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代码、中台化、AI化并发,BPM会成为大赢家?

[摘要]一直四平八稳的业务流程管理BPM市场开启“开挂”模式,增长速度明显提高。一直四平八稳的业务流程管理BPM市场开启“开挂”模式,增长速度明显提高。

一直四平八稳的业务流程管理BPM市场开启“开挂”模式,增长速度明显提高。

接受记者采访的行业专家普遍认为,新冠疫情是一次加速企业发展和升级的动力,数字化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大型企业加大了在业务流程管理BPM方面的投入,以增强数字化系统对业务变化的适应能力。

同时, BPM在行业化、中台化、低代码化、智能化方面的发展,也为其市场增长提供了动力。

那么,面对这一机遇, BPM企业如何扩大市场、增强用户信任呢?做大做强生态会成为国内众多BPM企业的共同选择吗?

1.潮起,BPM需求渐增

企业的业务主管希望企业的流程能够与不断变化的业务环境保持同步,而IT主管希望对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迅速做出响应,以较低的成本进行改变。以满足这两方面需求为核心的业务流程管理BPM因而备受推崇。

BPM系统是一种以业务流程为核心能力的平台,能够连接组织上下游、人和系统,形成一个动态的、独一无二的高绩效商业网络,支撑企业战略的全面执行,实现企业的业务创新。

“一个有BPM支撑业务系统的企业,会在疫情期间有更快的调整能力,可以在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快速调整企业供应链、市场策略,甚至转产。” Chatopera联合创始人兼CEO王海良向记者介绍了BPM需求增加的原因。

在世界500强或者电信、银行等关键行业中,使用BPM的企业比较多。BPM可以帮助中大型企业串联不同系统,快速集成包括CRM、ERP和OA等不同的系统。

奥哲网络CEO徐平俊认为,BPM不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而是一个从有到优的过程,只有当一个企业自身的业务系统比较成熟和稳定,信息化比较完善时,BPM应用的成功才有保障。

接受记者采访的炎黄盈动副总裁刘飞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和产业链复工复产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作为经济、社会、企业的重要支撑,新基建下企业数字化建设加快,BPM市场需求也随之增加。

首先,BPM作为组织的中枢神经系统,连接了企业内外,实现运营管理与IT技术的超融合,帮助组织加速运营创新能力,持续获取竞争优势。作为未来数字化转型智慧的流程大脑,BPM的能力也将被越来越多的组织所关注。

其次,从全球技术发展趋势来看,平台交付技术日趋成熟,BPM市场正在向bPaaS (云业务流程管理服务)市场升级。

第三,业务PaaS越来越成熟,提高了企业和组织的应用场景构建效率。越来越多企业把探索新平台、新技术作为交付应用的优先任务,BPM将成为企业核心流程能力,也是业务中台的核心支撑。

K2市场总监Rebecca则告诉记者,BPM市场近些年的发展并不是为了取代业务相关的信息化系统,而是为了打通信息孤岛、挖掘数据价值,让一切业务流程化、流程数字化、数字资产化,赋能企业精细化管理和运营,创造更大的价值。

ERP专家崔文远则认为,疫情让大家对SaaS及在线应用的认可和接受度大增,但同时企业的预算也因疫情而压缩,需求增加但预算额反减,对BPM市场需求必然增加。

目前,BPM在全球均处于高速增长期。Gartner预测,到2024年,全球BPM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30亿美元。Gartner认为在以BPM等技术为核心的PaaS公有云市场,到2020年全球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0亿美元。

中国软件网认为,与ToC业务不同,ToB企业的价值是各个专业部门分工协作完成的,流程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流程无处不在,跨应用、跨部门、跨合作伙伴与客户,涵盖了人员、设备、桌面应用系统、企业级Backoffice应用等。因此,流程和数据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最核心的资产,就像一个企业的左、右脑。

2020年,对BPM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拐点,需求增加预示着重大变化:BPM产品技术进步加快,低代码、中台化等将加快BPM的落地。

2.生态,扩大市场的共同选择

在ToB领域,单靠自己的力量,很难服务广大的企业市场,也很难把市场做大。生态建设是目前BPM企业的一个共同选择。

在生态建设中,大企业的策略则很有“前途”。如华为不与伙伴争利,保证了生态的健康发展;阿里不会成为商业帝国,而是打造开放、协同、繁荣的商业生态系统;马化腾则说出了“让跨界地带产生丰富的创新空间,从而形成一个‘数字生态共同体’”。

