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软件用户模糊型需求已显现东方通如何应对?

[摘要]7月28日,由东方通主办的T.A.I.大会在北京新云南假日酒店举行。会上,我们通过用户、专家、分析师等人的评论中,能够明晰地体会到:由于业务复杂性的增加,用户的需求已经明显呈现出“模糊型”发展,基础软件厂商已到了必须要变革的时候了。为此,我们走访了国际软件大师Dr. IvarJacobson、苏州工业园区计算机信息中心袁飚主任、东方通CEO沈惠中,以及Garner资深分析师Matthew。我们希望能够借他们之口,为广大用户解析这场已经开始的变革。

7月28日,由东方通主办的T.A.I.大会在北京新云南假日酒店举行。会上,我们通过用户、专家、分析师等人的评论中,能够明晰地体会到:由于业务复杂性的增加,用户的需求已经明显呈现出“模糊型”发展,基础软件厂商已到了必须要变革的时候了。为此,我们走访了国际软件大师Dr. IvarJacobson、苏州工业园区计算机信息中心袁飚主任、东方通CEO沈惠中,以及Garner资深分析师Matthew。我们希望能够借他们之口,为广大用户解析这场已经开始的变革。

1

软件硬化,灵活性缺失

用户的模糊型需求,指的是用户因为竞争环境的激烈,以及业务模式的转型,而在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其需求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创新性。与之相应的,必然是IT技术的变革。

在T.A.I.大会上,我们有幸结识了,苏州工业园区计算机信息中心袁飚主任。结合苏州工业园区信息系统的个性化需求,作为东方通的用户,袁飚针对这个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仅一个苏州,其GDP却可以敌得过一个国内不发达省份的GDP。而中国和新加坡合作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区,已成为苏州市支柱型产业的聚集地。从这个角度我们就不难看出,苏州工业园区对IT系统要求有多高。

而谈及互联网+对园区IT系统和基础支撑软件的影响,袁飚表示:“这其中并没有什么神秘性可言。IT技术发展到今天这个高度,其发展方向必然走向与生物进化相同的轨迹,这就要求IT技术具备自适应性和自我进化的能力。目前的软件行业内软件硬化的现象比较严重,软件业被划分成许多固定的种类,但作为用户来说,我们需要从企业、居民、政府、公共基础设施这四个维度去考虑我们信息系统的建设问题,贯彻好三库三通。归根到底,就是要实现原来从流程为中心,向现在以数据为中心的转化。这个时候,我们的特殊需求就来了,我们就要求IT厂商围绕我们的需求来做,而不能按IT厂商原来的条块来做。我们要求IT厂商必须和我们共生长。”

从袁飚的谈话中,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苏州工业园区的信息系统,对许多已经模块化的基础软件厂商来说,就是解不开的难题,因为对方的需求显然是非标准化、系统化的,并且要求IT厂商不断随着用户需求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对此,东方通CEO沈惠中做了注解:“许多IT厂商已经预判到了这种多变的需求,并开始通过有意引领这种需求而获利。就象苹果,它成功的本质在于实现了对手机业的颠覆。以前的诺基亚手机也是可以上网,但只是可以上网的移动电话。而苹果却把手机变成了可以打电话的互联网终端。而之所以苹果能实现这一切,是因为新的iOS操作系统被研发出来,新的APP Store又改变了软件的分发方式。由此我们可以想见软件的作用。现在我们面对互联网+的挑战,互联网+将重新定义一个个产业,这要求基础软件也要重新被定义。互联网+的变革越剧烈,在其中起到核心作用的基础软件,需要重新被定义的程度也就越大。这就如同没有iOS,苹果就不可能重新定义手机产业一样。。”

从用户模糊型的需求变动,再从沈惠中阐述的基础软件的作用,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基础软件将面临怎样的一场变局。原来的IT巨头,包括微软、IBM、甲骨文等厂商在内,面对这场变革都已不能独善其身。因为亚马逊这样原来卖书的公司,如今却凭借云计算的普及,闯入了软件基础设施市场,并成为其中的领先者。

