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地时间6月13日上午8:45,微软和linkedIn对外宣布,双方达成协议,微软宣布将以每股196美元、总价26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linkedIn,由现金支付。
据悉,收购完成后,linkedIn仍将保持独立性,现任CEO Jeff Weiner仍会负责原有业务。受此消息推动,linkedIn股票盘前上涨48%,而微软股票临时停牌。
先看看官方回复:
微软CEO Satya Nadella表示,linkedIn“非常适合”微软,在这样一个互联网的专业领域中,可以很方便地满足许多用户的工作需要。Nadella指出,微软收购linkedIn,将全球最领先的云计算和最领先的职业网络,结合到了一起。
Nadella解释了收购的逻辑,在进行收购的时候,他会问这样几个问题:“这项资产是否会扩大我们的机会,具体来说,是否会增加公司总的市场?这项资产是否有用、引领技术趋势?这项资产是否与公司核心业务和整体目的一致?”对于linkedin,这一切问题的答案,都是“是的”。微软未来的计划,是将linkedIn与Office、Skype、Cortana等服务整合。linkedIn的订阅服务、定向广告等业务也有望为微软带来财务上的增长。
消息一经传出,便刷爆了各大媒体与社交网络,留给各路豪杰一地惊诧,也一度引起行业热议,看好两者结合的挺多,认为linkedIn要重蹈Skype、诺基亚覆辙的同样不在少数;关注262亿能买下多少京东、多少HTC、多少XX的很多,关注为什么微软明明手握大把现金,却要举债收购的也有。
看衰的
华尔街见闻:别为262亿美元购linkedIn高兴太早,那些年,微软相继收购了诺基亚手机业务、Hotmail、Skype,最终一个个品牌基本都被葬送,尤其是诺基亚手机业务命运最为惨淡。
据彭博社估算,微软此项收购所花的钱大约是linkedIn实际价值的26倍。《福布斯》网站撰稿人Peter Cohan撰文直言,微软买linkedIn是“浪费了262亿美元”。
微软262亿美金收购linkedIn,此举背后隐藏着越来越迫切的社交化工作逻辑。如果说几年前,人们的工作状态还是在自己的电脑上“单兵作战”,如今,随着社交化工作时代的来临,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化协作已经成为主流。在中国也是如此。不过不同于美国,中国白领社交化工作的主流是基于IM聊天软件。从4年前收购Yammer到今天巨资收购linkedin,微软应该是深思熟虑的。但收购完毕能否好好消化,对微软基因还是个巨大的挑战。
看好的
晨兴资本合伙人张斐:linkedin对微软有战略价值。linkedin积累的个人数据和链接,与微软的Yammer,、Skype、针对企业的云服务都可以打通,可以更好地服务微软的企业客户,进而发展成为企业云服务平台,扩展更多的高附加值服务。
GrowingIO创始人兼CEO张溪梦(前 linkedIn 美国商业分析部高级总监)在第一财经发文表示:微软收购 linkedIn 在某种程度上说,是通过并购来获得进一步增长。非常重要的一点,linkedIn 在过去 6 年间从一个 7000 万左右年营收的企业,一下子增长至 30 亿美元营业额的企业,五年业务增长超过 40 倍。这种增长速度在企业服务领域里面是惊人的。
销售易创始人兼CEO史彦泽在销售易官方公众号上表示:很清楚,这次并购是微软云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预期是将linkedin和Office365和Dynamics打通和链接从而改造企业的销售、营销和人才管理业务流程。微软会加强自身Dynamics Crm 建设抑或还有兴趣Salesforce? 微软会借助linkedin 进军专业Hr领域吗?战略意图很好,但是否能够成功整合?结局会像微软之前的众多失败收购一样吗?
还有这样的!
新浪科技:微软拥有足够的现金去收购linkedIn,然而却决定举债去完成这笔收购。这或许是为了合理避税。一方面,微软不必将海外的现金转移至美国国内,并承担高达35%的税点。尽管微软持有超过1000亿美元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但大部分都不在美国国内。将这些资金转移回美国国内,以现金完成262亿美元收购linkedIn的交易,这样做意味着将迎来高额税单。
不过这还不是唯一的好处。由于借贷而支付的利息可以在纳税时作为扣除数,从而降低税单金额。此外,通过举债完成这笔收购,微软今年将可以合法避掉约90亿美元的美国税单。通过在应税收入中扣除利息支出,未来几年微软还可以节约上百万美元。
“税务公平公民”组织执行主管罗伯特·麦克因泰尔(Robert McIntyre):这是个奇怪的世界,持有大笔现金的公司却选择通过举债来完成收购,只因为他们不想纳税。
各大平台众多网友也是热议不断:
好吧,那么你怎么看?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