中国软件网观察到,目前,BPM企业一般依靠自身的BPM平台搭建生态系统,平台是生态系统发展的核心。

BPM厂商依靠平台,招募合作伙伴,包括ISV、解决方案提供商、服务提供商、技术合作伙伴等。BPM让合作伙伴共享一个平台,依靠平台,赋能自有的生态伙伴,服务更多的客户,让更多的用户应用自己的产品。

BPM生态中的主要角色是客户,让客户共享一个平台,赋能公司,把BPM平台推广到所有子公司或者不同地域的分公司。

当然,员工也是BPM生态的一个角色,共享一个事业平台,赋能公司员工,共享发展理念与事业成果。

炎黄盈动副总裁刘飞认为,从选型和服务要求方面,用户除了对产品功能、性能、体验、品牌和标杆案例的要求外,对产品在技术架构和对未来业务的支撑能力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交付效率、交付质量、服务能力和响应速度的要求方面也较为综合。作为生态的上下游,无论是厂商、伙伴、用户,卓越的产品和完善的生态体系都是保障成功不可获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为什么各厂商都在打造生态的原因所在。

从伙伴诉求方面,成长型伙伴关注平台成长性,如提高盈利能力;选择的产品是否有持续稳定的商业机会;以及与厂商之间的合作保障。大中型伙伴关注工具是否可以改善产品和服务能力;产品技术架构是否符合未来的技术趋势;以及双方合作中品牌、资源、知识产权、盈利、服务等商业保障。

BPM企业在打造生态方面,各有高招。

K2市场总监Rebecca提及,考虑到市场需求的复杂程度,业务场景的广阔程度和主流技术的快速发展变化,借助“微服务架构设计”和“云原生理念”这样的先进技术手段,与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龙头客户及其他战略伙伴快速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先进经验和技术在中国市场的推广,并帮助客户和合作伙伴带来可预见的投资回报。

合作伙伴优先是炎黄盈动长期以来发展战略的核心。早在2005年炎黄盈动就启动了AWS“火”聚计划,与数百家伙伴携手为数千家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用户提供了优质的AWS产品和服务,帮助数百家伙伴在合作期间不断成长和持续获取收益。

2017年,基于以低代码和BPM为核心能力的新一代产品AWS PaaS,整合了伙伴各自专业分工特长,炎黄盈动升级AWS+伙伴计划,涵盖了渠道合作、服务合作、应用合作、运行合作、蒲公英战略合作和园丁合作六类灵活的合作模式。在收益保障上,优先保障伙伴收益,70%的专业服务收益,80%的产品应用收益,20%的产品维保收益归伙伴所有。

2019年奥哲“伙伴双百计划”正式上线,计划在三年内,打造100家月营业额过百万的服务商。奥哲将在产品、技术、市场、品牌四大方面全方位对服务商进行深度扶持,助力合作伙伴为客户创造价值。

奥哲重点打造更多样板服务商,通过为其提供产品定期培训、1对1项目合作技术支持、精品沙龙、会销、大讲堂等形式的活动支持,以及品牌赋能,帮助服务商打响其在所属区域的知名度,提高客户成交率。

奥哲目前已经与全国数百家服务商达成了合作。大部分服务商在代理奥哲产品之后,客单价得到大幅提升,业绩也实现飞速增长,有的样板服务商年复合增长率甚至达到了200%。

中国软件网发现,在BPM生态发展中,平台企业的一个普遍做法是通过与伙伴共享一个能力创造平台,共创客户价值,共享商业成功。平台企业与伙伴共同组成利益共同体,是BPM发展的根本原因。

3.格局,变革力量再起

显然,不断演变的国内BPM市场将会迎来四大集团的角逐:

第一大势力是以K2、SAP、IBM等为代表的国际BPM品牌。 在BPM发展早期,国内企业在产品、技术、理念等方面学习、借鉴了国外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国外品牌发展得风生水起。

随着许多国内顶尖企业成功地发展了自己的管理模式,需要满足这些管理模式的BPM产品,而国内企业的本土化BPM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满足了这一需求。相反如果为了适应系统而进行管理变革,采用国外品牌的BPM,那么代价将十分昂贵。

