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核心搜索业务遭挑战存发展隐忧

[摘要]谷歌强大的创新能力使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市场风云变幻,在未来的发展中,谷歌仍将面临多重挑战。

继今年5月份市值超过微软成为仅次于苹果公司的全球第二大科技公司,近日,按企业价值计算,Google(谷歌)也已超越苹果,成全球最具价值的科技企业。谷歌经过将近15年的发展,除了主要的搜索业务,其业务还广泛涉及到移动操作系统、互联网应用、宽带、谷歌眼镜等领域,Google一专多能、软硬通吃的多元发展策略,成就了其庞大的互联网帝国。

谷歌企业价值全球第一

财经信息提供商FactSet的最新数据显示,按企业价值计算,谷歌公司已于近期超越苹果公司,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科技企业。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价值并非公司的市值,简单明了地用公式表示,即企业价值 = 企业市值 - 银行存款。

在市值方面,苹果为3780亿美元,谷歌为2860亿美元;在银行存款方面,截至今年3月,苹果为1450亿美元,谷歌为450亿美元。按企业价值公式计算,苹果公司为2330亿美元,谷歌为2410亿美元。谷歌的企业价值已经超过了苹果。

之所以在这里强调谷歌的企业价值,是因为,人们通常用市场价值来评判一个公司的规模大小,而企业价值才能准确反映公司实际运营的根本价值。这就意味着,谷歌实际运营的潜在价值比苹果更高。

对于苹果公司来说,谷歌企业价值的攀升必令其不安。而实际上,发展迅猛的谷歌在市值上,也已经于今年5月超过微软成为仅次于苹果公司的全球第二大科技公司。

2004年上市的谷歌,经过几年的发展,俨然已成长为不容任何科技公司小觑的互联网巨头。

多业务支撑谷歌迅猛发展

财报最能反映一家公司的经营状况。Google 今年4月份公布的截至今年3月31日的2013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格外抢眼,第一季度 Google 营收 139.7 亿美元,同比增长 31%;净利润达到 33.5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 28.9 亿美元增长 16%。骄人的业绩让谷歌CEO拉里·佩奇(Larry Page)宣称,“进入 2013 年,我们开局强劲。”

真正给佩奇底气的,是谷歌一个个强劲的业务。作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搜索是其最核心的业务,而广告则是谷歌的主要盈利模式。谷歌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谷歌广告额其他营收达到129.5亿美元,占总营收的约93%,同比增长22%。

除了主营的搜索业务之外,谷歌近年来一直在有选择地进行业务优胜劣汰,砍掉不合时宜的旧业务,以新兴业务构筑新的增长点。

诞生于2007年的Android操作系统,已是全球三大操作系统之一。分析公司Kantar Worldpanel ComTech日前的数据报告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iOS设备全球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3.5%,市场份额为43.5%排名第二;Android设备的销量同比增长了5.8%,市场份额为51.2%排名第一。如今,每天激活的Android设备已达150万台,全球Android智能手机使用量超过7.5亿部。Android操作系统为谷歌带来的收益有目共睹。

谷歌眼镜如今也风头正劲,虽然还未真正发售,其早已拉动投资者的热情,谷歌希望通过智能眼镜售出更多广告。此外,谷歌还不断扩大宽带业务的布局,也涉水金融和能源等多个领域。谷歌通过在多个领域的尝试,可获得足够的用户群以开发出可以盈利的商业模式。

未来之路不平坦

谷歌强大的创新能力使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市场风云变幻,在未来的发展中,谷歌仍将面临多重挑战。

当前谷歌的主要业务是搜索,仅仅搜索广告就占据了其超过90%的收入份额。并且,谷歌目前占据着全球移动搜索市场绝大多数的份额。但是,随着微软、雅虎、苹果等搜索引擎的崛起,移动端上原有的默认的谷歌搜索引擎正被别的搜索引擎所替代。另外,随着用户的搜索形式变得日益多样化,谷歌的搜索业务市场越来越多地被蚕食。据业内人士预测,2015年40%的搜索操作都将在应用端完成。

在移动终端方面,虽然目前全球半数以上的智能手机使用的都是Android操作系统,但据IDC预计,Android系统在智能手机市场中的份额基本已达到峰值,在此后的五年中,Android系统的份额将持续下降。无疑,Android的份额也将被强势的苹果iPhone和微软Windows Phone吞噬。另外,谷歌还面临安卓阵营的内部竞争。在完成对摩托罗拉移动的收购后,谷歌已成其合作伙伴的直接竞争对手,阵营内部已开始剑拔弩张。

软硬一体化成当前科技公司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条件。谷歌也逐渐转战硬件市场,如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等。但目前来看,谷歌的摩托罗拉业务部门在继续扮演着烧钱不赚钱的“吸血鬼”角色,其目前还没有能力成为谷歌的硬件补充后盾。不能填补谷歌在硬件市场的空缺,在与苹果、微软、亚马逊等的竞争中就少一个筹码,这对谷歌来说也是一大挑战。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