成如图示的三类:前端摄像头+传输+后端主控系统/云端
 

 
 

不论是前端还是后端都可以与AI技术结合,达到视频监控的目的。此前在后端的视频监控解决方案一直是主流,不过由于现在安防行业对实时性、隐私保密性、传输稳定性等要求越来越高,相关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在前端的视频监控解决方案开始逐渐受到行业欢迎。
 

▼ 前端:厂商可以将AI企业的人脸识别等算法直接固化为IP模块,嵌入到视频监控SoC芯片中;也可以在摄像头中使用较为通用的视觉处理器,比如英特尔的Movidius VPU、英伟达的Jetson TX系列等。
 

比如海思半导体成立于2004年10月,前身是创建于1991年的华为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海思的产品覆盖无线网络、固定网络、数字媒体等领域的芯片及解决方案,应用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安防领域,海思自2006年在全球推出首款针对安防应用的H.264SoC芯片开始,至今已发展到第五代SoC芯片,已成为国内领先的视频监控解决方案供应商。
 

比如,成立于1999年的中星微电子也是老牌安防芯片的提供商之一是首家美国上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片设计企业。2016年6月20日,中星微“数字多媒体芯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京宣布,并且发布中国首款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NPU)诞生,已应用于嵌入式视频处理芯片“星光智能一号”中。广泛应用于个人电脑、宽带 、移动通讯 、信息家电等高速成长的多媒体应用领域,产品销售已经覆盖了欧、美、日、韩等16个国家和地区,客户囊括了索尼、三星 、惠普、飞利浦、富士通、罗技、联想、波导、中兴等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
 

此外,富瀚微电子、国科微电子等老牌安防芯片提供商也在加紧自我研发+寻找AI创企合作伙伴的步伐,英特尔的Movidius VPU、英伟达的Jetson TX系列等也常作为高端产品的通用的视觉AI处理器被加入到摄像头当中。
 

在创业公司方面,我们耳熟能详的AI独角兽们也都陆续宣布进军安防芯片领域,比如前不久都宣布融资了的寒武纪和深鉴科技,二者都将会在2018年推出可集成在安防SoC芯片上的IP处理器模块。由于SoC对技术及资本的要求较高,此类公司通常都需要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融资额度与技术壁垒。
 

▼ 传输:将视频数据直接输入到连接摄像头的外设设备中,输出的视频数据就可以带有人脸识别、车辆识别等信息这个外设模块的核心是一块集成了AI算法的电路板,当然,这一类硬件模块的提供商也可以将硬件模块做小后直接集成在新的前端摄像头里。
 

是一种周期短、低功耗、低成本的解决方案适合对安防需求不大的场景使用可以称得上是“即插即用”。当然,这一类厂商也可以作为SoC的IP硬件提供商,又或是与摄像头公司合作,将板卡直接集成在摄像头里。这些厂商通常使用的都是基于英特尔的Movidius VPU处理器的低功耗解决方案。
 

比如,创立于2015年的泓观科技,是最先将边缘计算概念和全方位异构加速技术应用于嵌入端人工智能商业化的一拨创业企业之一。泓观科技的产品和方案被应用于多个行业领域,如公共安全、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消费金融、工业4.0等,应用于安防领域的智能网络摄像机,就是通过异构处理器将“深度学习”完全部署于终端的嵌入式设备。
 

▼ 后端:将摄像头采集到的视频信息发送到后端中控系统或者云端,然后再利用服务器强大的计算能力对其进行分析、处理。
 

成立于2000年9月东方网力作为国内安防领域第二阵营的龙头玩家之一,正在积极地通过研发与并购投资的方式加大着对AI的投入。推出的智能安防社区解决方案在上海试点成功并得到推广,标志着东方网力在推动警务流程再造和社会治理领域有了跨越式发展。同时,图像解析系统应用于 “公安部视频图像信息综合应用平台”项目建设,此平台是公安行业在“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视频图像应用系统项目中的顶层平台。伴随着前沿科技的不断落地,东方网力确定了 "N科技 AI城市 用创新科技推动全球AI城市的涌现与发展"的崭新使命,在全球范围内加大了深度学习、视频结构化、AI智能摄像机方面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
 

而国内AI独角兽们如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等也在进军AI+后端安防。
 

成立于2014年的商汤科技,AI技术应用于安防视频分析与理解上,具有全方位、多环节以及多算法三大特性。推出的SenseFoundry方舟城市级视觉开放平台,通过加载深度学习自训练引擎,可以利用业务系统的真实数据进训练,并在无监督的情况下进行数据反馈提升实际场景的表现,被定义为可扩展至十万路级别、千亿级别非结构化特征分析,支持人、车、物所有行为、动作的分析等。值得一提的是,商汤科技在AI技术商业化过程中一直强调平台概念,这也是商汤在安防行业的缩影。
 

旷视科技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行业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作为最早一波深入安防行业开展业务的人工智能企业,其端到端安防产品及解决方案已在全国100多座城市落地运行,已协助警方破获案件5000余起,在安防行业中树立起了品牌和广泛的影响力。这个端到端智能安防产品由感知前端、计算中端和分析后端组成,是针对安防实战中每个环节的特点和痛点进行对应研发的,可最大程度帮助传统安防实现全面、彻底的智能化转型。
 

较之之前的嵌入式AI解决方案提供商,这类平台级的公司普遍成立时间稍长,而且资本储备也较为充足。
 

除了这三类企业之外,还有一类从软件、到硬件、再到垂直解决方案都涉猎的行业巨头
 

目前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两大安防巨头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其他安防龙头们也凭借着自身资源优势不断快速发展。
 

海康威视是以视频为核心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面向全球提供综合安防、智慧业务与大数据服务。2016年,海康威视发布前端、后端基于深度智能的全系列产品,包含“海康深眸”系列摄像机、“超脑”NVR、“脸谱”人脸分析服务器等多款AI系列产品。与此同时,海康威视与最大的人工智能芯片GPU的生产商英伟达,以及计算机视觉芯片的行业黑马Movidius合作,继续深挖AI安防行业。由此,海康威视将AI与安防结合的应用重点定位在人车识别层面,同时扩展在其他应用领域中,例如读码、缺陷检测等碎片化应用,逐步从产品厂商转型为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大华股份是以视频为核心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运营服务商。2016 年,大华整合了上百台高性能计算机,建设深度学习计算集群,现已完成了深度学习计算中心的建设。依托于 CPU、DSP、GPU 和 FGPA 等芯片平台上的软硬件研发能力,大华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产品,包括前后端的人脸识别、卡口电警、视频结构化、双目立体视觉和多目全景拼接产品。在拥有数据结构化方案和人脸识别、深度学习技术后,大华逐渐把人工智能应用到各行各业。
 

对于这些行业巨头而言,他们并不太会介意一项AI技术究竟是来自合作伙伴还是来自自身研发,加强自身安防产品的竞争力才是重中之重。而且由于它们涉足了全产业链,因此前后端、上下游、传统安防又或是新兴AI公司都能够成为其合作伙伴。不过与此同时,为了保证技术的领先性,这些行业巨头们也不会停止研发的脚步。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软件网(http://www.soft6.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软件网或昆仑海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任何行业、传播媒体转载、摘编中国软件网(http://www.soft6.com)刊登、发布的产品信息及新闻文章,必须按有关规定向本网站载明的相应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并在其网站上注明真实作者和真实出处,且转载、摘编不得超过本网站刊登、转载该信息的范围;未经本网站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网站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昆仑海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