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寒冬来临?2B市场谁能再引爆点?

[摘要]市场趋于稳定趋于理性,更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那暴风雨是什么?何时来临?下一轮的风暴应该就是市场的决胜了吧,或一家独大或三足鼎立,每个领域都该尘埃落定,对这个来临时间点,笔者层与2B市场众多知名企业CEO进行过交流,他们普遍认为在两三年内将迎来决胜期,中国软件网、海比研究总裁曹开彬认为决胜结果在2018年产生。

今天来侃一下资本市场。

资本寒冬来临、投资冷天来了……近期关于资本寒冬来临的观点一直不断,尤其是在投中发布一组互联网行业金融数据后,无论是年初大火的人脸识别还是智能硬件、O2O领域,都充斥着一股寒意。而在企业级市场,随着不断被披露的虚假融资消息,以及资本消息渐熄,也另不少创客在2B大门前止步。但笔者认为渐熄只是渐熄,只是资本市场阶段布局的完成让2B市场暂时稳定,现在更多是黎明前的宁静。

何以寒冬论

ChinaVenture投中集团旗下金融数据产品CVSource统计显示:第一,2015年二季度互联网行业VC/PE融资事件规模为 37.89亿美元,环比下降50.36%;融资案例数量222起,环比下降10.84%,融资规模和数量都有所下降。

第二,2015年二季度互联网行业上市事件仅发生2起,环比下降50%,募集资金0.57亿美元,环比下降85.81%,互联网行业IPO走低,退出回报率不高。

此外,从6月中下旬以来,股市暴跌,大量资金蒸发,这也直接影响各类基金的募集。综合以上,寒冬论随着响起。

资本寒冬论起来已早,13年14年以及今年都火爆一时。但是可以看到数据结果都提到“环比”,环比是什么意思呢?与相连的上一期相比。笔者认为之所以说寒冬,更多的是之前资本市场太过活跃,当趋于稳定之后的两相对比之下,自然被视为“寒冬”。

在2014年至2015年第一季度间,资本市场被引爆,君不见马云刷脸后,人脸识别的创业热潮;君不见国外苹果谷歌,国内BAT、京东、小米等进军智能硬件后的火热;君不见2B市场C轮死的贯相一次次被打破,纷享销客、今目标、销售易、OneAPM等等不断宣布融资消息,所融金额也令人艳羡……各个领域在这一年内普遍迎来资本热潮,热的让人难以呼吸。

但资本的火热也带给社会各层一种浮华的外相,鼓吹之风盛行,“太好融了”、“编个故事就能融钱”,夸大用户数、虚报融资的现象也成为常态,动辄千万、亿美元数量级。但随着一些公司上市,回翻之前的融资消息,吹过的牛逼一个个被拆穿。在2B市场,虽然暂无SaaS企业上市,但也被挖出不少虚报、假报用户数和融资的案例,尤其是近期云招聘解决方案供应商大易8000万融资遭质疑,更显市场浮躁。

此时,资本市场趋于理性、趋于谨慎,市场迎来相对的平静,融资规模、数量响应降低,相比之前资本市场确实极大缩水,资本寒冬论随之响起,创业者心中也充斥着一股寒意。

先机已占,市场当趋于稳定

但是,仅以几个案例就评估资本市场寒冬来临,是很难令人信服的。笔者之所以认为目前的平静不是寒冬有几个方面原因。

说市场虚假之风太过,资本市场收缩资本,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泡沫,正是因为之前的创业市场太过火热,现在只是趋于稳定、趋于成熟的必经阶段。泡沫之所以会出现,主要是因为市场过于火热甚至虚浮,远远超出其真实水准,在膨胀到一个过高的点后总是会破碎。在泡沫出现之后,会淘汰一批目标不明确的创业项目和投机者,让整个市场趋于稳定、趋于理性,如同股市有涨有跌。但好的项目依然会受欢迎,毕竟商人逐利,有利可图资本市场就不会放过。

清科集团执行副总裁兼清科投资董事总经理符星华表示:“2014年是基金投资最火热和疯狂的时候,但整体投资金额仍然只占了当年募集金额的30%,即还有很多钱是可以在2015年、2016年投出去的。另外,未来一段时间虽然资金来源有限,但基金募集不会间断,只是体量会减小。”也有证券投行人士比较认同,并分析指出,对投资急于套现的来说是资本冬天已经到临,但那些优质的创业公司、投资者仍会给予较高的估值。(引自21世纪经济报道)

其次,说市场没有潜力,资本不想投,这更多是投资结构与创业者的博弈。由于创业者要价越来越高,投资机构喊出资本寒冬,希望向正在融资项目施压,结果就是一边投资机构喊出资本寒冬论以压低估值,另一边初创公司却频频被投资。反向来看,从行业来说,企业级市场近两年不断响起“下一个万亿市场”的口号,众多的创业者涌入、老牌2B企业投身移动互联网以及阿里、腾讯的进军,无不在证明企业级市场的火热,而非寒冬。聚焦而论,以中关村创业大街为例,每天创业者与投资结构陆续不断,项目不断涌入,天使轮、A轮也在不断上演。

第三,如果说因为资本市场也在变得理性,不再看好市场,导致已经完成ABC轮甚至D轮的企业无法获得更多的投资,只能靠以往的投资机构跟投,那这更不合理了。ABC轮甚至D轮融资的完成,那这个企业的人力、财力、产品以及商业模式、运营模式可以说已经趋于成熟,未来发展方向也大都已经清晰,除非出现严重危机谁还会选择稀释股份来融资?笔者认为这个阶段的企业依然不断融资才是问题。

最后,笔者认为大多数投资机构差不多已经完成阶段性布局,上一轮的项目也差不多已经被投资机构瓜分,比如D轮1亿美金的纷享销客、B轮6000万美元的今目标、C轮1.65亿元的OneAPM、B轮2亿元的机智云等等,圈地占位、赢得先机的目的已经达到,再投往往也是为某一领域做保障。

调侃一下,也不排除是因为受到前段时间股市一片绿的影响~

暴风雨前的宁静,谁能再引爆点

市场趋于稳定趋于理性,更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那暴风雨是什么?何时来临?下一轮的风暴应该就是市场的决胜了吧,或一家独大或三足鼎立,每个领域都该尘埃落定,对这个来临时间点,笔者层与2B市场众多知名企业CEO进行过交流,他们普遍认为在两三年内将迎来决胜期,中国软件网、海比研究总裁曹开彬认为决胜结果在2018年产生。

难道说其他企业就没有机会了吗?对比美国来看,在过去的1年时间里,美国的企业服务市场,已经有超过15家企业IPO,他们的募集资金达到70亿美元,总市值超过400亿美元,同时在私募市场上,企业服务类公司融资总额超过100亿美金,这些公司的估值总和达到千亿美金量级。未来中国的企业级服务领域可能会诞生一批超过10亿美金的高价值公司,而不是一家两家,因此相信虽然资本市场已经完成阶段布局,比如纷享销客、销售易今目标、北森、OneAPM、云智慧、机智云等在各自领域已占据些许优势,但弯道超车的机会还是有的,只是说在资本趋于理性、泡沫即将破碎的市场,谁能再引爆点,获取弯道超车的机会,不信?等着看吧!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