同样,国际品牌BPM 也在不断开拓国内市场,实现BPM产品本土化。比如K2进入国内后立足本土化发展,不断将业务与服务渗透到BPM全流程生命周期中。同时K2早在2015年起关注到国内云BPM领域巨大的发展潜力,基于BPM和PaaS理念的不谋而合,创立了品牌Nebulogy(纳比云),以流程服务为特色的PaaS平台,基于云原生理念的BPMS重构,实现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敏捷管理,助力企业实现真正应用云化、能力服务化、业务互联网化。

第二大势力就是国内专业的BPM品牌,如炎黄盈动、奥哲H3、易正等企业。 近年来,这些BPM企业技术不断发展,产品日渐成熟,成功的解决方案遍及不同的行业,也成为中国BPM市场的核心力量。当然,这一阵营的目标是主导市场。

第三大势力是协同OA,与第四阵营的互联网企业类似。

2019年开始,伴随业务流程化、流程数据化的进程加速,协同OA厂商需要向更专业的领域挺进,BPM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目前包括泛微、致远互联等企业都推出了自己的BPM产品。

而互联网厂商同样基于对业务、对数据、对流程的全面服务诉求,BPM自然成为其拓展To B市场的重点,收购、投资等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基本市场上主流OA厂商和互联网企业纷纷布局BPM。这两类企业的举措更多是在防守。与专业BPM厂商相比,产品在实质上仍然存在很大差异,其产品更多的是满足老客户的一些额外需求,不会对专业企业构成威胁。

BPM市场发展有几个重要的变化值得关注。

第一,国产化BPM市场加速成长。一批国产化BPM品牌炎黄盈动、奥哲H3等开始为中国企业提供专业的BPM服务, BPM的国产专业化路径越来越清晰。

第二,BPM会出现分化。ERP专家崔文远认为,国内市场分国内产品和国外产品,目前贸易战对国产品牌有促进作用,可以预言,未来本土BPM品牌发展势头很好。

BPM迅速扩展,ERP的系统集成商(大量原Workflow供应商)被挤出市场。

从客户维度来看,企事业和民营与外企企业的市场似乎水火不相容。

有些BPM厂商不再定位BPM,而去开拓低代码平台或者移动端集成应用,是对自身BPM市场的不自信,还是防守反击扩展边界?这些品牌可能过几年就会淡出BPM市场。

4.方向,正在重塑BPM核心竞争力

在这场角逐中,BPM出现了行业化、中台化、低代码化和AI化的接力与并发。

行业化。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没有流程的信息化,只会被“数据孤岛”所胁迫,通过快速构建的流程可以实现互联网时代下的业务快速响应,业务可以快速湮灭,但流程常在,数据特别是连续性数据就得以持续被挖掘、被应用。

BPM呈现明显的行业化趋势。如K2聚焦房地产、医药等重点行业,与行业内兼具技术实力与业务能力的伙伴企业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共同推动行业内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

并且K2在国内经历了近十五年的本土化项目经验积累,已形成以流程实施为特色的全流程解决方案和行业特色解决方案,覆盖房地产、医疗、汽车、制造、零售、能源、IT互联网等多个行业,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得到了大量行业领先客户的肯定。

低代码化。 BPM从一开始就希望实现无代码开发业务流程服务,本质上是达到最大化的代码重用,而描述业务流程模型、维护流程状态的依然是代码。Chatopera联合创始人兼CEO王海良说,无代码BPM就是希望帮助用户解决流程应用上线慢、成本高的问题。

王海良介绍,BPMN2规范将低代码理念用50多个元素概括,并积极推广建模工具的开发,以业务人员友好的方式描述业务流程,比如流程需要的人员、物料、时间、流转、会签、上报、调用API接口等,在商业模式确定、业务流程相对稳定的大型企业中,企业需要执行商业模型时,可以低代码实现,非常高效,不但能快速满足企业需求,而且一次投入后,后续增加流程时,成本很低。

2019 Gartner低代码报告评价K2为“Niche Player(特定领域者)”,认为K2产品是公认的业务流程自动化供应商,并在产品、市场响应能力方面给出了充分的肯定。同时K2也在2019 Q1 Forrester广泛部署数字流程自动化报告中获评“表现强劲“,Forrester表示K2产品是对用户友好的低代码开发工具,企业也更希望选择那些易用的、低代码的快速开发工具。

