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产品
行业
生态

造车不赚钱,华为或许会成为下一个“博世”?

来源: 原创 作者:田宏伟 2021-5-10 06:08:48

华为无车胜有车,厚积薄发,为车企数字化和智能化赋能。

眼下,互联网造车新势力大热,而作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厂商之一,华为的入局无疑吸引了更多的关注。

这不仅是由于华为受到了更多国际方面的“友好对待”,更由于华为的身上具有太多的参照指标,比如体量大、技术底蕴深、渠道覆盖广、营销能力强等等。这些重要的指标,都吸引着众多行业内外的人关注华为入局造车领域的动向。

而真正将华为与“造车”联系在一起的实质性动作,要属今年4月上海车展期间,华为不仅发布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HI五大新品。并且华为还联合北汽旗下新能源品牌极狐,正式发布首款华为HI认证的智能汽车——北汽阿尔法S。

另外,在上海车展上,华为与汽车品牌赛力斯推出华为智选生态新品类产品——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并在4月21日起在线上和线下同步开启预定,销售渠道包括华为官方商城、华为体验店、赛力斯体验中心以及赛力斯官方APP。公开数据显示,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开启首销前两日,订单量就超过了3000单,这也显示出华为赋能车企的强大能力,

的确,在做出这几项举措之后,华为可以说是正式切入智能汽车赛道。从曾经的手机芯片断供,到如今在智能汽车领域名声大噪,漂亮的转身背后,有何玄机?

01

从HI到车规芯片,汽车布局已清晰

4月的时候,在上海车展期间,华为正式发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HI五大品类的新品,包括鸿蒙OS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计算平台、高分辨率成像雷达、“华为八爪鱼”自动驾驶开放平台以及智能汽车热管理系统。

同时,华为车规芯片麒麟990A也成为讨论热点。据了解,这颗车规级芯片在工艺流程和核心数堆叠方式上,与手机端麒麟990系列芯片完全不同。这款车规级麒麟990A芯片,未来将是华为车载系统的主机芯片,最起码2年内完全够用。

整体来看,从芯片到华为HI,华为在汽车行业的业务布局逐渐清晰。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表示,华为将持续加大对汽车行业的投入,今年在研发上的投资将达到10亿美元,研发团队超过5000人。

上面提到的这些,已经覆盖了软件定义汽车、智能电气化架构和自动驾驶的核心能力,如果再加上一个代工厂,华为完全可以生产出贴上华为车标的智能电动汽车。所以,这也让行业内外对华为是否会自己下场造整车,产生了疑问。

其实,华为是否会自己造车,行业内外其实存在着三种声音,分别来自华为内部、行业人士和媒体机构。这三方面的声音,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华为现在不会造车。

02

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

从华为的内部声音来看,的确是没有考虑造车的。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型的通信企业,跨行迈入汽车制造业的难度之高,华为自己比谁都清楚。

而华为之所以大举进军智能汽车领域,甚至售卖智能汽车,余承东称主要是由于“连续被美国制裁,手机业务受到影响,智能汽车业务能够帮助华为快速补上流失的利润。”

在4月华为分析师大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面对记者的采访时,明确指出:“华为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这个决策到现在为止一直没有改变。”

徐直军还表示,华为的定位是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我们致力于投资自动驾驶软件,目标是实现汽车的无人驾驶,一旦实现,就将颠覆跟汽车相关的几乎所有产业,这也是10年内可见的最具颠覆性的产业变革。”

在4月上海车展期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也明确对外表示,“目前真的没有考虑(造车),如果零部件业务做得足够好为什么要造车?造车也不一定赚钱。”另外,“我们希望与所有车企都有合作,我们之间不是竞争对手。”

从2019年正式成立汽车BU以来,华为一直在重复其定位:做零部件供应商,做Tier1(一级供应商,产品直接供应给整车厂),希望通过帮助传统车企进行智能化升级,而非与车企进行竞争。

因此,短期来看华为肯定是不会自己下场造车,而是会为车企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华为的这种意向,这从前面华为高层在各种场合的发言就可见一斑。

03

华为会成为下一个博世吗

早在2014年华为就开始在车联网领域有所布局。短短几年时间,已经形成了五大领域产品布局: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智能车云。用华为的话说,在ICT领域的积累,现在转移到汽车行业中并非难事,并且可以很快形成技术优势。

但是,行业人士认为,在汽车业务领域,华为目前拥有的技术主要是“智能电动车”中智能和电动部分的技术,而整车制造方面的技术,并没有过多涉及和相关积累,这也是目前大多数科技企业造车的通病。因此,华为如果真正自己打造整车,显然还是有些先天不足的。

所以,华为目前没必要自己去做整车。一方面,华为可以摆脱传统车企整车生产的重资产负担,更多聚焦于ICT技术,这也是华为擅长的领域。另一方面,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做起一套强大的软硬件生态系统,为品牌车厂提供全套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不仅可行性更高,也更容易看到商业回报。

北汽蓝谷董事长刘宇谈及与华为合作的过程,3年前,北汽蓝谷给华为提供高等级自动驾驶的合作平台。华为作为技术供应商,提供的是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类似于博世等汽车业务的供应链企业。

华为也曾对外宣称,在汽车业务领域,博世是自己的竞争对手。博世在电驱动硬件的生产和制造方面一直是行业领头羊,但华为电驱的集成化和智能化做得比博世好。在智能座舱与车联网产品方面,两者差距不大。

软件团队实力方面,华为汽车BU有2000多软件工程师,这一点华为是强于博世的。客户资源和量产经验,博世有多年的积累,这两块是华为需要努力追赶的。

总的来说,华为未来可能成为下一个博世,但是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至少可以确定的是,华为不会成为下一个车企。

04

无车胜有车,厚积才能薄发

此前有媒体分析,华为是一家注重商业回报的公司。切入汽车业务这个新赛道,华为行动迅速,排兵布阵能力强大。尽管芯片、终端等业务受到打击,仍可以感觉到华为各条业务线的发展推进井然有序。

通信业务和终端业务,是华为的两大业务支柱。在当前国际复杂环境和同行激烈竞争之下,通信业务已经触及天花板,芯片断供导致手机业务被卡脖子,汽车业务可以看作华为开辟的新增长点。

智能电动汽车技术方面,没有一个国家处于垄断地位,美国、欧洲、日本等地区由于传统汽车工业的积累,可以说各有所长。但长期来看,华为布局汽车业务,受到的制约肯定比做手机少,同时也有自主研发、突破现有格局的新机遇。

这是由于,华为拥有众多自研核心技术,包括电机、电控、AutoPilot、算力芯片和算法。对应到软硬件产品上,除了强大的华为HI智能解决方案,华为拥有自己的5G解决方案,拥有鸿蒙系统,可以依托于华为手机、电脑、平板、智能家居,实现车、手机、家等场景的无缝切换。

因此,目前来看,对于华为来说,无车胜有车。华为在ICT技术领域继续深耕,厚积薄发,与更多车企达成合作,成为中国第一的车企Tier1,为车企数字化和智能化赋能,或许是当下华为更适合去做的。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Soft6软件网系信息发布平台,Soft6软件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support@soft6.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查看《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0
好文章,需要您的鼓励

您可能还喜欢这些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