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2017深圳安博会:人脸识别技术安防哪家强

[摘要]一年一度的安防盛典——2017年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博览会(简称安博会,英文缩写“CPSE”)即将在深圳开幕。
一年一度的安防盛典——2017年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博览会(简称安博会,英文缩写“CPSE”)即将在深圳开幕。

      新兴AI企业登陆1号国际馆

作为计算机视觉技术中最为成熟的分支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在各个行业开始大规模应用。展会的前一周,笔者整理着即将出展的几家以人脸识别为核心技术的人工智能公司,内心有点小激动。与往届安防展相比,本次展会令笔者最为感叹的就是人脸识别开始真正在安防行业大规模应用。

数十家人脸识别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例如:云从科技、FACE++、商汤科技等一批计算机视觉智能方向的创新科技企业,都纷纷的展示出自己最新的人脸识别以及人证识别产品。这也恰恰反映出人脸识别行业竞争的激烈。

排除海康、大华等传统安防巨头,有三家人脸识别相关的人工智能公司(云从科技、FACE++、商汤科技)登陆了安博会1号国际馆 ,而每家AI公司在安防上的进展和玩法不太一样,笔者今天就在这里先简单介绍第一家——云从科技。

      人脸识别技术的 国家队

作为刚成立2年的新生企业,云从科技登陆1号国际馆让人大吃一惊,虽然它在人脸识别“独角兽”中属于最年轻的一类,但发展速度不可小觑。它不仅是人脸识别国标、部标、行标的起草与制定企业 ,还与公安大学联合成功申报了动态人脸识别,让其进入公安部部级课题

这得益于云从科技顶级的技术背景与“民族资本 ”的构成,创始人周曦博士师从“计算机视觉之父 ”Thomas S. Huang,回国后联合UIUC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计算机视觉研究,击败中科院系统数十个人脸识别团队,入选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科技A类专项 ,负责边疆安防布控。

2015年,周曦在中科院的支持下,将院内技术成果产业化,创办云从科技。

新生的云从科技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与专业背景,与腾讯、百度等4家企业共同承建国家发改委“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并成为在四部委牵头成立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AIIA) 中唯一的人脸识别专家委员成员。

      顶级技术产品化 战果频出

据笔者了解,云从科技的火眼人脸大数据平台 与动静态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在全国22个省市,50多个城市上线,这么快的发展速度得益于中科院期间在安防领域的技术与产品积累,毕竟实验室技术与现实应用场景有很大差距,如果成立公司以后才开始尝试“摸石头过河”,发展速度肯定跟不上市场的趋势。

云从科技的安防产品目前主要应用在公安、机场等民生安全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分类:

      1、人脸识别、人证比对

在云从科技智能安防解决方案中,基于顶尖的深度学习算法研发的人脸识别前端产品能够有效克服光照不理想、脸部遮挡、头部朝向不正等不良环境的影响,在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的区域实现1:N的精准识别;同时,在云从科技的人脸识别系统与公安机关的后台数据库相连接后,由云从科技智能前端产品采集到的人脸信息可在数据库中达到“亿级入库、秒级响应”的快速比对。

在“三站一场”的应用当中,公安机关采用云从科技的人脸识别系统与智能前端产品,可以准确抓拍到混入在人群当中的违法犯罪份子,获取到侦缉工作中的宝贵线索;同时,在站场检票验票的身份核验环节,利用前端采集与后台人脸识别对比的技术,可以有效替代目前人工操作的方式,提高人证比对的效率、减免错识漏识的情况发生,保障站场秩序的同时,不给利用假证假票逃票的偷机人员与潜逃的犯罪份子可乘之机。

      2、视频结构化分析

将云从科技的人脸识别系统接入“三站一场”的视频监控系统,利用云从科技智能安防解决方案中的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对站场的监控视频进行基于人脸识别、人行识别、车辆识别的数据结构化处理,得到目标人员位置、速度、年龄、性别、乘车颜色型号、车牌号等信息,警务人员在掌握这些信息后可以针对目标人员在站场的行为活动,制定清晰全面的侦缉与抓捕方案,在不被犯案人员察觉的情况下实现迅速抓获,避免在站场因抓捕行动而造成的骚乱,保障周围人群人身安全。

      3、智能分析预警

此外,云从科技将人脸识别与智能视频分析技术与视频监控结合,打造出的智能视频查控系统还可让“三站一场”的安防实现智能化预警。智能视频查控系统通过站场内外的人群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对监控视频流进行实时分析、抓拍查询、告警查询和可疑人员筛查,同时可以根据系统输出的重点人物行为轨迹和人群热力图实现积分模型预警和人群密度预警。这可以有力打击常出现在火车站、汽车站的黄牛、小偷、诈骗人员,还能对暴露在视频监控中的潜逃人员进行实时告警处理,且人群热力图分析还可对有预谋的暴恐行为进行预警,避免重大安全事件发生,维护站场及社会的稳定。

某市在利用云从科技为其提供的智能安防解决方案后,上线40多天便帮助公安机关识别200余名重点人员,识别报警的准确度达到100%。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