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M美国市场复兴行路难

[摘要]国外媒体今天撰文称,虽然RIM希望凭借即将推出的新产品在美国市场实现复兴,但由于过渡产品的优势不够明显,加之发布日期屡次推迟,使得该公司的美国复兴之路颇为艰难。

(中国软件网讯)国外媒体今天撰文称,虽然RIM希望凭借即将推出的新产品在美国市场实现复兴,但由于过渡产品的优势不够明显,加之发布日期屡次推迟,使得该公司的美国复兴之路颇为艰难。
 

  新品存疑

RIM即将发布一系列新款黑莓设备,希望借此重新振作该公司的品牌,并夺回在北美智能手机市场损失的份额。

RIM在最近发布在社交网络中一些文章中透露,新设备将在数日内推出。该公司联席CEO吉姆・巴尔西利(Jim Balsillie)和麦克・拉扎里迪斯(Mike Lazaridis)曾经向投资者承诺,这些新产品将是公司改革后收获的首批果实,并将帮助RIM在其曾经占据主导的智能手机市场发起猛攻。RIM市值今年以来已经缩水一半多。

但这些产品是否能够引发足够的反响,并吸引足够的销量,从而帮助该公司追赶苹果和谷歌的步伐,目前尚未可知。谷歌已经凭借Android操作系统大力拓展了智能手机市场,并且与苹果iPhone共同主导了北美智能手机市场,而RIM则位列第三。

由于新产品无法使用RIM的最新操作系统,使得新款黑莓设备的成功变得更加难以预料。RIM去年收购了QNX系统,并希望将其用于下一代智能手机中,从而取代旧系统,以便为新产品提供更快的视频处理速度和其他功能。但QNX手机要到明年初才能正式发布。

  份额大降

与此同时,苹果则有望于今年秋天推出新一代iPhone,而一系列全新的Android手机也将相继面市,包括部分兼容全新4G网络的产品。

消费者已经放弃了黑莓,转而投向iPhone和Android手机等更有新意、对消费者更为友好的设备。另外,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员工用自己的手机来办公,使得RIM在企业市场的业务也遭到了冲击。

位于旧金山的Union Bank公司信息与协作经理史蒂夫・庄(Steve Chone)表示,该公司的员工在过去一年间逐渐开始放弃黑莓,转而使用iPhone和Android手机。该公司目前为1000部iPhone提供支持,去年7月仅为300部。而Android设备的数量也从去年7月的100部增长到500部。与此同时,Union Bank的黑莓支持量则从去年同期的1700部减少到1200部。

史蒂夫・庄认为,新产品无法扭转RIM的市场份额下滑趋势。“他们的使用量可能会大幅下降。人们仍将黑莓视为企业终端。”他说。

根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的数据,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Android在北美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达到50.9%,其次是iOS和RIM,份额分别为27.1%和16.5%。虽然仍然位居第三,但RIM份额已经较去年第一季度的41.3%大幅降低。

从全球来看,RIM第一季度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已经从去年同期的19.7%下滑至12.9%。

  其他问题

北美市场的快速萎缩以及一系列盈利预警已经激怒了投资者,导致RIM的股价大跌。但拉扎里迪斯承诺,今明两年推出的新设备将把RIM重新打造成为一家重要的手机厂商,从而参与到北美智能手机市场的“军备竞赛”中。

由于巴尔西利和拉扎里迪斯长期共同担任RIM的联席CEO,引发了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满。不过,他们二人已经同意在明年1月前对组织架构进行评估。作为RIM所面临的危机的直接体现,该公司上周宣布大规模裁员,裁员比例超过其全球员工总数的10%。

尽管本次裁员可以节约成本,但分析师认为,这无法加快新产品的推出速度,也就无助于与苹果和Android的竞争。

RIM今年早些时候发布了黑莓Bold 9900手机,并采用了最新的黑莓7操作系统。RIM称,这款产品将采用触摸屏和流行的QWERTY键盘,并有望于本月末发布。

RIM承诺,黑莓7将提供更快的网络浏览速度和更高级的搜索功能,包括语音搜索,除此之外,还支持高清视频摄录功能。但很多分析师认为,搭配黑莓7的Bold早就应该上市了。美国市场研究公司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分析师杰夫・费达卡罗(Jeff Fidacaro)说:“这些产品现在上市能够起到一些帮助。但关键问题在于,在QNX推出前的过渡时期,这是否有用。”费达卡罗给予RIM股票“卖出”(Sell)评级。

RIM承认,新款手机的发布推迟使得他们无法赶上返校购物季,从而给公司带来了损失。而由于迟迟未能确定具体发布时间,也导致运营商对RIM失去信任。虽然运营商希望RIM成功推出产品,但却认为该公司难以凭借这些设备吸引消费者。

美国移动运营商Sprint Nextel是唯一一家出售黑莓PlayBook平板电脑的运营商。而美国规模最大的两家移动运营商Verizon Wireless和AT&T均未出售该产品。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