而作为在中间件市场份额最高的国产软件厂商,东方通在过去的一年当中,投入逾十亿完成对服务器虚拟化品牌奥云、网络优化应用产品厂商惠捷朗、移动应用平台产品与解决方案厂商数字天堂等公司的收购,并拟收购大数据信息安全公司微智信业,进而重定义软件基础设施,将自己的定位从一个中间件厂商,进化成一家软件基础设施和创新应用提供商。其动力正是用户需求的变化。

在IT界,一直存在两种发展动力。一种是由厂商主导的推动式发展,这种发展的结果常常是厂商通过概念炒作,推销给用户一堆难懂的三字经。云计算在发展初期被称为是“晕计算”,原因正在于此。另一种则是用户需求主导的拉动式发展。袁飚认为:“如果我们把早期的计算器也算做IT设备的一种,我们会发现这样一条发展路线。计算器由于用户对计算力的渴求,最终进化成了微型计算机。而像IBM这样的老牌公司,再到后来的大机、互联网、超级服务器,以及今天的云体系。有生命力因而能生存下来的技术,无疑是它们代表了用户的需求,并依据这些需求完成了自己的进化。”

国际软件大师Dr. Ivar Jacobson则认为:“不要孤立地看待互联网+,它不只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种策略,在国际上有工业互联网,许多IT巨头已经加入相关的同盟,以获取竞争优势。因此互联网+对传统产业冲击的现象,将是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的现象。”

而说到基础软件的发展,Dr. Ivar Jacobson表示:“人类经过了几次重大的技术革命,一次是1880年的工业革命,另一次是1990年起的互联网革命,现在的互联网+,或者说工业互联网,将是可以媲美前两次技术革命的另一场重大的技术革命。用户的业务复杂性在增加,但另一方面,我们一直没有找到万能的开发银弹,不同类型的组织需要不同的开发方法。但我们会找下去,这就会导致基础软件的开发会一直依用户的需求而变化。我们过去所使用的哪些方法仍将被使用,但我们同时也需要好的方法来应对互联网+,否则开发者或组织就要面临更高的风险。”

从Dr. Ivar Jacobson的观点中,我们不难想见这场变革将是一场全球化的变革,接下来东方通面临的,也将是一场国际化的竞争。

激情狂奔,不会停止

通过危机一词,我们可以想见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将危险与机会放在了一起,这与现代经济学中将风险与收益相提交论的思想如出一辙。在巨大的变局中,善于抓住机会的个人或组织往往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关于这一思想,来自Garner的资深分析师Matthew表示了认同。

Matthew表示:“用户因业务创新而产生的IT系统需求不确定性,来源于用户所处的竞争环境,而由于这种业务环境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这场变革可以说是刚刚开始。像沃尔玛,它是传统意义上的零售业巨头,当亚马逊通过云计算和电商的手段,把自己的业务从传统的图书向多行业零售扩展时,沃尔玛就只能应战。这种情况在国内也在发生,如京东的崛起就威胁到了淘宝。最近的嘀嘀打车软件,已对出租车全行业产生了冲击。这个时候,起业务支撑作用的基础软件,就一定需要一个全新的架构,来满足用户的新需求。”

而在谈到变革中的新机会时,Matthew认为:“应对变化最关键的因素是速度,在这方面像东方通这样的软件公司,反而因为船小好调头,能够更容易获得竞争优势。因为用户的需求变化了,能够更快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企业,就能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

对此,Dr. Ivar Jacobson介绍说:“目前在国际范围内,这种成长型公司因更迅速满足用户需求而迅速成长的例子,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同时就有一些聪明的大公司找到了解决之道,它们成立了自己控制下的中小型新公司,在短期内是不会考核这些公司的利润完成情况,对它们的要求只有一个,就是保持灵动而迅速的成长。”

谈起这个话题,沈惠中则表示:“过去一年内,东方通通过收购完善了自己的产品线,具备了更好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接下来,东方通将在基于大数据,基于物联网,基于互联网的创新领域,大力发展自己的创新应用。但我们的核心还会聚焦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与软件基础设施相关的领域。除此之外,我们还和无锡物联网研究院合作,制定了中国物联网国际架构标准,并把它变成了这一领域第一个由中国主导的标准。归结起来,我要说,在机遇面前,我们会激情狂奔,发展自己创新技术能力的进程不会停止。”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