中台化。 BPM作为企业的一个业务中台,一定是需要不断迭代的,未来企业所有系统上云之后,更加需要一个中台来进行连接。”

BPM是作为IT基础架构的中间件产品,是一个长期的、微迭代的工具,帮助企业不断优化管理,从点切入,以点带面,快速支撑想法落地,与华为提出的“先僵化、再优化、再固化”的理论类似。从长远来看,BPM将成为企业一个基于云端的业务中台的一部分,帮助企业连接云服务,助力企业实现业务在线。

如K2也在不断实现BPM平台的中台化,为企业构建流程中台,以微服务架构的方式进行重组甚至重构,以及低代码轻应用开发能力快速构建业务,赋能企业客户快速创新和应对业务需求的不确定性。

如AWS PaaS 聚焦当前市场热点,集低代码/微应用/轻量级/集约化与一体,帮助组织在构建点(新应用)、线(端到端流程)、面(企业PaaS服务)的业务中台,助力数字化转型。

AI化。 近些年商业智能、人工智能、工业4.0和5G等都会对企业应用的BPM产品提出要求,在这个背景下,BPM在产品中积极进入AI基础,满足业务流程需求的。

王海良介绍,未来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与客户连接时,智能问答服务将至关重要,对语音、图片和文本的识别、处理能力,是企业能否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发现商机、维护客户关系的关键要素。

因此,企业就需要一个能基于BPM理念和方式的,通过自然语言交互的人机对话引擎,称之为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BPM,Chatopera目前提供的智能问答引擎和Chatopera云服务,正是提供一种基于自然语言描述业务流程和执行业务流程的环境。

同样, K2引入机器学习、AI、RPA、云计算等创新技术,与国外RPA知名厂商UiPath、AA、BluePrism等成为战略合作伙伴,以及与Google、微软、Salesforce等行业领导者达成技术合作,融合各自优势的技术能力,发挥出1+1>2的效果,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疫情激发了很多企业原本就存在的管理问题,让企业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迫切性与重要性,也给BPM市场带来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去渗透到各行各业,利用BPM解决那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直四平八稳的业务流程管理BPM市场开启“开挂”模式,增长速度明显提高。

接受记者采访的行业专家普遍认为,新冠疫情是一次加速企业发展和升级的动力,数字化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大型企业加大了在业务流程管理BPM方面的投入,以增强数字化系统对业务变化的适应能力。

同时, BPM在行业化、中台化、低代码化、智能化方面的发展,也为其市场增长提供了动力。

那么,面对这一机遇, BPM企业如何扩大市场、增强用户信任呢?做大做强生态会成为国内众多BPM企业的共同选择吗?

1.潮起,BPM需求渐增

企业的业务主管希望企业的流程能够与不断变化的业务环境保持同步,而IT主管希望对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迅速做出响应,以较低的成本进行改变。以满足这两方面需求为核心的业务流程管理BPM因而备受推崇。

BPM系统是一种以业务流程为核心能力的平台,能够连接组织上下游、人和系统,形成一个动态的、独一无二的高绩效商业网络,支撑企业战略的全面执行,实现企业的业务创新。

“一个有BPM支撑业务系统的企业,会在疫情期间有更快的调整能力,可以在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快速调整企业供应链、市场策略,甚至转产。” Chatopera联合创始人兼CEO王海良向记者介绍了BPM需求增加的原因。

在世界500强或者电信、银行等关键行业中,使用BPM的企业比较多。BPM可以帮助中大型企业串联不同系统,快速集成包括CRM、ERP和OA等不同的系统。

奥哲网络CEO徐平俊认为,BPM不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而是一个从有到优的过程,只有当一个企业自身的业务系统比较成熟和稳定,信息化比较完善时,BPM应用的成功才有保障。

接受记者采访的炎黄盈动副总裁刘飞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和产业链复工复产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作为经济、社会、企业的重要支撑,新基建下企业数字化建设加快,BPM市场需求也随之增加。

首先,BPM作为组织的中枢神经系统,连接了企业内外,实现运营管理与IT技术的超融合,帮助组织加速运营创新能力,持续获取竞争优势。作为未来数字化转型智慧的流程大脑,BPM的能力也将被越来越多的组织所关注。

