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百度云战“疫” 引爆AI生态三大应用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应用涉及到算法、芯片、数据、应用场景等多种关键环节,因而构建AI生态圈和开放平台,与行业伙伴一起推动AI应用场景落地,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2月4日,工信部发布《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用 协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倡议书》,提出尽快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补齐疫情管控技术短板,快速推动产业生产与应用服务;优化AI算法和算力,助力病毒基因测序、疫苗/药物研发、蛋白筛选等药物研发攻关。

实际上,中国软件网注意到,在这个倡议发出之前,各式“AI武器”就已经纷纷登场。从实验室内的新药疫苗研发,到医院内临床诊断,再到公众场所的疫情防控,人工智能在这次全民战“疫”中再一次走向火热,落地场景呈现出爆发的态势。

过去一年,人工智能市场逐步回归理性,由最初的概念炒作向应用落地、行业融合方向演进。“场景化”与“落地”正成为当前AI产业的关键词,丰富的场景落地日益成为AI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应用涉及到算法、芯片、数据、应用场景等多种关键环节,因而构建AI生态圈和开放平台,与行业伙伴一起推动AI应用场景落地,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中国软件网发现,在此次战“疫”中,阿里巴巴、百度、华为等科技巨头正在发挥各自AI技术与开放平台优势,构筑了AI新生态,与行业伙伴一起引爆了三大人工智能新应用:AI辅助新药开发、AI防疫设备、AI医疗设备。

01、与病毒赛跑 AI辅助新药研发

通常来说,一款药物的研发需要经过毒株分离、测序分析、靶点发现和验证、化合物筛选、评估研究和动物实验、制剂合成、临床试验以及上市等复杂的步骤。研发费用高、研发周期长、研发成功率低一直是压在制药企业身上的“三座大山”。

随着中国疾控中心成功分离首株新型冠状病毒毒种,接下来的疫苗研发和药物筛选过程,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大规模文献筛选和科学超算工作。

这让人工智能有了用武之地。依托独特的计算芯片和计算架构,AI计算在病毒分析与疫苗开发中,可以大大缩短匹配周期,提高检测效率。

1月29日,阿里云率先宣布,疫情期间向全球公共科研机构免费开放一切AI算力,支持病毒基因测序、新药研发、蛋白筛选等工作,帮助科研机构缩短研发周期。

此前,阿里云就曾与基因公司联合打破世界纪录:仅用15分钟,即可完成高精度的个人全基因组测序。而在过去,科学界普遍需要120个小时才能完成类似流程。

同时,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GHDDI与阿里云合作开发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和大数据平台,针对SARS/MERS等冠状病毒的历史药物研发进行数据挖掘与集成,开放相关临床前和临床数据资源,计算靶点和药物分子性质,并跟进新型冠状病毒最新科研动态,实时向科学界和公众公布,为新型冠状病毒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对于人工智能技术落地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数据与场景支撑。阿里云正是通过向医药行业和合作伙伴开放AI技术与平台,推动构建一个开放的AI生态,与最懂场景的行业伙伴合作,沉淀更多的行业数据,加速AI应用落地。

宣布免费开放一切AI算力后,阿里云很快就收到来自国内外数十家权威医疗科研院所的申请,包括浙江大学医学院、GHDDI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清华大学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院等高校、机构都已经采用阿里云算力进行新冠病毒药物研发。

不久前,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用了一套自动化的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由阿里巴巴达摩院医疗AI团队、杰毅生物技术公司和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研发。

依托阿里云的强大算力与达摩院新算法,该平台可对病毒样本进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比对,能够有效防止病毒变异产生的漏检,并将原需数小时的全基因分析流程减少到半小时,大幅提高病例的确诊速度和准确率。

构筑开放的AI生态,阿里的优势在于已经拥有完整的人工智能布局,在AI芯片、AI云服务、AI算法、AI平台、产业AI实现全线领先,即以“云+AI+IOT”的方式完成了技术生态的全面布局。

在算力和算法的加持下,阿里云正在将AI推向产业化,将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全产业场景,不仅仅是智慧医疗,还有城市大脑、视觉智能、语音识别、自动驾驶等。

02、AI催生疫情防控“新武器”

位于北京北五环外的清河火车站,是北京北部区域新的综合交通枢纽,也是京张高铁线上规模最大的一座车站,春节期间高峰期的日均客流量达到了3万人次左右。同时,地铁13号线也在此设有换乘站,人流相对比较集中。

然而,即使是疫情防控期,出站人员无需停留挨个进行体温检测,只要正常出站,系统就能通过红外设备准确检测出体温,同时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准确对应到每一个人。这背后是百度大脑众多AI抗疫产品之一——百度AI多人体温快速检测解决方案的落地。

这套AI测温系统使用了基于人脸关键点检测及图像红外温度点阵温度分析算法,可以在一定面积范围内对人流区域多人额头温度进行快速筛选及预警,解决了佩戴口罩及帽子造成的面部识别特征较少的问题,方便对人流聚集处的快速筛选。

百度作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平台型科技巨头,正在通过百度大脑AI开放平台、飞桨产业级深度学习开源开放平台等多个智能平台以及各类开源框架和数据集等,向广大开发者和企业用户开放AI能力,构筑一个开放的AI生态,推动人工智能应用落地。

