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春天,ClickPaaS奏响低代码三部曲

[摘要]回望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不仅让远程办公、视频会议、直播等数字化应用迅速得到普及应用,也让低代码、无代码开发平台迎来了特别关注。由于疫情的紧急性,很多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需要在两三周甚至一周、一两天内迅速开发一些应对疫情的业务应用。
回望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不仅让远程办公、视频会议、直播等数字化应用迅速得到普及应用,也让低代码、无代码开发平台迎来了特别关注。由于疫情的紧急性,很多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需要在两三周甚至一周、一两天内迅速开发一些应对疫情的业务应用。用传统开发模式,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神奇的低代码、无代码平台让这一切变成可能。这不是一个偶然事件。随着Mendix、OutSystems等公司的迅速崛起,早就让低/无代码平台在美国等国际市场备受关注。它兴趣的背后是数字经济时代到来的必然吗?低/无代码平台在数字化应用中的定位是什么?众多新兴厂商、IT和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会对未来的数字化、智能化生态产生什么影响?

为深入了解和分析这些问题,推动中国低/无代码市场快速健康发展,中国软件网联合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应用软件产品云服务分会、海比研究推出“奔向2021,中国低/无代码平台系列报道”,对市场上的代表厂商进行深度访谈,全面反映他们在中国低/无代码市场的战略布局和前沿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形成《2021 中国低/无代码平台市场研究报告》。欢迎关注。

本文为系列报道第二篇。中国软件网、海比研究团队采访了ClickPaaS的CEO——胡柏。

2015年,ClickPaaS正式成立。五年过去,ClickPaaS凭借独特的企业级低代码数字化解决方案已经开始在市场中大放异彩。

据胡柏透露,自2019年正式落地商用以来,ClickPaaS获得了四大行业中头部企业的认可。截止目前,ClickPaaS已拥有50多家大企业客户,平台用户注册量达20多万。

在中国软件网、海比研究看来,放眼于整个行业中这样的成绩已是相当亮眼。那么,ClickPaaS有何独到之处?

ClickPaaS创始人胡柏

1、搭底座 建流程驱动

胡柏在ClickPaaS之前供职于Oracle,亲历了美国低代码行业的发展壮大,在他看来,起步较早的美国低代码行业历程中有着三大特点:

美国的软件企业大多是先建底座再盖房子。以Oracle为例,Oracle一直在做应用软件基础平台,对选择购买Oracle等服务的企业来讲,企业数字化中个性化更加明显,应用软件越来复杂,支撑这些实现需要健壮的底座。

美国低代码企业走出了两条路。根据企业的业务定位——是要解决轻量级数字化问题还是企业级数字化问题,从而分化出:一条是像Mendix、OutSystems等做企业级的复杂应用场景实现的开发平台;另一条是像Appian、Airtable等完全做表单级的轻应用,通过将Excel表格功能增强,支持小微企业协同类场景甚至个人使用。

美国形成了完善的软件订阅服务习惯。在美国,即使是个人用户也需要按月付费来使用订阅服务。

与之相比,国内大多则是先从搭房子开始,同时国内市场并未有成熟的软件订阅付费习惯。但具有中国特色的是,国内对个性化软件需求远远高于标准化软件。在2015年这个分界时间点上,阿里带领着中国应用软件一众公司开始做中台,美国则开始发展模型化可视化的技术路线。

在此种种启发以及国内巨大的行业市场吸引下,ClickPaaS坚持底层技术采取了模型驱动方式,回国创业。

2、应用、集成两手抓

“从美国企业数字化进程中不难看到,企业更希望业务分析师和流程专家去主导数字化项目进程,因为流程分析专家们拥有更强的业务逻辑。”胡柏谈到,与原来做软件基于模块化相比,如今的业务人员已不再讲究模块化,而是更关注业务场景以及如何实现快速搭建。

同时,表单级工具服务再往上走服务大客户往往会受限,基于Excel表格重构使其必须另起炉灶,而不是通过产品路线迭代来满足大企业复杂的业务需求。

故此,ClickPaaS选择了另一种方式——DDD(Domain Driven Design)模式,即基于领域模型的设计开发,依据业务专家画出的业务模型图开始系统搭建。

胡柏讲道,DDD模式的优点在于,从源点开始系统搭建与业务流程便完全匹配。同时通过模型化的元数据直接解析实现应用,而非传统开发模式生成代码,编译再执行的方式,保证了应用系统在云时代下敏捷迭代,所见即所得,业务运行永远在线。

ClickPaaS产品架构图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有两大痛点:应对快速业务开发需求;新业务系统与传统业务系统实现连接以打通数据孤岛。以企业痛点为尺,ClickPaaS搭建了面向应用层搭建的aPaaS,以解决为快速变化的业务场景构建模块化应用并基于此拓展更多场景问题;面向场景应用集成的iPaaS,则可高效解决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复杂集成问题。

胡柏讲道,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最不可控的是集成问题。早期做系统集成主要采取的是IBM推动的企业ESB服务总线。这种方式存在的问题是系统又贵又复杂,早期仅少数企业才能买得起。于是,在后来国内诞生了中国特色的OA、BPM、协同软件等公司,“但它们仅是解决了业务流的集成问题,真正解决系统集成的还是ESB服务。”

