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级数字化市场重塑,谁将引领新一代企业服务生态?

[摘要]从0到1的发展,一般是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实现的,而从1到100的发展,则需要企业依靠建立大生态来实现。

从0到1的发展,一般是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实现的,而从1到100的发展,则需要企业依靠建立大生态来实现。

在企业服务领域,不管是国外的微软、Salesforce,还是国内的浪潮、用友、金蝶,甚至是华为、阿里、腾讯等企业,生态的价值正在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合作伙伴给这些平台企业带来的销售贡献持续提升,在平台企业收入中的占比也不断创造新高 ,有些企业竟然高达86%。

目前,企业服务生态正在面临重构。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下,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确定趋势。

未来三到五年,中国将形成一个云时代相对稳定的新一代企业服务生态,并将主宰万亿级的企业服务市场。

1.平台+生态,企业服务发展的战略选择

马云有“阿里不会成为商业帝国,而是打造开放、协同、繁荣的商业生态系统”的经典名言。阿里巴巴通过如支付宝、阿里云、淘宝等平台之上的各种生态日益发展壮大,拓展商业边界,不断再造新的业态。

腾讯把自己定位于数字基础设施提供者。马化腾多次表示,腾讯要通过微信、QQ、云计算等这些平台,打造“互联网+”基础设施,能够为生态中所有的合作伙伴、传统企业、政府部门提供基础的互联网设施和服务。

华为企业业务定位于“Huawei Inside”,目的是与更多的合作伙伴实现深度合作,通过“无处不在的联接+数字平台+无所不及的智能”,致力于打造数字中国的底座、成为数字世界的内核。

微软2020年市值超过1.6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第二最高的科技公司。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将微软的整个生态从过去的上下游供应链模式,转变为今天的网状结构,发挥微软在平台上的优势,实现了微软云生态从产品中心向技术服务的转型,在业内首先倡导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开放生态。

此外,用友着力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综合型 、融合化、生态型的企业服务平台”,将生态伙伴的企业SaaS服务与用友自身的SaaS服务相互整合。

同样,早在2018年,浪潮就推出 “平台+生态”的战略。作为行业内响当当的一个平台厂商、一个生态主,浪潮 “平台+生态”正在重塑企业服务生态。 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兴山表示,企业数字化转型涉及方方面面,企业数字化需求已经从单纯的产品购买,转向咨询规划、交付实施一体化。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本土产品能力提升以及 信创 的要求,传统的软件生态体系正在重构,新一代的企业服务生态正在建立。

阿里、腾讯、微软、华为平台策略,以及浪潮、用友、金蝶平台+生态做法表明,大企业建平台,小企业上平台。王兴山表示,从服务企业维度去看,大企业会首选平台+生态战略,这个发展模式经过实践的检验,也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大企业一定是龙头,基于龙头会共享一个产业链,在产业链内可以容纳更多的中小型企业。

2.平台,大生态能力的源泉

目前,企业服务生态的发展模式正从“生态合作”进一步演进为“生态协同”,通过平台构建开放生态,协同合作,共建行业新生态,开拓新蓝海,最终形成“共生经济”。

基于云平台打造的开放、多样、共赢的生态圈,是“共生经济”的发展趋势之一,“生于云、长于云”将是未来企业最主要的创新基础和效率提升手段。

不管是互联网企业的阿里、腾讯,还是ICT技术企业微软、华为、浪潮、用友、金蝶等,都通过技术、产品、服务、商业等方面突破创新,以平台确立行业的核心地位,以平台建立强大的生态。

打造基于云的平台是企业服务生态重构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全球著名的咨询公司德勤认为,新一代ERP是智慧企业的核心运营系统。 而另一家著名咨询公司普华永道则表示,基于云的新型数字化ERP平台是企业转型之路的基石。

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兴山也给出了同样的答案,他认为新一代云ERP平台是智慧企业的核心运营系统,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云ERP作为运营基础。依靠云ERP平台,发展应用大生态,成为未来企业服务巨头发展的核心战略选择。 作为一个平台厂商、一个生态主,浪潮云ERP在发展企业服务生态上,重点增强平台能力,并在行业内树立起新优势。

首先,云ERP生态建立在浪潮集团六大生态之上 ,既可以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软件与服务的需要,也可以满足企业发展壮大时成长型的其他数字化需求。据了解,浪潮在践行“平台+生态”战略下,2019年营业收入1123亿元,专利全国第一。浪潮服务器稳居中国第一、全球前三,AI服务器全球第一。集团管理软件市场占有率第一,服务全国56%央企、38%国企和28%中国500强,财务共享市场占有率第一。全国已经建立的600多个大型企业财务共享中心,浪潮承建近200家。同时,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也是国家级十大双跨平台之一。

