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云的背后:技术与服务如何形成1+1>2的合力

[摘要]国内用户又如何从这类“合资”公司中收获更大利益?种种问题拷问着业内专业人士和广大用户的好奇心。
      近年来,随着国产化浪潮的兴起,一批国外超一流水平的IT公司开始与国内公司合资设立新公司,以迎合国产化浪潮所需。这种强强联合的背后,一方有着超强的技术和解决方案能力,另一方更了解国内用户所需,完美运维,应当形成一种“1+1>2”的效应。然而,在真实的场景当中,这种效应是否真正存在?技术与渠道如何更好融合?国内用户又如何从这类“合资”公司中收获更大利益?种种问题拷问着业内专业人士和广大用户的好奇心。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走进了世纪互联公司,去探访蓝云的发展状况。

风中有朵神秘的蓝云

说起世纪互联公司的蓝云,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只神秘之师。从2013年世纪互联与微软签定协议,2014年将微软 Azure实现商用。短短三年时间,蓝云的用户数量从最初的几千家到现在突破了8万用户。Office 365用户数里企业客户数量更是从3.5万增长到了120万。从服务角度来说,微软Azure的全球平均客户满意度达到了75%,但蓝云的客户满意度却达到了惊人的95%。但既便具备了如此雄厚的技术积累和运维服务能力,在国内云计算厂商群雄争霸的年代,蓝云却一直保持着低调。这份低调与Azure云服务在Gartner全球云计算市场前三甲的排名有些反差。

世纪互联蓝云销售总经理闻剑辉称:“微软云计算有很多先进技术,但能否落地中国,落地中国以后又能否取得市场优势,这其中还存在一个转化的问题。微软云计算跟世纪互联在中国的合作,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从效果来看,微软云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微软在云计算领域进入中国略晚,当它进入之后,国内一些公有云公司已经布好了局。但我们和微软的合作并非止步于公有云的合作。我们和微软合作,微软提供技术,而我们利用多年服务国内市场积累下来的市场拓展能力、运维服务能力,响应国内用户的需求,推出了混合云解决方案。”

世纪互联蓝云销售总经理闻剑辉


单从用户增长量角度分析,国内如阿里云这样的企业,在市场扩张的过程中,收购了大量的企业。这样,伴随着收购,这些被收购企业的用户也就自然成为了阿里云的用户。但微软云进入中国以来,没有进行过一次并购,客户数量完全依靠市场拓展。如此算来,显然蓝云的用户数量增长中技术含量更高一些。闻剑辉预测说:“当蓝云的混合云解决方案被更多用户接受时,我们的用户数量增长显然会提速。”这不禁让我们开始好奇:蓝云的混合云解决方案到底有何魔力?

混合云与公有云之争

如果说混合云是2016年的主旋律,那么进入到2017年之后,业界不少专业人士认为公有云才是终极上云之路,某些专业人士的论断甚至更为直接:要上就上公有云!

就混合云和公有云之争,闻剑辉做了这样的解释:“混合云和公有云的最终选择权,还是在用户手里。我们的调研表明,从传统架构向公有云迁移,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经验。对于很多传统行业内的用户而言,并不是他们不接受公有云,而是用户在综合考虑了经验、成本等一系列问题之后,还是觉得混合云更贴近他们的实际需求。在混合云内,简单应用先布署在公有云上,复杂应用先布署在私有云上,便于用户实现过渡。”

具体谈到混合云与公有云的应用条件比较,闻剑辉表示:“混合云比公有云和私有云对于运营、技术、服务等方面要求更高。用户在选择云应用类型时,往往需要综合考虑数据安全、应用能否贴近实际业务等一系列的问题。”

基于用户的这种需求,闻剑辉介绍了蓝云的混合云:“用户需要混合云满足他们的商业需求,用户对混合云就有了各种期待,为此我们的混合云也必须有完备的解决方案,我们同时提供本地存储、高性能存储、线上线下灾备、异地灾备等服务。我们会提供混合云应用所需的混合IT架构支撑,包括网络环境的混合,平台的混合,运维管理的混合。在不同的层面我们都会给用户提供标准的产品或量身订制的产品。比如对于私有云和公有云的统一管理,我们就把插件嵌入到用户的应用之中,做一些符合ITIL的流程管理。既满足私有云布署的安全性,同时也能更有效地管理公有云资源。”

世纪互联在国内深耕IDC市场多年,同时也结盟了多家合作伙伴,这样,结合自身的IDC资源、技术储备、运维服务能力以及合作伙伴的网络资源优势,蓝云已有实力提供一站式混合云服务。尽管在自己的混合云方案上蓝云依然保持着低调,但业界却已在技术上表达了对它的认可。7 月 25 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第四届“ 2017 可信云大会”上,由世纪互联运营的 Microsoft Azure 凭借 Azure 混合云解决方案通过了业界首次评出的“混合云解决方案评估”,同时还斩获大会唯一一个“可信云技术创新奖——混合云奖”。

云市场格局会向何处去

在不少机构绘制的中国云图上,国内云计算市场正处于群雄争霸的战国阶段。在见识了蓝云的技术和运维人才储备之后,有一个问题一直让我们好奇:手握混合云利器的蓝云,在接下来的云计算市场竞争中,又将如何确立自己在中国云版图中的地位呢?

对于这个问题,闻剑辉表示:“云计算跟其他IT领域一样,同样是技术决定生死。当用户尝到了高新技术带来的甜头之后,他们追求高科技产品的速度会越来越快。所以技术积累的多少,已成为云计算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此外云计算市场的市场经验也非常重要,它决定了云计算落地、客户化、商用的速度。还有一点,就是质量决定成败。对于云服务来讲,一定要注重客户体验。如果客户体验做得不好,云计算厂商往往是生得快死得更快。蓝云在技术积累、市场经验、服务质量这三方都下了极大的功夫。我们在云服务领域,也会像以往一样,为客户做得更好。”

细分析这三个因素,世纪互联与微软结盟之后,可以不断将微软雄厚的技术积累引入国内。而多年开拓国内市场的经验,也早已从微软云客户数量的增长速度中得到了印证。说到服务质量,有一个蓝云的独门绝招不得不提:蓝云在内部还有一个运维大屏幕,用户提出帮助需求时,不同级别的事件对应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系统对应不同的反应时间,紧急的需求会在5分钟之内得到响应,稍复杂的需求会在10分钟之内得到响应。这样,当用户提出问题时,蓝蓝云的工程师会在最快的时间内把问题解决。并且蓝云绝不搞表面文章,考核机制中,反应快并不是唯一因素,还要看问题的最终解决质量。在这种机制这下,才有了蓝云高达95%的客户满意度。

而经过了如此之多积累的蓝云,下一步在国内云版图所图的,也就绝不仅是一城一池的得失,而一定是有着自己深远的打算。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软件网(http://www.soft6.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软件网或昆仑海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任何行业、传播媒体转载、摘编中国软件网(http://www.soft6.com)刊登、发布的产品信息及新闻文章,必须按有关规定向本网站载明的相应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并在其网站上注明真实作者和真实出处,且转载、摘编不得超过本网站刊登、转载该信息的范围;未经本网站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网站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昆仑海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