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中兴事件” 国产软件需借云之势加速发展

[摘要]连续多日被普遍关注的 中兴事件 已然将中美贸易战推至风口浪尖上,面对美国对中国实施的高科技领域的贸易霸权,国内舆论一片沸腾。大家在批
连续多日被普遍关注的“中兴事件”已然将中美贸易战推至风口浪尖上,面对美国对中国实施的高科技领域的贸易霸权,国内舆论一片沸腾。大家在批判并分析美国“杀敌五百,自损一千”的时候,更多的声音则是一定要加快国产化,在高科技领域尽快独立起来,不再过分依赖于美国技术。用互联网大佬刘强东的话说,中兴事件是给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家和IT行业的所有企业家重重的一个耳光,希望这个耳光能把中国企业都打醒,认识到如果我们不能自己掌握核心知识产权,那么命运终究是攥在别人手里;而腾讯的马化腾也表示,中国摆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只有科技这块“骨头”足够硬,我们才有机会站起来,与国际巨头平等对话。另外,包括阿里、华为等企业也纷纷表示将全力加速国产技术的研发。

把我们打醒的“中兴事件”已经让我们明确意识到核心技术的国产化是必选之路,也是摆脱美国对我们实施控制或威胁的强国之路。其中,除了芯片等核心硬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技术领域,也是我们迫切需要加快国产化发展的重要领域。

结合国内近几年不断加大的国产化扶持力度,国产自主可控软、硬件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持续升温,在各类产品、技术和行业应用领域都展现了国产品牌快速的科研创新能力。目前,国内企业在服务器、存储等IT基础硬件领域已跻身于全球第一梯队,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部分与国外的差距仍很大,但在应用软件部分,国产软件已能实现对国内企业的全面应用支持,并逐步向高端软件领域推进。

当前,中国处于加速发展的数字化经济时代,企业的数字化需求爆发式增长,这样的市场需求也成为拉动国产化软、硬件不断加快研发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云计算的应用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借助云平台的推广应用,国产化软件得到了进一步全面覆盖,广泛渗透到多个重要平台,这成为国产化软件普及和升级创新的有利方式。

纵观国内的云应用服务市场,国外企业虽有技术优势,但缺乏充足的本地化行业应用经验,导致发展受限,例如全球云服务第一、第二的AWS和Microsoft;另一边,国内企业风生水起,大量云服务商涌现,成为国内云服务市场的主流。在这些国内主流云服务商中,一类是公有云平台服务商,例如:阿里云、腾讯云等,凭借强大的云计算技术和资源实力,与大量国产的行业应用软件企业合作,共同打造适合多类行业的云应用平台。第二类,是具有软硬件综合技术实力的IT厂商,例如:华为、浪潮等,他们在基础的架构层面拥有雄厚的产品和技术实力,但缺乏行业应用的经验和应用系统资源,他们更多选择“被集成”的模式,与行业ISV们合作开发云应用服务。第三类,是聚焦于某些特定行业领域的云应用服务商,他们有些是行业内的软件企业,利用云架构模式,用自主的应用软件技术向行业用户提供服务;还有些则是行业内的龙头企业转型而来,对外提供针对本行业的数字化服务云平台,例如:海尔的COSMO云平台,三一重工的根云,航天科工的航天云网、兴业银行的数金云等等。另外,在这些企业中我们看到,国内各种PaaS和SaaS云服务平台都是在满足某些行业或领域的客户需求,而真正可提供全行业云应用服务的企业应该也只有国产软件领军者用友了。

作为国内综合软件实力最强的企业,用友是集大成者,凭借三十年的行业经验,已成功转型为可提供覆盖全行业、全领域云应用的服务企业,侧重于大中型企业的云服务,并迅速跃居领先者行列。在用友2017年全面实施的3.0战略中,更是融合了用友强大的软件业务,以及独特的金融服务,打造了一套综合提供IT服务、业务服务和金融服务的“三位一体”业务模式,整合资源优势,更好的发力数字化企业服务市场。

用友利用PaaS云平台,正在将丰富的行业客户应用软件通过云的方式进行服务输出。2017年用友云就已全面呈现覆盖制造、金融、建筑、汽车、医疗、教育、餐饮零售、能源、广电等各行业的行业云,以及丰富的财务云、人力云、采购云、营销云、协同云等领域云应用产品,并继续在2018年迎合国家发展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战略方向,升级推出工业互联网平台。同时,用友云仍在不断强化技术升级和应用创新的过程中,向更智能化,以及更深入的应用领域拓展,提出了数字企业智能服务的业务定位,推动国内云服务的智能化进程。

数字化浪潮下,国际化的竞争中,正在对国内数字化服务企业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加快国内自主可控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国内企业需借助云平台的力量,加大向各行业领域的推广,充分满足各类企业需求,并在不断的实践积累和技术创新中加速向智能化、高端化演进。相信凭借以用友为代表的国内软件企业持续创新、突破发展的决心,以及国家和人民对国产化发展的强力支持,国产化软件将迎来飞跃式的进步。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