其次,从全球技术发展趋势来看,平台交付技术日趋成熟,BPM市场正在向bPaaS (云业务流程管理服务)市场升级。

第三,业务PaaS越来越成熟,提高了企业和组织的应用场景构建效率。越来越多企业把探索新平台、新技术作为交付应用的优先任务,BPM将成为企业核心流程能力,也是业务中台的核心支撑。

K2市场总监Rebecca则告诉记者,BPM市场近些年的发展并不是为了取代业务相关的信息化系统,而是为了打通信息孤岛、挖掘数据价值,让一切业务流程化、流程数字化、数字资产化,赋能企业精细化管理和运营,创造更大的价值。

ERP专家崔文远则认为,疫情让大家对SaaS及在线应用的认可和接受度大增,但同时企业的预算也因疫情而压缩,需求增加但预算额反减,对BPM市场需求必然增加。

目前,BPM在全球均处于高速增长期。Gartner预测,到2024年,全球BPM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30亿美元。Gartner认为在以BPM等技术为核心的PaaS公有云市场,到2020年全球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0亿美元。

中国软件网认为,与ToC业务不同,ToB企业的价值是各个专业部门分工协作完成的,流程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流程无处不在,跨应用、跨部门、跨合作伙伴与客户,涵盖了人员、设备、桌面应用系统、企业级Backoffice应用等。因此,流程和数据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最核心的资产,就像一个企业的左、右脑。

2020年,对BPM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拐点,需求增加预示着重大变化:BPM产品技术进步加快,低代码、中台化等将加快BPM的落地。

2.生态,扩大市场的共同选择

在ToB领域,单靠自己的力量,很难服务广大的企业市场,也很难把市场做大。生态建设是目前BPM企业的一个共同选择。

在生态建设中,大企业的策略则很有“前途”。如华为不与伙伴争利,保证了生态的健康发展;阿里不会成为商业帝国,而是打造开放、协同、繁荣的商业生态系统;马化腾则说出了“让跨界地带产生丰富的创新空间,从而形成一个‘数字生态共同体’”。

中国软件网观察到,目前,BPM企业一般依靠自身的BPM平台搭建生态系统,平台是生态系统发展的核心。

BPM厂商依靠平台,招募合作伙伴,包括ISV、解决方案提供商、服务提供商、技术合作伙伴等。BPM让合作伙伴共享一个平台,依靠平台,赋能自有的生态伙伴,服务更多的客户,让更多的用户应用自己的产品。

BPM生态中的主要角色是客户,让客户共享一个平台,赋能公司,把BPM平台推广到所有子公司或者不同地域的分公司。

当然,员工也是BPM生态的一个角色,共享一个事业平台,赋能公司员工,共享发展理念与事业成果。

炎黄盈动副总裁刘飞认为,从选型和服务要求方面,用户除了对产品功能、性能、体验、品牌和标杆案例的要求外,对产品在技术架构和对未来业务的支撑能力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交付效率、交付质量、服务能力和响应速度的要求方面也较为综合。作为生态的上下游,无论是厂商、伙伴、用户,卓越的产品和完善的生态体系都是保障成功不可获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为什么各厂商都在打造生态的原因所在。

从伙伴诉求方面,成长型伙伴关注平台成长性,如提高盈利能力;选择的产品是否有持续稳定的商业机会;以及与厂商之间的合作保障。大中型伙伴关注工具是否可以改善产品和服务能力;产品技术架构是否符合未来的技术趋势;以及双方合作中品牌、资源、知识产权、盈利、服务等商业保障。

BPM企业在打造生态方面,各有高招。

K2市场总监Rebecca提及,考虑到市场需求的复杂程度,业务场景的广阔程度和主流技术的快速发展变化,借助“微服务架构设计”和“云原生理念”这样的先进技术手段,与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龙头客户及其他战略伙伴快速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先进经验和技术在中国市场的推广,并帮助客户和合作伙伴带来可预见的投资回报。

合作伙伴优先是炎黄盈动长期以来发展战略的核心。早在2005年炎黄盈动就启动了AWS“火”聚计划,与数百家伙伴携手为数千家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用户提供了优质的AWS产品和服务,帮助数百家伙伴在合作期间不断成长和持续获取收益。

