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计算驱动企业管理升级

[摘要]内存计算技术的发展为分析型软件系统应用提供了更好的性能,为管理会计的这些应用的推广铺平了道路,

本文作者/刘学习 Fiyinghare

单凭个人智慧和直觉进行决策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企业更重视用数据说事,这正是管理会计越来越受到政府、事业单位和企业管理者关注的根本原因。

市场变化需要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需要企业家做出决策的时间越来越短,对形成决策依据的各项数据的获取、提炼、分析的准确、速度的要求就越来越高!基于多维数据库和沙箱等技术的企业绩效管理、全面预算管理、费用控制、商业智能分析等分析型软件系统越来越受到企业青睐。

而内存计算技术的发展为分析型软件系统应用提供了更好的性能,为管理会计的这些应用的推广铺平了道路,也预示着企业转型升级即将告别"速度与激情",进入管理技术不断优化升级的新阶段。

内存计算驱动企业管理升级

 

内存计算是改善应用性能的新思路

如何确保企业应用具有快速、可扩展并足够的处理能力?业界的做法并不是不断地升级硬件,而是采取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路——内存计算。

从计算机的结构设计来看,CPU承担计算的重任,磁盘承担数据存储的职责。传统的计算机是CPU从磁盘读取数据进行计算。磁盘用来存放文件(包括系统文件),拥有存储容量大,不受断电影响,可以长期存储等优势,但也存在数据传送速度慢不足。由于CPU的计算速度远远超过从磁盘读取数据的速度,因此造成计算性能不高。

虽然后来出现了采用了新技术的固态硬盘,其数据读写速度也无法与内存相比,其速度相差至少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数量级。对与一些高实时性应用,特别是讲求高效的业务流程和决策而言,性能仍然是无法接受的。

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就是让CPU从内存中读取数据,计算的结果再存入到磁盘中。如果从内存读取数据的速度仍然无法与CPU处理速度匹配,则加入一个高速缓存器,读取速度更快,可以随写随存,在缓存中的数据也是内存中的一小部分。

而内存的存储介质是RAM类型的集成块,采取电子读写方式,虽然容量小,但是读写速度快。随着内存容量的提高,价格的降低,内存可以充分发挥CPU的运算能力,不至于因数据提取速度过慢而浪费时间。

因此,内存计算(In-Memory Computing)就是基于内存的计算,其实质就是CPU直接从内存而非磁盘上读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

这也是内存计算快速发展和应用的最根本的原因。

那么,内存计算能带来哪些商业价值呢?

首先,决策者在实时获得信息和分析结果的情况下,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获得新的洞察和完成业务流程。实时数据检索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可视化速度,还可以让电子商务企业这样数据更新频繁的公司可以用无中断的方式快速恢复运营,实现高效运转。

其次,内存计算还让数据库可视性得到很大改善,企业不再局限于在数据仓库中划分的数据子集,而是可以更全面地收集和处理业务数据,使企业从原来被动的事后分析转变为主动的实时决策,并可以以此为基础创建基于预测的、而非基于响应的业务模型。

第三,因为性能的改善,让分析应用惠及普通员工和管理链的上下游。即使没有多少IT专业知识的员工也可以构建查询条目和仪表板,由此培养出更多内容创建方面的专家,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这些自主处理产生的结果可以惠及管理链的上下游,并为客户主管、供应链管理和财务运营带来很大的便利。

第四,得益于性能的提升,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检索更多有用信息成为可能,便捷性和易用性大大增强。用户可以组合不同的数据集来分析过去和当前的业务状况,用手机或其它移动设备直接与客户进行交互,并依此来开展营销活动。而销售团队也可即时访问需要的信息,掌握客户情况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最大限度地促进绩效增长。

内存计算为实时应用提供新武器

根据Gartner预计,有高达80%的企业数据都是非结构化的,对计算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读写速度要求更高。数据类型、数据量和数据访问速度是企业是否选择使用内存计算考虑的三个重要因素。

目前,内存计算的增值效应更加明显,源于:在内存中进行数据处理带来的价值越来越高,可以处理的数据类型、数据量和访问速度的指标明显改善,内存产品的价格却在不断下降,增值效应更加明显。在性价比不断提升的前提下,把更多计算任务付诸于内存计算几乎是必然选择,内存计算浪潮的到来已经无法阻挡。

对于分析型软件这类应用,内存计算能创造哪些价值?