其次,云原生的云ERP平台覆盖大中小微不同规模的企业。

浪潮面向大型企业的数字化平台GS Cloud为企业提供财资云、人力云、采购云、协同云等敏速云服务,以及智能制造、企业大数据等稳速数字化应用;面向中小型企业,提供新一代中小企业开源云ERP平台inSuite,利用开源,建立开源合作生态圈;针对小微企业,云会计企业财税金融服务平台,提供企业急需的财税和金融服务。

第三,平台为伙伴和用户提供中台、低代码等服务与工具。 企业应用上云的拐点已至,云原生因为摒弃了传统的体系架构,直接采用适应云应用的容器、微服务、DevOps等新技术体系,更适合云计算的发展,在成本、效率方面均有卓越的表现。在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云原生应用已经到了大规模部署的阶段。

而浪潮云ERP平台就采用微服务、DevOps、容器等为代表的云原生基础架构。为了方便用户和伙伴开发所提供的低代码平台,方便用户和伙伴完善应用。从数据中台、业务中台到技术中台,既解决了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标准化问题,又在不确定性需求下帮助用户解决个性化要求。

这些新技术和新服务正成为新一代云ERP技术特征。

3.伙伴,做大蛋糕,共生共荣

全球最大的CRM SaaS服务商Salesforce曾经花费巨资收购多家独角兽企业,如以13.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私人持有的企业软件开发商ClickSoftware,150多亿美元收购了数据可视化软件公司Tableau等。但是你可能不会想到,作为一个CRM平台企业,Salesforce将自己的多个合作伙伴培养成了独角兽。

在成就伙伴的同时,Salesforce 也成就了自己,2020年市值一度达到1792亿美元,超过曾经的全球第一大软件公司Oracle。

同样,在2019年,阿里云提出的SaaS生态战略中,首次提出在平台的加持下,将自己的合作伙伴培育成独角兽企业。该生态战略计划通过SaaS加速器为合作伙伴提供应用开发、集成、上云、售卖的全链路解决方案,提升开发效率和集成效率,缩短商业化的周期,用阿里云的品牌、渠道、资本、方法论、技术加持伙伴,成就亿级营收的独角兽。

相反,国内的软件行业巨头在向云服务商转型中,在发展生态和合作伙伴时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倾向,如为了扩大销售规模,不顾生态伙伴的生死,出现一些被伙伴诟病的压货、压款、预付款的做法。有些企业云平台的做法不接地气,把自身利益放在第一位,没有与伙伴共同成长,更谈不上对伙伴“扶上马、送一程”。

在云时代,平台厂商要从过去以提供或者开发产品为主,转向为产品和开发平台提供商,从产品、平台、交付、服务等多环节招募更多的生态伙伴。合作伙伴将会面临更多的选择,包括依托平台提供专业化服务、开发创新性产品,培养渠道技术服务能力,促进渠道转型。

王兴山表示,在大生态中,浪潮作为平台厂商的链主企业,发挥平台产品提供商、服务运营商、生态建设者的优势。 同时浪潮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平台厂商提供标准化产品与服务,伙伴提供差异化产品与服务。

依托平台,可以聚合不同类型的伙伴,包括咨询类伙伴、销售类伙伴、交付类伙伴,产品方案类伙伴、应用开发类伙伴、运营开发类伙伴等。

浪潮通过开放生态、开放技术与平台、开放知识体系,提升整个生态的能力。 基于平台完成生态赋能,和生态伙伴一起共同成长,重新构建新的价值的网络。

为此,浪潮提出一个生态联盟计划,面向银行、运营商、咨询公司、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司、应用开发、行业服务,丰富生态布局,建立50个战略合作伙伴。提出一个共生共赢的计划,主要是面向ISV、集成商、传统软件代理等,目标是发展200家核心伙伴,扶持核心伙伴做大做强。

中国软件网认为,浪潮云ERP大生态发展策略很好地解决三个问题,并持续贯彻与践行产业发展中 :

首先,坚持做大产业、做大市场,比做大自身份额更加重要。

其次,坚持做赋能者,自身定位明晰,与生态伙伴边界清晰 ,不与伙伴争利,决心长期坚持开放、合作、共赢,保证生态的健康发展。

再次,共享利益。坚定执行公平、公正、阳光、透明、简单的合作伙伴政策,与合作伙伴开放合作、共享利益,共同加速行业数字化进程。

在云时代、DT时代,企业服务领域新一轮企业服务生态正在形成,开放、共生、共赢的生态战略将成为主旋律。浪潮正在引领新一代企业服务生态发展。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软件网(http://www.soft6.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软件网或昆仑海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任何行业、传播媒体转载、摘编中国软件网(http://www.soft6.com)刊登、发布的产品信息及新闻文章,必须按有关规定向本网站载明的相应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并在其网站上注明真实作者和真实出处,且转载、摘编不得超过本网站刊登、转载该信息的范围;未经本网站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网站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昆仑海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