2017年,基于以低代码和BPM为核心能力的新一代产品AWS PaaS,整合了伙伴各自专业分工特长,炎黄盈动升级AWS+伙伴计划,涵盖了渠道合作、服务合作、应用合作、运行合作、蒲公英战略合作和园丁合作六类灵活的合作模式。在收益保障上,优先保障伙伴收益,70%的专业服务收益,80%的产品应用收益,20%的产品维保收益归伙伴所有。

2019年奥哲“伙伴双百计划”正式上线,计划在三年内,打造100家月营业额过百万的服务商。奥哲将在产品、技术、市场、品牌四大方面全方位对服务商进行深度扶持,助力合作伙伴为客户创造价值。

奥哲重点打造更多样板服务商,通过为其提供产品定期培训、1对1项目合作技术支持、精品沙龙、会销、大讲堂等形式的活动支持,以及品牌赋能,帮助服务商打响其在所属区域的知名度,提高客户成交率。

奥哲目前已经与全国数百家服务商达成了合作。大部分服务商在代理奥哲产品之后,客单价得到大幅提升,业绩也实现飞速增长,有的样板服务商年复合增长率甚至达到了200%。

中国软件网发现,在BPM生态发展中,平台企业的一个普遍做法是通过与伙伴共享一个能力创造平台,共创客户价值,共享商业成功。平台企业与伙伴共同组成利益共同体,是BPM发展的根本原因。

3.格局,变革力量再起

显然,不断演变的国内BPM市场将会迎来四大集团的角逐:

第一大势力是以K2、SAP、IBM等为代表的国际BPM品牌。 在BPM发展早期,国内企业在产品、技术、理念等方面学习、借鉴了国外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国外品牌发展得风生水起。

随着许多国内顶尖企业成功地发展了自己的管理模式,需要满足这些管理模式的BPM产品,而国内企业的本土化BPM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满足了这一需求。相反如果为了适应系统而进行管理变革,采用国外品牌的BPM,那么代价将十分昂贵。

同样,国际品牌BPM 也在不断开拓国内市场,实现BPM产品本土化。比如K2进入国内后立足本土化发展,不断将业务与服务渗透到BPM全流程生命周期中。同时K2早在2015年起关注到国内云BPM领域巨大的发展潜力,基于BPM和PaaS理念的不谋而合,创立了品牌Nebulogy(纳比云),以流程服务为特色的PaaS平台,基于云原生理念的BPMS重构,实现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敏捷管理,助力企业实现真正应用云化、能力服务化、业务互联网化。

第二大势力就是国内专业的BPM品牌,如炎黄盈动、奥哲H3、易正等企业。 近年来,这些BPM企业技术不断发展,产品日渐成熟,成功的解决方案遍及不同的行业,也成为中国BPM市场的核心力量。当然,这一阵营的目标是主导市场。

第三大势力是协同OA,与第四阵营的互联网企业类似。

2019年开始,伴随业务流程化、流程数据化的进程加速,协同OA厂商需要向更专业的领域挺进,BPM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目前包括泛微、致远互联等企业都推出了自己的BPM产品。

而互联网厂商同样基于对业务、对数据、对流程的全面服务诉求,BPM自然成为其拓展To B市场的重点,收购、投资等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基本市场上主流OA厂商和互联网企业纷纷布局BPM。这两类企业的举措更多是在防守。与专业BPM厂商相比,产品在实质上仍然存在很大差异,其产品更多的是满足老客户的一些额外需求,不会对专业企业构成威胁。

BPM市场发展有几个重要的变化值得关注。

第一,国产化BPM市场加速成长。一批国产化BPM品牌炎黄盈动、奥哲H3等开始为中国企业提供专业的BPM服务, BPM的国产专业化路径越来越清晰。

第二,BPM会出现分化。ERP专家崔文远认为,国内市场分国内产品和国外产品,目前贸易战对国产品牌有促进作用,可以预言,未来本土BPM品牌发展势头很好。

BPM迅速扩展,ERP的系统集成商(大量原Workflow供应商)被挤出市场。

从客户维度来看,企事业和民营与外企企业的市场似乎水火不相容。

有些BPM厂商不再定位BPM,而去开拓低代码平台或者移动端集成应用,是对自身BPM市场的不自信,还是防守反击扩展边界?这些品牌可能过几年就会淡出BPM市场。

4.方向,正在重塑BPM核心竞争力

在这场角逐中,BPM出现了行业化、中台化、低代码化和AI化的接力与并发。

行业化。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没有流程的信息化,只会被“数据孤岛”所胁迫,通过快速构建的流程可以实现互联网时代下的业务快速响应,业务可以快速湮灭,但流程常在,数据特别是连续性数据就得以持续被挖掘、被应用。

