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与生态圈

[摘要]2010 年,在日本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很多飞翔的“蝴蝶”,这是一款iPhone下的应用程序,名叫iButterfly。

2010 年,在日本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很多飞翔的“蝴蝶”,这是一款iPhone下的应用程序,名叫iButterfly。iButterfly一推出就风靡了整个日本, 它利用LBS+AR(增强现实)技术将收集优惠券的习惯变成了一场有趣的小游戏。有了它就可以在日本本土各地区找到千奇百怪的虚拟蝴蝶,这些蝴蝶有着不同的颜色长相,用户选择的每一只蝴蝶都代表着一个或多个优惠券。

你可以自己使用这些优惠券到快餐店里消费,也可以与朋友分享千姿百态的蝴蝶,如果收集到100 种以上的蝴蝶还会有奖励。这个将虚拟世界与现实结合的小游戏在不长的时间里,就成为旅游业和餐饮业以及本地化服务商家一个非常直观有效的推广平台。

iButterfly 只是在类似iPhone 平台上生长出的一个典型应用,在苹果iOS、Android、Facebook、Twitter 等平台上有着无数这样的应用,这些应用依托于强大的平台,并给予平台充分的营养,同时帮助这些平台无限地延展边界。

企业巨头们都有一个梦想,希望一家通吃,统治一个行业,以自己为核心构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种竞争模式以微软、英特尔、诺基亚等为代表:靠本身的强大实力聚拢上下游周边厂商,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与对手作战。但是,互联网上的开放平台正在颠覆这种模式:平台如同一片肥沃的土地,将如同农夫的第三方开发者团结在一起,发挥开发者的聪明才智,提供各种各样的应用,同时又给平台带来充足的营养,使土地变得越来越肥沃,也越来越大。

虽然开放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但这是潮流。

平台化潮流

2007 年5 月的一个深夜,Facebook发布F8 计划,把自己变成一个开放平台,许多第三方公司的应用和服务可以整合进来,第三方和用户也可以利用它提供的软件工具开发新的服务。当时它与65 个网站或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包括微软、亚马逊、Digg、PhotoBucket 等知名网站,让这些企业的应用能够运行在Facebook的网站平台之上。在此战略之下,许多第三方公司的应用和服务都可以整合到Facebook 这一平台中,注册用户可以从一系列服务商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产品,构建出个性化的页面和功能。

在Facebook 上你可以根据喜欢选择、增加应用软件,如有个模块叫CitiesI’ve Visited,可以标出自己去过的城市,和朋友分享,很有成就感;你甚至可以添加了一个叫Happy Hour 的功能,可以在Facebook 上请别人喝酒。这些五花八门的应用充斥了Facebook,也使这个平台迸发出无尽的生命力,在短短的3 年时间里,Facebook 就拥有了5 亿多用户,甚至在用户心中的地位已经超过谷歌,成为互联网的新巨头。

目前,Facebook 的开放力度还在不断加大,同年底他们又将自己的开发平台架构开放给其他社交网站,使LinkIn 等成为其忠实用户,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55 万个Facebook 上的应用开发者将其应用直接转移到其他社交网站使用,完全不需任何其他额外的工作。

其实,不仅仅是Facebook,eBay 也是最早开放API 的一员。开发者可以基于eBay 的API 平台量身定制软件系统,大幅度提高卖家的销售和管理效率。纵览eBay 欧美站点,在2010 年,21% 的物品销售并非通过eBay 网站的网页,而是通过其API 平台完成的。

但是,ebay 的开放远不如其竞争对手亚马逊。近两年来,亚马逊将eBay 渐渐甩在身后,成为仅次于谷歌的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之一,亚马逊的成功得益于其开放策略。早在2001 年,迫于盈利压力,亚马逊CEO 杰夫·贝索斯决意向其他零售公司出租当初花费高价搭建的库房设施和技术平台。令贝索斯没有想到的是,那些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的资产,竟然带来了可观的回报。

