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通软崔攀:HRM软件应用将从基础走向高端

[摘要]人力资源与知识资本优势的独特性越来越成为企业重要的核心技能,人力资源的价值成为衡量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标志。在1997年左右,中国市场首次出现人力资源概念,发展至今,形成了为数众多的人力资源战略培训、管理方法培训,以及各种人力资源管理软件提供商,据统计中国工商在册的专业公司上千家,相应的软件公司也超过了百家。中国软件网记者采访了浪潮通软HR产品部总经理崔攀先生,崔攀从多个角度解析了现在HR软件的市场形势和未来趋势。

人力资源与知识资本优势的独特性越来越成为企业重要的核心技能,人力资源的价值成为衡量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标志。在1997年左右,中国市场首次出现人力资源概念,发展至今,形成了为数众多的人力资源战略培训、管理方法培训,以及各种人力资源管理软件提供商,据统计中国工商在册的专业公司上千家,相应的软件公司也超过了百家。中国软件网记者采访了浪潮通软HR产品部总经理崔攀先生,崔攀从多个角度解析了现在HR软件的市场形势和未来趋势。

中国软件网记者: 您认为HRM市场当前处于什么发展阶段?是处于导入期?还是成长期,成熟期?为什么?

崔攀:HRM最早在90年代初进入中国,当时国内也没有几家供应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国内还基本处于单纯的人事管理阶段,对人力资源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信息化认识还不够深刻,直到2000年左右,这10年的时间完全处于引导期。现阶段,市场对人力资源信息化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不象以前那样见到个客户从最基础的介绍,逐步的是灌输,先让客户理解,再让客户接受,现在不用那样了,对于人力资源信息化内容大家普遍都理解了,对于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必要性大家也都形成了共识,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导向期向高速成长期过渡的阶段。

中国软件网记者: 您认为当前HRM市场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没有形成非常有实力的厂商?未来是否可能?

崔攀:就当前来说,HRM软件是中国企业应用软件ERP当中市场增长最快的领域。市场需求旺盛,从07年至今基本保持25%以上的年市场增长率,人力资源管理已经从事务性管理向战略性管理迈进,而目前大多数产品还是偏重于事务性的处理,比如协助企业完成员工信息、工资、福利、考勤、休假、招聘、培训等基础性工作,在高端应用上投入较少,比如人力资源开发、能力素质测评等方面,缺乏引导市场的能力,从某些方面来说,还是依靠市场来引导产品的研发。从厂商角度来说,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目前还处于群雄逐鹿的局面,没有出现有绝对领导力的品牌。主要原因我想是因为定位问题,各供应商都专注于某一个或几个领域,很少跨界,投入不足,这就注定了不可能做出适合各个领域的产品,导致经纬分明的局面。目前,有的厂商已经看到这些问题以及市场的巨大潜能,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从发展趋势上来看,未来有可能会形成绝对领导力的品牌。

中国软件网记者:对于现在HRM市场上的一些品牌,您更看好哪个品牌的发展潜力,哪些品牌值得关注?

崔攀:目前市场上的品牌很多,从这几年的市场份额来看,用友和东软都不错,尤其是用友,这两年的发展势头较猛。值得关注的一点是浪潮最近两年也加入了竞争,并且完全有后发居上的势头,值得关注。

中国软件网记者:从您多年从事HRM的工作来看,您认为现在市场上HRM软件企业共有多少?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有什么特点?

崔攀:目前市面上HRM供应商大体可分为三个梯队:国外知名品牌可划为第一梯队;国内综合厂商为第二梯队;国内专注于eHR厂商可划为第三梯队。从定位上来看,第一梯队主要定位于大型外企、央企及行业龙头;第二梯队比较专注于多组织多地点的集团型企业;第三梯队主要定位于单体企业、外企和港资台资企业。

中国软件网记者:从您的市场感觉来看,您估计2012年中国HRM市场总体规模有多少亿?比2011年增长多少?其中软件许可费用占多少,服务费用占多少?哪个增长快些?

崔攀:从市场反馈过来的情况来看,2012也将是一个HRM大发展的年份,预计市场规模会达到15亿左右,相比2011年增长22个百分点。从07年软件许可费用3.28亿,定制费用3.24亿基本持平的情况来看,后期随着产品成熟度的提高,二次开发相应的减少,软件许可费用占比提升较快。

中国软件网记者:很多国外厂商也都纷纷看准中国市场,您认为国内、外厂商分别占据了多少市场份额?国内外厂商在哪几个地区的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哪类厂商增长得快?

崔攀: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国外厂商所占份额基本在12%到18%之间徘徊。目前竞争最激烈的区域还是华北,其次华东和华南竞争也比较激烈。第二梯队的厂商增长较快。

中国软件网记者:现在HRM厂商的目标客户都集中在哪几个行业?他们的需求特点是什么?未来有什么趋势?

崔攀:从行业角度来看,不是太明显,可能跟HRM行业性特征不强有一定的关系。需求上有一些共同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集中、业务协同、集中管控和决策支持上,一些高端的应用也提上了日程。将来需求会集中到能力素质测评、职业生涯规划等业务上。

中国软件网记者:从产品功能层面看,您认为HRM当前的核心功能有哪些?当前的产品成熟度如何,还有那些需要改进?今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对集成化、行业化您如何看待?

崔攀:从功能层面来看,核心还集中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核心模块上,包括人事管理、薪资管理、时间管理、绩效管理、招聘管理和培训管理上,另外,全员应用也得到了重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基本的业务模块都比较成熟了,但大都在原先的架构上逐步完善的,缺乏统一的规划,在易用性上提升的空间还很大。发展方向上会从基础的应用向高端应用上发展,云计算、移动应用会成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系统集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能不能一体化应用,有的时候会成为项目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志。具体到行业化,行业会有一些特性的存在,可通过预置的方式包装出一些行业版本。

中国软件网记者:从软件技术层面分析,您认为我们国内软件的优势在哪里?欠缺在哪里?技术架构的成熟度与国外有什么不同吗?

崔攀:软件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研发能力,而产品研发能力的基础恰恰就是技术,既包括技术的应用能力,也包括技术的创新能力。由于经济和技术的全球化、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使得全球每个角落都能同步获得最新的软件技术,这就意味着大家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中国HRM在技术上具有后发优势,由于起步晚,没有历史包袱,采用最新的技术,从某些方面超越了国外老牌的厂商。

中国软件网记者: 对于产品技术而言,总体来看,您认为HRM产品与技术是否成熟?

崔攀:从技术角度来说,大都采用的成熟技术,经过这么多年的磨合基本都比较成熟。

中国软件网记者: 从价格层面看,HRM软件定价区间有哪些?是否存在恶性竞争?实施价格和服务价格又是如何定价的?是否合理?

崔攀:从价格层面看,不同定位的厂商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在价格定位上差别还是比较大的,基本上从几万块到几千万的都有。市场总体上还是比较规范的,也不排除个别厂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采用低价策略来赢取项目,总体来说还比较规范。实施和服务方面定价差异性也比较大,国外厂商定价较高,国内的定价标准也不一,基本按1000-6000元/人天的价格执行。

中国软件网记者:在选择HRM时,我们要专注产品的哪些方面,如产品扩展性、产品稳定性、厂商实力等?

崔攀:我觉得首先是看自己的企业类型,找到定位与自己企业相符合的供应商,在某一领域对应的供应商还是有一定的经验的。产品的扩展性、稳定性也是很重要的方面,更重要的还是厂商的实力,从某种角度来看,采购软件很大程度上是在买服务,厂商是否具备持续的服务能力也是要重点考量的。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