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不会取代人脑的六大原因

[摘要]《科学美国人》称,即便人们进入数字时代,但仍有些东西是非常重要的,以至于人们必须用大脑记住它们。

美国《科学美国人》网站8月3日发表题为《智能手机不会取代人脑的6大原因》的文章,作者为戴维·波格。文章指出,如果现在让一名高中生背诵历届总统名字、元素周期表或各国首都名称,结果会得到一个茫然的眼神——或是“可以,让我查一下手机”。谷歌总是无所不知的。你上一次记电话号码是什么时候?人们无法向手机查询一切事情。即便人们进入了广泛的数字恢复时代,但仍有些东西是非常重要的,以至于人们不得不用大脑记住它们。下面就是大脑将最终战胜数字查询的几大原因:

频率因素:人们经常遇到一些细节性的问题,这就需要记忆力了,因为大量的查询将让人们的生命陷入停滞。比如,单词拼写。查询每个单词——每日工作安排或学校更衣柜密码——会让人们的效率大打折扣。

文化因素:如果没有一些基本的历史文化常识,人们就不可能在社会上长久立足。在不知道相关内容的情况下,人们对时事的理解就会缺乏具体语境——甚至不知道错过了什么或应提什么问题。人们会看不懂广告、社论甚至是新闻报道。人们还会听不懂别人的玩笑。

社交因素:人们必须知道亲朋好友(当然,还有自己)的基本情况。人们应对上司的名字、配偶的生日及好友孩子的名字了如指掌。在面对面的情况下,慌忙在手机中查询他们的信息是会很伤感情的。

安全因素:显然,这些电子小玩意并不会让人们不再去记密码。记忆密码的专用程序,如密码管理器和网页密码填写软件,会自动在人们访问的网页上填写登录信息,甚至在人们网购的时候,填入信用卡信息。但人们仍必须每天输入一个主密码——一个人们必须记住的密码——来打开这些程序。人们必须知道在哪里找到它及如何使用。

效率因素:即便人们的日常工作需要一些可轻而易举就查找到的内容,比如分子量、股票代号或常见的处方药,如果人们不得不每隔几分钟就查询一次,人们的工作就常会被打断。同时,人们需要对自己的业务信息烂熟于心,这样才能高效地工作。

查找因素:尽管这些电子小玩意总能随时提供信息,但人们必须知道如何查找以及在何处查找这些信息。人们仍需知道如何使用这些现代的查询工具:比如烂蕃茄、维基百科和在线词典——还有谷歌。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