2007 年,亚马逊开放网站平台,让外部商户甚至竞争对手都可以在自己的网站上销售商品。这在当时看上去是个荒唐的策略,但3 年后的事实证明,这个前瞻性决策是正确的。由于此前几年花了很大力气建设IT 系统以及供应链,商家只需要把他们的货品发到亚马逊的库房,其他的包括处理在线订单、包装、物流、退换货等问题都由亚马逊来解决。这一举措很快就将eBay上的许多小商户吸引过来。作为原来的竞争对手,Target 不但使用了亚马逊的系统,也在亚马逊上开店,销售自己的产品,甚至有些B2C 网站直接以亚马逊的解决方案搭建自己的平台,统一在亚马逊旗下,不仅省去了技术费用,还利用了亚马逊巨大的流量,推进其商业发展。

能够开放平台的企业,一方面由于其庞大的用户群,另一方面则是对相关内容的独占性优势。过去这是互联网公司的专利,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手机等终端体现的已经不仅仅是通讯工具,其在内容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强,并彻底打通了互联网和手机用户间的藩篱。也诞生了苹果iOS、Android 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强大开放平台。

因为产品的系列化、标准化,诺基亚曾经有过自己在智能手机领域的辉煌。但是整个手机行业和诺基亚的固步自封,使他们失去了机会。自从诺基亚7650 以来,已经推出很多款S60 手机,虽然性能越来越好,外观越来越酷,但是近10 年来,真正的大改进并不多,开发仍旧困难,操作仍然笨拙。

苹果和谷歌Android 则完全改变了这一局面,在苹果和Android 里,只要你编写的软件够炫、够酷、够有价值,那么产品推广、销售之类的事情就全部交给苹果这些平台就好了,你需要做的只是升级软件或者再推出新的产品,然后等着跟他们分钱。

KPCB《移动互联网趋势报告2011》显示, 虽然Symbian 手机的用户量巨大,但在应用方面,Android 和iOS 平台的应用使用量要远远高出其它平台,其中Android 应用日下载1100 万个,iPhone应用日下载1700 万个。

正是由于iPhone 开放的价值,2004年,全球第一大市值互联网企业还是eBay,市值为620 亿美元。但是到2011年,苹果已成为市值最大互联网企业,市值达3270 亿美元。

其实,不仅仅是美国的巨头们在开放,开放平台的热潮已经席卷全球。去年以来,已有百度、新浪、腾讯、当当、京东商城、淘宝等等中国互联网巨头宣布了自己的开放计划,在国内已经正式推出并计划做开放平台的公司还有开心网、人人网、360、卓越亚马逊等,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竞争者都参与到了开放的大潮中。

在开放方面,国内做得最好的无疑是淘宝。作为“大淘宝”战略最重要的一方面,2011 年已定位为淘宝开放年,淘宝将拿出3 亿元扶持资金帮助开发者成长。2011 年,淘宝将在卖家业务、买家业务、无线、物流等领域全面深度开放,引入第三方开发者、企业、服务商,到2010 年底,已开放300 个API,每天调用量7 亿次,注册合作伙伴11 万人,上线运营应用3 万个,使用应用的卖家100 万。淘宝开放平台副总裁王文彬表示,淘宝将在未来3 年投入3亿元,用来扶持第三方伙伴的发展。

据说淘宝网去年与开发者还是5/5 分成,但今年却以3/7 分成,这也许可以让开发者赚到更多钱”。现在淘宝上已经诞生了很多明星插件,比如“淘掌柜”、“淘里淘外”等SNS 应用软件、“小艾分析”、“好店铺”等营销分析和统计软件、视频服务、试衣间、Nokia Widget、淘宝手机购物等应用。

对于这些合作伙伴来说,淘宝的开放意味着新的利润增长点和创业机会。2010年底,淘宝开放平台上共有200 个卖家工具类应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已出现10个年盈利百万元的应用。其中,独立开发者李勇的作品“收藏有礼”,单日收入就达8.4 万元,而武凯带领的创业团队开发出的“小艾分析”已服务22 万个淘宝卖家,许多开发者的梦想正通过淘宝开放平台变为现实。

应该说开放是一种潮流,任何人都无法阻止,多年前微软靠自己研发的IE 打败了网景,但现在微软却向火狐开放接口,让用户有机会体验到更好的浏览器。这是因为用户希望能打破封闭,他们会用鼠标投票,只有满足消费者意愿的厂商才能走得更远。当然,开放的厂商首先要有开放的心态,而开放的真谛是合作、共赢,为用户提供最有价值的服务。

