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转向商业媒体,用户将何去何从?

[摘要]微薄的商业价值还未完全展现之际,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尝试。毕竟,微薄的用户数在国内不容忽视,微薄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但当微薄转向商业媒体,用户还会如此选择吗?

(中国软件网讯)微薄的商业价值还未完全展现之际,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尝试。毕竟,微薄的用户群在国内已不容忽视,微薄已经成为人们每天开机,无论是手机还是pc之后首先会选择做的几大事件之一。但是,当用户诚信实意把这里当一个社交家园而微薄却可能转向一个商业媒体之时,用户又会如何选择呢?看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漂亮的外地女孩在19楼上发帖,问自己向往杭州,想辞职来这找工作是不是合适?当然引起本地人欢迎声一片。很快女孩跟进说真的辞职来杭州了,但是钱不多,想问问租哪里的房子合适?接着是找到了适宜好房子,房东也好,很谢谢大家。

几天后,女孩继续跟帖说发现与合租的房东习惯不和,犹豫要不要搬走。这时她还没有交租,问大家是不是要逃租?就在出去找房子的时候,杭州暴雨如注,女孩发帖说慌了!原来出去时天窗没关,大雨浇灌将屋内地板全淹了,这下房东拦住不让走,要求她赔偿。穷的叮当响刚来杭州找工作的她怎么赔的起?

这个故事一路讲述下来,每个环节都是亮点,也具备了话题性和冲突性。将心比心,一个外地女孩来到一个陌生地方求职、生存,又碰到这么多问题,本身就值得帮助,或者能够引起同为打工者的共鸣。因此不断激发大批网友的互动热情,纷纷跟帖出主意。管理员也几次全站置顶,人气爆高一时。

这个故事如果仅仅如此,其实也没什么意思了,一个帖子而已。你猜结局会是什么?出乎了所有人意料:

雨停风收,房子的水退去排干,地板没事!此后帖子下面几百几千人站内私信问:什么牌子的地板?

你猜到了吧?这是个一个策划非常牛、隐蔽很深的广告贴!

徐一帆将之形容为“巨量贴”,意即一个团队十几号人,花费很长一段时间策划推动一个帖子,并结合时事层层递进,用一个有趣的故事牢牢抓住论坛用户。这是好事情。不光这个故事,想想某年国庆期间的“小月月”神帖即可:海量而来的用户流量、跟帖。什么KPI都在瞬间完成了吧?

但这也是最坏的事情。老徐形容,巨量帖出后,往往吓到了很多普通用户:哦,原来这才是帖子,我那点鸡毛蒜皮的事情都不好意思发帖了。

听到这个故事,就需要反思微博。

前不久,DCCI总经理熊伟当面拷问:微博该是媒体属性?该是社交属性?之所以问,是因为其中有本质不同。

如果打开自己的微博帐号,将收听和听众放大,会很容易发现其中是三类人群:一是自己的同学同事、亲朋好友。可形容为“同仁”。二是行业中人,或者相识或者曾有耳闻,甚至不相识但看内容和工作或有相关。可形容为“同行”。三是有兴趣,因为某种兴趣爱好而收听,或者纯粹觉得这个人好玩。可形容为“同好”。

在这三类人中,关系由强至弱。信息的传递也从强到弱。许多人会响应朋友的无聊呓语,却会烦躁厌恶一些非好友所发出的相关信息,当然,除了那些心有所动的事件。可以简单理解为:信息在关系链中流动。

也因此,微博是信息外衣,核心裹挟着关系链。但,外衣不是全部。他一定不是所谓的媒体属性,那只是外衣。

强调媒体属性对于微博而言,会带来巨大的好作用,即如上述所说的巨量帖一出,流量、跟帖者众一样。但也会带来巨大的坏作用,便如那天一起聊天的清科创投董事总经理叶滨的总结说:

“大事件虽然在短期内可以提升流量,但对普通用户的活跃度却有负面影响。想想也有道理,微博上今天有人约炮未遂明天有人打老婆被曝光,你才路上堵车俩小时都没脸发牢骚。”

过去的7月份,第三方分享工具Jiathis数据显示(没法提供其他方面的可信的数据,因为都没有公开数据),腾讯微博和另一大微博都数据双双高升,翻了80%不止。观察Jiathis的数据可知,腾讯微博有过三次大规模高涨,一是春节期间(用户从大城市回到家乡带来的口碑效应和春节期间广告攻势,这一涨势直接覆盖过4月份)、二是6月份(腾讯开放大会),三是7月动车、郭美美事件。用户和数据增速几乎都是80%以上,超过任何一家社会化产品。

但到了8月份,几大微博增速却都不约而同回落。不管是腾讯微博还是另一家微博,在Jiathis中的占比都略有下降,这一回落到了9月份还在延续,其中原因部分源于快速发展后的微博需要时间来夯实基础,也需要想办法拉动这些用户巩固强化自己的关系链。部分源于大事件的后的用户疲倦,与大事件无法接续。你总不能指望天天郭美美,就算是,也会疲劳了对不对?这其中,因为自己能看到腾讯微博的后台数字,感觉到大事件带给腾讯微博的增速更快(仍以Jiathis数据为例,年初至今腾讯微博从2%增至7%。参照系则是缓慢下降),而回落速度则慢于其他平台,即是关系链发挥的作用。

尽管如此,依然会有人问:为什么我还是觉得某地方好?

没什么的。你觉得哪好就在哪玩好了。在这里,任何对比都没有价值。因为如果你的关系链已经在某地形成并巩固,那么别的地方再像花一样漂亮,也丝毫入不了你法眼。同样从这个关系链角度看,用户面对的平台援引MSN还是QQ关系链,也会决定优劣与融入的简易程度。

不过,聊这些务虚的问题有什么用?微博是媒体还是社交属性对于用户来说有什么用?

也没用也有用。一是如果有个清晰的判断,对两大平台后续动作的判断就不会偏差太大。二是经常听许多微博创业公司聊自己产品和思路,部分总是觉得怪怪的。后来才发现,他们对于微博的基础理解不同,因此走出了迥然两条路。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