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脸比翻书还快 原来你们是这样的商界大佬!

[摘要] 食言而肥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主要用来讽刺那些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用,只图自己利益的人。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食言而肥这种事当然很让
“食言而肥”这个成语出自《左传》,主要用来讽刺那些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用,只图自己利益的人。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食言而肥这种事当然很让人难堪。然而,对于很多所谓的商界大佬而言,“食言而肥”、“出尔反尔”这些其实真的都不叫事儿。

就拿互联网这个一直处于风口浪尖的行业来说,看看那些聚光灯下风光无比的大佬们,从BAT往下,哪个不是没有打过自己脸的,出尔反尔的例子真是不要太多。

曾高调宣布“提现不收费”的支付宝收费了;要拿200亿砸向O2O的百度转而投向人工智能的怀抱了;曾宣布不再做医疗搜索的360推出良医2.0了;还有乐视,贾跃亭说了好几年“生态化反”的梦想,走到今天却也只剩下一地鸡毛……难怪有人说大佬们打脸比翻书还快,食言比吃饭还快!

“不收费”的支付宝

在互联网圈里,阿里巴巴的口碑一直不错,无论是业务布局、与投资者关系还是员工福利等各个方面,也称得上是吃瓜群众口中的“别人家的公司”。但即便如此,也不能“磨灭”其出尔反尔的食言历史。

由于支付宝与微信都在移动支付领域布局,所以两家公司一直在暗中较量。去年就在微信宣布提现收费,群众不满之声鼎沸之际,支付宝高调表示会秉持初心,提现不收费。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可以用“呵呵”来形容了。没过半年,支付宝就公告称,为了减轻部分成本压力,将对个人用户超出2万元额度的提现收取0.1%的服务费。变化之快,也是让人猝不及防。

200亿砸向O2O的百度

在食言这件事上,大佬们的口风变化总是惊人的相似,比如百度。现在,百度声称要在人工智能领域重点发力,能否实现不知道,但是之前的很多业务布局却都是难逃“一地鸡毛”的结局。

2015年百度糯米O2O生态战略发布会上,李彦宏宣布,将在3年内对糯米业务追加投资200亿人民币。然而这两年O2O格局渐定,百度外卖和糯米的日子并不好过,市场份额一路下跌。见势不妙,李彦宏干脆公开表示,“百度外卖还是要创新,但如果真的做不过,就不做,该做的决断也要做”。于是在今年的百度财报电话会议中,百度降低了糯米和百度外卖的消费补贴和营销费用,O2O战线开始全面收缩,说好的200亿自然也没人再提。

不做医疗搜索的360

网络信息真假难辨,而医疗信息又与生命安全息息相关。2016年,周鸿祎曾断然宣称“360不再做医疗搜索”,博得一片叫好。但最近,360却重拾医疗搜索,上线升级了良医2.0,号称将“携手数千家权威医院与机构,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于用户查症、找药、寻医等医疗全过程”。

当然,搜索引擎依然在医疗信息获取上扮演重要角色,老百姓上网寻药诊病也是真正的刚需。笔者也经常上网寻求医疗信息。但是医疗搜索真能确保提供高效可靠的医疗信息吗?生病时,广大患者真能在网上找到一个规范的、响应及时、便捷的就医问诊平台,而非病急乱投医吗?在此,笔者也不敢打包票。毕竟口号喊得再响也没用,效果究竟如何还要等时间来验证。

做着“生态化反”梦的乐视

关于乐视的最新消息有两则,一是贾跃亭夫妇及乐视系3家公司的12.37亿资产于上周被司法冻结;二是贾跃亭卸任乐视控股法人代表。对于后者,乐视的官方回应称,此次乐视控股的法人变更,是贾跃亭从复杂的程序性事务中抽身,进一步履行其“将主要精力投放在乐视上市业务和汽车业务”上的承诺。至于这种回应可信度有几分,读者自有公论。

曾几何时,贾跃亭“生态化反”的梦想做得很大,大到连笔者在内的不少人都差点信了。有人说,乐视在贾跃亭的设想里,本该是苹果(Apple)、亚马逊(Amazon)、奈飞(Netflix)、特斯拉(Tesla)和迪士尼(Disney)的集合体,甚至更加独特复杂。然而,梦想破灭了,企业的维持就只能靠“打脸”了,裁员、战略收缩、关闭厂房,这些贾跃亭曾经一一否认的事情都已经成为了现实。潮水退去,裸泳的人仍旧一丝不挂。

其他的打脸例子还有很多,马化腾之前总在公开场合表示,腾讯不做硬件和手机,公司只依靠自身的软件和内容优势,合作做生态。近期,腾讯却推出了QQ阅读电子书,受到舆论质疑;罗永浩号称锤子手机售价“如果低于2500元,我是你孙子”,结果锤子T1手机的售价最低1980元起售;华为余承东多次指责其他手机厂商将2K屏作为噱头,但就在今年2月,华为推出了采用了5.5英寸2K屏的P10 Plus。

当然,说了这么多,肯定会有不少人跳出来为这些大佬们辩解,很多时候毕竟商业环境变化太快,强求企业战略一成不变、不求变通是不现实的。企业只有适当求变,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去。对于这个观点,笔者也表示同意。然而古语云: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兴。经营企业灵活变通没毛病,但这终究要有个“度”。变化太多,企业没方向,员工没目标,广大用户也会质疑你的诚信,最终受损的还是企业自身。

总之,对于大佬们来说,这些打脸之举,究竟是基于市场变化的快速应对,还是一拍脑门就匆忙制定出各种策略而导致的“朝令夕改”,其中的真相倒是值得反复捉摸。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