生态圈的战争

一个强大的平台,加上数量众多的第三方开发者,共同形成一个强大的生态圈,正在成为当前新的竞争规则,总起来讲一定要具备平台化思维。

作为最早制定了平台标准的网站,Facebook 的平台化思维俨然起到模范作用,而在Facebook 上,第三方开发者也有成长为巨头的机会。Zynga 北京总经理田行智表示,虽然都叫开放,但Facebook 有很多值得借鉴的作用:这里不但提供了各种API 接口供第三方开发者使用,其底层技术也提供了对开发者的完全支持,把最有用的相关信息开放给开发者。另外,Facebook 还在网站里开放了大量展示第三方软件信息的空间,可以满足开发者向用户充分展示他们优秀的产品,并且提供给中小开发者流量分析等工具,帮助他们管理用户,改善应用。

最关键的是,Facebook 建立了一整套的游戏规则,让最好的应用能够浮出水面。比如,Zynga 的某款游戏可以向用户发出邀请,但刚开始为了防止垃圾信息,可能每天只能发20 条,如果用户喜欢这些信息,就可以将发送数量提高到30 条甚至60 条,但如果用户不喜欢,发送信息的数量可能会下降到15 条甚至更低。在Facebook 里,是一种以智能技术搭建的随时进行动态调整且完全非人工干预的健康生态,这样可以保证不伤害到用户,又让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

Facebook 的这些工作,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开发者围绕着这个平台开发应用,他们一方面利用平台的用户和资源与平台分账或收费道具费、增值费等获利,另一方面又如同营养、激素或肥料,滋润着平台,使其生长得更为健壮,而越来越多开发者的加入也使平台的边界无限拓展,决定着这个平台未来能否走向成功。

其实,每个开放平台都在通过不断完善规则,扩大自己的生态圈,同时排斥其他平台和生态圈。平台的企业一般不会对自己的核心技术进行开放。比如,对于人们追棒的iPhone 来说,影响其最大的问题是当与外部的应用连接时,苹果一起坚持其封闭的、控制的平台政策。尽管苹果表示不久将向开发者开放iPhone 平台。当亚马逊复制苹果的iPod 模式,推出自己封闭的KindleReader 时,业界也同样呼吁亚马逊开放其设备平台。

由于业界的压力和日益增长的产品交互接入,迫使更多的企业走向了开放。但是,虽然开放标准有利于新技术的推广,却不利于直接创造利润。这也是一些企业没有开放自己核心领域的原因。比如,谷歌在社交市场、移动平台 、网络应用以及其他的市场坚持开源标准,但却不开放自己盈利的广告平台市场。我们也从未听说过谷歌要计划开放推动广告利润增长的搜索运算系统。谷歌支持开放标准,而通过广告系统实现盈利。

比对外界的封闭更糟的是,开放平台还采取了种种手段,阻止竞争对手使用到自己的资源。你可以看到在Facebook 上,你无法像用MSN 那样,添加谷歌Gmail里的好友成为Facebook 的好友,同样地谷歌作为一个最强大的搜索引擎,也无法搜索Facebook 里的数据。

另外,Facebook 与谷歌间的数据战争也正在进行,作为全球最强大的搜索引擎,谷歌的爬虫无法进入Facebook 的内部搜索数据,这对谷歌的未来意味着被取代的风险。2007 年,微软以2.4 亿美元收购Facebook 1.6%股份前,谷歌也曾尝试购买Facebook 少量股权甚至全面收购,以便使搜索爬虫能够进入其中进行搜索。

互联网上,将搜索引擎搜不到的数据称之为“暗网”,传统的搜索引擎“看”不到,也获取不了暗网的内容,除非通过特定的搜查,这些页面才会动态产生。Facebook 就是谷歌最担心的暗网。仅仅18 个月以前Facebook 还是全球第四大网站,但现在已经在网页访问量上迅速超越雅虎。11 月份,Facebook 全球独立用户访问量约为6.48 亿,而雅虎为6.3 亿。虽然谷歌仍以9.7 亿独立用户访问量排名全球榜首,但在美国却在2010 年年中被Facebook 超过。

