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T:2009三重大考

[摘要]  在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卫平看来,即使没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宏观经济同样需要面对下行周期。

三重压力

在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卫平看来,即使没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宏观经济同样需要面对下行周期。

黄卫平认为,经济周期分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由技术创新引发的长周期50年一次,“像电动机、互联网等都撑起了一次世界经济上行的波浪。从国际角度看,自互联网大潮之后,近年来还没有一个能把世界经济彻底带动起来的技术创新。所以现在公认的是长周期正进入下行阶段”。

中周期8~10年,一般认为是由固定资产更新引起,或者说由产品生命周期缩短造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基本10年一次通胀,10年一次增速下滑,目前恰恰又是在10年一个周期增长放缓阶段”。

短周期40个月一次,主要由存货引发。据黄卫平调查,去年8~10月,国内几乎所有企业的存货都到了不调整就很难维持生存的状况。以煤炭为例,秦皇岛市去年高峰时期的库存达870万吨。而当时全市的极限库存只有920万吨,“都是在煤价高企时存下来的。需求下降时这种高价存货必须被消化,也就必然带动经济进入低谷期”。

“长周期下行、中周期下行、库存过度三方面结合”,将很可能导致中国GDP增速从13%的高点上回落,黄卫平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更加突出了我们的困难”。

与黄卫平的观点相似,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同样面临自身增长周期压力。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财务司司长周子学分析,由于技术创新原因,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经过长期高速运营后,将进入一个缓和的增长期,个别时段可能还会出现弱负增长。“假如没有某一个时期国际经济形势的特殊变化,其本身也将呈现一个下行的趋势”。

由于去年四季度宏观经济减速较为明显,影响了居民收入水平和预期,国家统计局2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12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为87.3,较上月回落2.9点,已连续五个月回落。在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两个构成指标中,反映消费者对未来经济生活预期的消费者预期指数为87.6,比上月下跌3.2点;反映对现在经济生活满意程度的满意指数为86.8,比上月下跌2.4点。

“消费和投资信心下滑必将影响我国IT市场。”早在两个月前的2008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上,周子学就曾分析指出,“受冲击最大的是消费电子产品,特别是家用视听产品;其次是计算机整机行业。但由于计算机消费市场在我国大规模启动时间不长,需求刚性较大,冲击有限;其他投资类产品也将受到一定影响,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将缓解冲击。另外,受整机产业影响,元器件行业也会在未来一两年内出现增长下滑情况。”

更为重要的是,国际金融危机又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出口带来了较明显的冲击,周子学表示,而我国电子产品出口和投资对产业增长拉动要远大于内需拉动,国内需求的增长仅能缓解出口减少带来的冲击,却不足以推动产业保持高速增长。因此,未来几年,电子信息产业将在产业自身增长周期、国内经济波动和国际经济周期三重压力下艰难成长。

仍未见底

伴随着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规模爆发,中国经济增长开始在第三季度骤然失速。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8年三季度GDP增长仅为9%,四年来首次降至个位数。“危机对电子信息产业的负面影响亦在去年三、四季度凸显。”赛迪顾问执行总裁李俊表示,从2008年10月的数据来看,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出口和增加值等指标的同比增速都呈快速下降趋势。

事实上,影响早在2007年就已显露。2007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拐点开始显现,产业销售收入、出口增速等都出现了一定程度下滑。其中,2007年全年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长26.2%,增速较2006年同期低9.4个百分点。出口增速的下滑成为产业规模增速下滑的关键原因。出口下滑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2007年下半年,欧美重要国家经济增长见顶回落,导致电子信息产品外需下降。见顶回落的背后即为正在酝酿发展的国际金融危机。

到2008年上半年,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成本压力的快速上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快速上涨,导致了全球性通货膨胀,欧美许多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水平都达到了近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最高水平。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以及中国经济自身的一些因素导致上半年的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呈现快速、持续的上涨态势,并在8月创10年来的新高。在PPI创新高的同时,企业成本压力不断上升,电子信息产品的价格却呈下降趋势。联想 、中兴通讯、京东方等龙头企业净利润特别是毛利率同比下降明显。

2008年下半年至今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出口压力上。去年上半年,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小幅波动,并没有呈现明显增速下降;进入下半年,出口增速下滑趋势开始明显,累计出口增速从6月的23.6%开始,下降到8月的22.5%、9月的21.7%和10月的20.5%。考虑到2007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对外依存度约为60%,外需下降对产业发展的不利已十分显著。

展望2009余下岁月,赛迪顾问预测,从过去30年的发展来看,在下行周期中,GDP增速下滑通常会持续三年以上,中国经济触底尚需时间。但对电子信息产业而言,2009或将是转折的一年。综合来看,李俊表示,中国IT整体市场2009年规模预计为8592.4亿元,增速12.2%,同比下滑0.6个百分点,2010年增速将回升至15.4%。

而外需下降、产能过剩、成本下降、内需不振或将成为2009年的产业主题。随着世界经济前景的并不乐观,外需下降导致产能过剩的矛盾将进一步显现。而国内长期不振的消费在收入分配严重不平衡,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尚未建立完善的情况下,仍将难以得到明显改善。

惟一亮点或许是生产成本的短期下降。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已经在最近几个月经历了暴跌的过程,石油、矿产品、有色金属等价格有超过50%的跌幅。国内PPI也呈快速下跌走势。国家统计局2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PPI同比下降3.3%,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4%。生产资料仍是PPI下跌的主要原因,预计未来几个月PPI将继续回落。

何处着力

困难与挑战无可避免。在“不确定”的阶段主题下,一个让国人看到希望的现象是,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政策频度之密集:从4万亿元基础设施投资、促进经济增长10项措施,到家电下乡全国推广,再到四次提高出口商品退税率。更加激动人心的是2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刺激计划及利好政策的出台,无疑为电子信息产业注入多针“强心剂”。李俊表示,赛迪顾问的一份调查显示,包括消费者预期、工业产品销售率、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等在内的先行经济指数,“给我们一线曙光。我们有理由对2009年二季度末以后的经济走高抱有希望”。

具体到产业自身,要避免在本年度出现大幅波动,周子学认为,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才是产业应对危机的根本。他认为,应重点支持信息技术研发,增强企业和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加大光电元器件、软件、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方面的技术投入,通过自主创新提升市场的竞争力。

而寄托更多新需求、新市场机会希望的“两化融合”要获得突破,关键在于找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结合点。“现时要以工业设计、生产制造、企业管理、产品流通信息化为抓手。工业要优化结构、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是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工业信息化对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很好的市场机遇。”周子学表示,同时应继续积极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特别是软件外包业的发展。“在2008年这样困难的年份,我们的软件产业还是以接近30%的高速成长,这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产业”。

对处于风暴浪尖上的企业而言,在技术与产品创新及传统的出口和投资之外,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可能已是惟一的选择。“在危机面前,企业应该主动走出去。有很多优秀企业在今年这样的困难时期,还是保持了20%~30%的增长”,周子学认为,究其原因就是利用危机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机会,一方面打进了国际新兴市场;另一方面,在发达国家市场中一些跨国公司遇到困难时,打进了发达国家市场。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