BPM呈现明显的行业化趋势。如K2聚焦房地产、医药等重点行业,与行业内兼具技术实力与业务能力的伙伴企业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共同推动行业内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

并且K2在国内经历了近十五年的本土化项目经验积累,已形成以流程实施为特色的全流程解决方案和行业特色解决方案,覆盖房地产、医疗、汽车、制造、零售、能源、IT互联网等多个行业,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得到了大量行业领先客户的肯定。

低代码化。 BPM从一开始就希望实现无代码开发业务流程服务,本质上是达到最大化的代码重用,而描述业务流程模型、维护流程状态的依然是代码。Chatopera联合创始人兼CEO王海良说,无代码BPM就是希望帮助用户解决流程应用上线慢、成本高的问题。

王海良介绍,BPMN2规范将低代码理念用50多个元素概括,并积极推广建模工具的开发,以业务人员友好的方式描述业务流程,比如流程需要的人员、物料、时间、流转、会签、上报、调用API接口等,在商业模式确定、业务流程相对稳定的大型企业中,企业需要执行商业模型时,可以低代码实现,非常高效,不但能快速满足企业需求,而且一次投入后,后续增加流程时,成本很低。

2019 Gartner低代码报告评价K2为“Niche Player(特定领域者)”,认为K2产品是公认的业务流程自动化供应商,并在产品、市场响应能力方面给出了充分的肯定。同时K2也在2019 Q1 Forrester广泛部署数字流程自动化报告中获评“表现强劲“,Forrester表示K2产品是对用户友好的低代码开发工具,企业也更希望选择那些易用的、低代码的快速开发工具。

中台化。 BPM作为企业的一个业务中台,一定是需要不断迭代的,未来企业所有系统上云之后,更加需要一个中台来进行连接。”

BPM是作为IT基础架构的中间件产品,是一个长期的、微迭代的工具,帮助企业不断优化管理,从点切入,以点带面,快速支撑想法落地,与华为提出的“先僵化、再优化、再固化”的理论类似。从长远来看,BPM将成为企业一个基于云端的业务中台的一部分,帮助企业连接云服务,助力企业实现业务在线。

如K2也在不断实现BPM平台的中台化,为企业构建流程中台,以微服务架构的方式进行重组甚至重构,以及低代码轻应用开发能力快速构建业务,赋能企业客户快速创新和应对业务需求的不确定性。

如AWS PaaS 聚焦当前市场热点,集低代码/微应用/轻量级/集约化与一体,帮助组织在构建点(新应用)、线(端到端流程)、面(企业PaaS服务)的业务中台,助力数字化转型。

AI化。 近些年商业智能、人工智能、工业4.0和5G等都会对企业应用的BPM产品提出要求,在这个背景下,BPM在产品中积极进入AI基础,满足业务流程需求的。

王海良介绍,未来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与客户连接时,智能问答服务将至关重要,对语音、图片和文本的识别、处理能力,是企业能否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发现商机、维护客户关系的关键要素。

因此,企业就需要一个能基于BPM理念和方式的,通过自然语言交互的人机对话引擎,称之为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BPM,Chatopera目前提供的智能问答引擎和Chatopera云服务,正是提供一种基于自然语言描述业务流程和执行业务流程的环境。

同样, K2引入机器学习、AI、RPA、云计算等创新技术,与国外RPA知名厂商UiPath、AA、BluePrism等成为战略合作伙伴,以及与Google、微软、Salesforce等行业领导者达成技术合作,融合各自优势的技术能力,发挥出1+1>2的效果,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疫情激发了很多企业原本就存在的管理问题,让企业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迫切性与重要性,也给BPM市场带来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去渗透到各行各业,利用BPM解决那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软件网(http://www.soft6.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软件网或昆仑海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任何行业、传播媒体转载、摘编中国软件网(http://www.soft6.com)刊登、发布的产品信息及新闻文章,必须按有关规定向本网站载明的相应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并在其网站上注明真实作者和真实出处,且转载、摘编不得超过本网站刊登、转载该信息的范围;未经本网站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网站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昆仑海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