而ClickPaaS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集成方案:“像MuleSoft一样将ESB总线简化,完成系统集成;然后通过API解析器实现任意API间的结构化智能化解析,功能顾问只需要运用‘连连看’的连接方式实现复杂业务场景,完成数据集成;最终用全部配置化的方式实现数据集成管理。”

3、可靠、可控、可累加

ClickPaaS自诞生于基因中决定了其要为大客户服务,因此ClickPaaS对服务大客户有着深刻的理解。据ClickPaaS的调查数据显示,市场上大多数企业愿意为高复杂度的应用功能付费。但在服务大客户时,大客户对可靠性、可控性、可维护性、安全加密性以及模型可累加性等众多需求要求极高。

在市场分割上ClickPaaS有自己独特的划分方法:以表格业务对象为量的方式比较差距

要满足这些高要求,胡柏向中国软件网、海比研究讲述了ClickPaaS打磨成熟的产品实践逻辑:

搭建骨架。基于领域模型设计器绘制业务蓝图,进行应用系统搭建,往下再搭建数据模型。在这个过程中如同ER图的方式(Entity Relationship Diagram,也称实体联系图)一样,将业务对象之间进行关联并全部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实现。

连接血管。有了骨架就需要连接血管,以卡片动作为例,面对其背后众多的系统操作流,BPM等公司的做法是开窗写入代码实现系统实际的数据和逻辑流。而ClickPaaS则是在BPM主动脉下,将小血管背后的每一层业务操作流全部图形化可视化,串联起这些细流。

“全部图形化、可视化的好处在于,降低了实现门槛,同时也提高了可维护性,在快速迭代的过程中保证了灵活性和足够细的颗粒度。”

拓展模型。不可否认的是,做系统是有边界的,应用软件要适应变化的需求需要有拓展性。ClickPaaS提供iPaaS支持扩展,通过为开发人员在云上配置环境支持开发人员用各种语言写代码,然后将代码出参入参标准化、自动化测试后直接连到数据流里,从而确保业务流务必有路畅通。

做皮肤。ClickPaaS支持UI界面层的无代码化。平台集合了国内外大量的UI开源组件,通过简单的拖拽可快速实现复杂UI交互,如PC端、移动端等。ClickPaaS通过一端设计多方发布的方式为企业减少了UI/UX开发的代价。

环境管理。胡柏讲道,国内软件厂商们对环境管理普遍不太重视,但环境管理是保证应用安全性、可靠性的重中之重。ClickPaaS通过配合应用调试沙箱可一键生成多沙箱环境,保证配置和数据级一致性,从而保障功能迭代、测试、监测中的环境可靠性。

胡柏谈到,在整个过程中还有一大重点:随着应用软件开发从低级别走向高级别,软件越来越抽象、越来越接近于真实世界,无法回避的是软件的性能却随之降低。

“当我们用模型化方式来构建系统的时候,越来越抽象化的系统要求必须有高性能的PaaS来解决复杂模型累加以及性能等问题。否则,应用搭建就成了空中楼阁,只能做简单场景。”

ClickPaaS在成立之初被视作首要任务的就是,要做出高性能PaaS平台。“按照Oracle,SAP底层平台的设计理念,结合国内优势的大并发处理技术,ClickPaaS重写了其中的每一行代码,从而实现了解决高性能PaaS的问题。”

据ClickPaaS官方数据显示,有80%的业务场景是可以通过ClickPaaS系统配置快速轻松完成。总体而言,ClickPaaS为客户平均缩短了75%的创建周期以及90%的集成周期。

4、2021 大爆发

“云时代,在高性能、云原生等技术方面,国内并未落后于国外,但,学习应该是永恒的话题。”

ClickPaaS一直在追赶国际行业发展的同时也走向了全球化。“与应用软件出海的困难重重相比,技术平台出海要相对容易。”据胡柏透露,ClickPaaS目前已服务全球46个国家,并正在积极参与国际间的南南合作。

关于发展,胡柏表示,ClickPaaS一方面正与海外低代码企业同台竞技,以此在赢得海外行业认可的同时更进一步推进国内市场。另一方面,除了与头部大客户合作,ClickPaaS也在联合产品合作伙伴,通过为合作伙伴提供产品,从而将最终客户扩展到更多中小企业。

“目前,ClickPaaS的生态伙伴们已开始大量销售,在可以预见的2021年,我们的用户将会呈现出大爆发势态。经过近两年在央企核心系统替换和构建的捶打,ClickPaaS已经完成了产品成熟度的打磨,在2021年ClickPaaS将重点发展生态、发展更多核心渠道合作伙伴,为全球市场提供出能够超越美国竞品的高性价比选项。”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软件网(http://www.soft6.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软件网或昆仑海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任何行业、传播媒体转载、摘编中国软件网(http://www.soft6.com)刊登、发布的产品信息及新闻文章,必须按有关规定向本网站载明的相应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并在其网站上注明真实作者和真实出处,且转载、摘编不得超过本网站刊登、转载该信息的范围;未经本网站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网站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昆仑海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