对财务总监来说,每天可能都会面临不断增长的数据量、数据处理不够迅速、分析延后和数据响应速度慢的挑战。内存计算、大容量数据分析和灵活的建模环境可以帮助财务人员加快处理速度,使更多的财务数据透明化。

零售公司可以同时管理多个地点的商店运营,分析销售点的情况,执行多渠道定价分析并跟踪损坏、污染和退回的产品。

制造企业可以使用内存计算保证运营绩效管理,进行生产和维护分析,开展实时资产利用研究。

金融服务公司可以进行对冲基金交易分析,具体包括管理客户对货币、股票、衍生工具和其他票据的风险敞口。

通过内存计算获得的信息,企业可以实时管理系统风险,并根据市场交易风险提交报告。

软件公司选择了内存计算

在软件圈内说起内存计算,大部分人都会想到SAP HANA。而源起于1984年的Cognos TM1软件则是更早应用到内存计算。

当年为了实现原油供给与需求的预测和计划,分析人员必须使用铅笔和计算器在纸上进行大量繁琐而繁重的手工计算,还要将公司各个分支机构的计算结果汇总。研发人员意识到这套复杂的计算过程需要多维度的数据结构支持。用传统关系型数据库模拟后发现无法实现快速计算,唯一的方法是将整个模型驻留在内存里,才能提高计算速度。这大概是最早的内存计算方案,也是OLAP最早雏形之一。在没有类似Lotus 1-2-3 和Excel报表软件的情况下,能做到这个程度相当不易,深受分析型业务用户的欢迎。

当然,由于当时内存的计算能力有限,在关系型数据库应用广泛的情况下,没有受到更多的关注和发展。直到Cognos被IBM收购以后,尤其是内存能力和技术进一步提高后的今天,内存计算的优势才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SAP则在2010年就推出基于内存计算的HANA数据管理平台以来,并通过5年的时间,将其新版企业管理套件的数据技术架构移植到HANA平台上的任务。

SAP为什么不遗余力地把内存计算技术与HANA结合,并采取这种捆绑型的营销策略呢?

HANA之于SAP的意义绝不仅限于一款技术平台,更是SAP公司在构建新的、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商业管理软件平台。SAP希望借此摆脱其备受诟病的传统技术架构和过时的软件语言,当然也包括其昂贵的软件价格和超繁复杂的实施过程。

从2010年开始,SAP每次产品发布的热点话题几乎都与HANA有关,基于HANA的每一点进步让更多潜在客户默认HANA就是企业管理软件的未来,选择HANA就是选择领未来。

如果没有以SAP联席创始人Hasso Plattner博士为代表的高管团队的强力推动,SAP就不大可能完成了把新版企业管理套件的数据技术架构移植到HANA平台上。事实证明,一方面充分发挥内存计算优势,另一方面也得到用户和市场的认可。

当然,中国企业转型升级有着非常明显的中国特色。中国企业也在呼唤能够比肩全球领先技术的中国软件公司的诞生,并希望能伴随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布局,提供更符合其特色的管理系统。

中国软件企业赶上了内存计算的浪潮

事实上,中国软件公司也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2016年,中国管理会计的领导企业——元年科技在北京宣布收购了IBM Cognos源代码使用权,利用后者基于内存计算、多维数据技术的全套分析模块进行管理会计信息化产品的研发、销售和服务。

这次收购的一个主打产品就是上文所说的Cognos TM1的源程序。元年科技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身处管理会计行业前沿,已经成为政府、企业、院校在这个领域的首选合作伙伴。元年科技在中国管理会计咨询和相应软件系统的开发、实施经验可以在IBM Cognos 源代码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挥,融入元年科技现有产品的客户端及移动应用技术,大幅提升界面友好性和用户体验,实现双方优势的完美融合和跨越式发展。

2017年2与24日,元年科技正式宣布推出了符合企业管理会计需求的C1系列产品,包含C1 Planning(企业计划及预算软件) C1-Consolidation (企业财务报表合并软件) 、C1-BAP(企业业务分析软件) 和C1-BI(商业智能)四款产品,帮助企业践行管理会计思维,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水平。

元年C1系列产品帮助企业收集财务、运营、产品、客户等数据,建立分析模型,完成分析报告。企业对滚动预算的要求越来越高,预算期段也越来越短。利用C1-Tabase多维数据库产品,可以满足多版本、多场景、多层级、多组织、多业态、多利润中心等等维度进行预算规划。企业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访问、分析和察看企业数据,评估公司以往的表现,确定当前的业务状态以及展望预测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使用Excel作为报表开发工具,减少了报表开发中的很多中间环节。业务人员可操作数据处理引擎,让数据变得更轻松,逻辑更透明,不必借助于IT人员、项目实施人员做表单报表,更具方便性。元年科技还在C1-OLAP产品基础上拓展对传统数据仓库、大数据基础架构的支持,将多年来积累的异构系统数据集成能力拓展到产品中。

因此,元年C1产品既融合了国际软件的先进技术,又具有自主可控的知识产权。其功能设计贴近中国企业用户的实际需求,使元年客户能够以较高的性价比,使用全球领先的高端软件产品!

至此,中国软件企业赶上了内存计算的浪潮,给中国企业不仅带来了可以与全球领先技术比肩的软件产品,还完全符合中国企业对其管理系统自主可控的内在需求,满足了企业转型和管理升级的强烈需求,让其回应市场需求的速度与优化企业管理的激情得到完美融合。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软件网(http://www.soft6.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软件网或昆仑海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任何行业、传播媒体转载、摘编中国软件网(http://www.soft6.com)刊登、发布的产品信息及新闻文章,必须按有关规定向本网站载明的相应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并在其网站上注明真实作者和真实出处,且转载、摘编不得超过本网站刊登、转载该信息的范围;未经本网站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网站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昆仑海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