随着Facebook 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一旦其信息量达到足够的数量级,谷歌的信息搜索价值也就没有原来那么重要了。

传统企业的开放思维

近日,星巴克在美国7 个城市推出了一款名为Mobile Pour 移动应用服务,支持消费者通过手机定位、发送自己所需的咖啡订单。星巴克将通过订单信息,派专人将咖啡送到消费者手里。

星巴克官方网站信息显示,MobilePour 应用能让星巴克店里的咖啡大师踩着滑板车来到消费者身边。消费者通过在智能手机上安装Mobile Pour 应用,可以随时下单订购自己所需的星巴克咖啡,星巴克将在每平方英里的范围内安排两名咖啡配送“大师”,以最快的速度为消费者配送咖啡。

这个场景星巴克制成了一个网络视频广告:一位在路上走着的中年男士突然想喝咖啡,他通过星巴克的Mobile PourAPP 应用程序,允许星巴克知道他所处的位置,点好自己想要的咖啡,然后继续赶路,他走啊走,不一会儿一个星巴克服务员就会踩着滑轮车给他送来一杯咖啡。传统企业要做出用户接受的应用,一定要有创新思维。去年,耐克开发了一个和鞋子毫无干系的应用——NikeTraining Club(NTC),它是一个体育训练应用,向使用者提供个性化训练方案、训练指导音频和疑问解答。这个综合性的训练应用程序是以世界级的运动选手为灵感、并由专业教练群所研发,它将耐克多年的训练研究和专长集结成一个个人化的体验,用户只需按照详细的指示, 按部就班地进行训练,就可能实现成果。NTC 虽然不能直接给耐克带来收入,但却可以更贴近用户,通过这个应用可以向更多用户传播耐克的理念,传递品牌的影响力。

其实,除了星巴克、耐克、渣打银行、招商银行等传统企业之外,像南航、海航、优衣库、奥迪汽车等都已经在开放平台的领域做了很多探索,而互联网应用带给人类生活品质的飞跃,就像200 年前蒸汽机的发明,带动全世界200 年的工业文明发展,100 年多前的人类懂得驾驭和运用电力一样,目前,开放平台的时代,对于传统企业来讲也意味着新的机会。

 

云计算——高熵系统的支撑与控制中心

一方面,我们需要“高熵”系统,使自己的商业价值最大化,但同时也需要相对有序,使商业价值得以兑现。如何管理好庞大熵系统里时时产生并变化的海量信息,是云计算运用的真正基础。我们需要在“云”中存储和处理这些海量信息,为整个高速变化增长的系统提供支撑和控制。这些海量信息是C 时代运行的血液,“端”成为按需索取与交互的工具。

正是基于云计算对系统很好的支撑与控制,Facebook 可以了解网络里每一个人的基本信息与交互中产生的需求与行为,从无序到相对有序,这是Facebook 把商业价值兑现的基础。

而Facebook 上的应用开发者也得益于这个基础的支撑与控制。开发者平台还能使开发者导出使用其他更专业的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深度分析,因此如Zynga 这样的开发、运营、推广和宣传都在Facebook 平台上找到了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可以稍微形象化地展示一下未来,我们这个星球上,覆盖着一张看不见的数字大网,网络的节点是一朵一朵的云,形成一个看不见但飘浮在地球表面的“云阵”,支撑和控制着一个又一个子系统与平台,而我们每一个人都通过智能移动终端,与不同的云连接在一起,或者也可以说,我们被这些云所控制。

但谁又来控制这些控制我们的云呢,这将是新的社会法律与秩序问题。

2011 年5 月20 日,我们在匆匆忙忙、碰碰撞撞之间漏掉了三个人在这一天生活的一些片段:阿玛在追逐猎物的间歇,会停下来仔细欣赏盛开的鲜花,也会吹着口哨随着鸟儿一起鸣唱。桑普在地垄上头吃完妻子送来的午餐,拿出了自己的烟杆,坐在地头,美美地吐了一个又一个的烟圈。莫问晚上10 点到家后还和QQ、MSN 上闪动的人头乱七八糟聊了一阵郁闷的话题,才倒头睡去。沉睡的莫问所不知道的是,“云”正在算计莫问刚过完的一天。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