2月6日,百度发布“AI 开发者战疫守护计划”,正在进行疫情防控相关应用开发、或疫情期间有需要的企业、机构和开发者,都可以通过该计划获得免费的技术服务和线上 AI 培训课程。

疫情期间,百度大脑AI开放平台和飞桨深度学习平台,将全面为进行疫情防控相关应用开发的企业、机构和开发者提供深度技术支持、免费算力资源、定向服务与对接通路等,帮助开发者更加快速、便捷地开发 AI 抗疫产品。

针对医疗、卫生、疾控等领域需求,百度大脑还推出了佩戴口罩识别、AI体温检测等多个专项AI 技术能力,且面向开发者免费开放。

目前,百度大脑AI开放平台已为开发者开放240项 AI 技术能力,其中包括OCR 身份证识别能力、呼叫中心语音能力、新闻摘要、智能对话定制与服务平台 UNIT等多种与防疫应用强相关的AI 技术能力,为开发者应对医疗、卫生、疾控等领域“战疫”一线需求持续助力。

正是基于百度免费开放的OCR身份证智能识别技术,山东中拓为日照市岚山区疾控中心先后推出了“疾控居家健康随访管理平台”及“肺炎防控非接触扫码出入管理平台”两套系统,实现了快速采集并确认用户身份信息,在提高登记及核验效率的同时节省了人力,帮助社区完成居民逐个排查、快速摸清健康情况和流动情况,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从技术到产品,从产品解决方案,AI的真正大规模应用落地,靠的不是“单打独斗”。深谙此道的百度从布局AI的第一天,就坚持开放战略。

此次AI战“疫”中,从百度发布“共度计划2.0”,开放240项AI技术能力,到百度地图等人工智能、大数据产品为疫情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从免费开放线性时间算法 LinearFold、免费智能外呼平台、AI 多人体温检测方案陆续落地使用,到“AI 开发者战疫守护计划”的推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开放的生态正在为AI落地提供加速度。

03、AI加速CT影像诊断

目前,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的快速、精准临床诊断仍是一个挑战。2月4日,国家卫健委下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已将“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作为新冠病毒临床诊断标准。

与核酸检查相比,CT影像检查及时、准确、快捷,但由于患者肺内病灶多、变化快,短时间内需要多次复查、图像多等情况,给医师带来巨大的工作量,加上可精准诊断、量化分析新冠肺炎的影像医生紧缺,诊断效率难以大幅提升。

与时间赛跑,精准诊断迫在眉睫。华为云与华中科技大学、蓝网科技等通力协作,研发并推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AI辅助医学影像量化分析服务。

这项服务技术基于华为云计算机视觉与医学影像分析等AI技术,可全自动、快速、准确地为影像及临床医生提供CT量化结果,缓解可精准诊断新冠肺炎影像医生紧缺的局面及隔离防控压力,减轻医生诊断工作负荷。

凭借华为自研Ascend(昇腾)系列AI芯片强大算力,AI辅助诊断服务可实现单病例量化结果秒级输出,AI+医生复核的总体效率是纯人工量化评估速度的数十倍,可大幅提升诊断效率。

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影像快速结合,实现应用场景落地,让原本费时费力的CT影像诊断实现秒级输出,这得益于华为云开放的AI生态。

为抗击此次疫情,华为云联合多家医疗行业伙伴,发起“医疗战疫伙伴联盟”,并孵化出针对疫情防控的核心解决方案,向医院和疫情防控部门提供专业的防控、防护、监控、在线问诊等服务。

疫情期间,研究机构可向华为云医疗智能体(EIHealth)申请免费使用AI研发平台,用于病毒基因组研究、抗病毒药物研发和抗疫医疗影像研究分析,加速抗疫药物研发,加快疫情检测速度。

前不久,华为云就已经联合多家科研机构,使用超级计算能力和AI算法,筛选出5种可能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为研究机构和制药企业进一步药物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随着各地陆续复工,产业聚集、流动人口集中地区的疫情防控压力巨大。南京市栖霞区作为市内重要产业、主要高校的聚集地之一,流动人口带来的巨量人员信息核查、安全登记和提醒,对管理部门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这时候,AI技术派上了用场。华为云联合生态伙伴一知智能,为全国各地政府机关、学校、企业等免费提供“智能语音疫情回访系统”。南京市公安局栖霞分局部署该系统后,通过语音机器人以民警设定的对话内容(如回南京时间等)对辖区暂住人员开展电话核查和提示,大大提升了效率、减轻了基层工作压力。目前,这套系统也同时在上海市的幼儿园内落地使用。

在此次疫情期间,华为云AI推出近300万次API免费调用计划,包括文字识别、图引勤、语音语义、内容审核等,助力企业共抗疫情。

开放生态一直是华为AI的关键战略之一。2019年,华为发布AI合作伙伴俱乐部计划,截至去年底,超过50家伙伴加入AI合作伙伴俱乐部计划,包括Emotech、一知智能、小视、NTTData、阅面等领先AI企业。

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生态下,华为与伙伴在深度学习、语音识别、数据挖掘分析、BI、图像音频视频数据标注等领域创新发展,加速推动AI技术在医疗、零售、园区、教育、金融科技等行业的落地。

04、技术+生态 谁将引领AI未来?

对人工智能来说,2020年伊始的这场全民战“疫”,更像是一次技术落地的“大练兵”,而背后更是巨头们在生态建设上的博弈。

目前来看,在AI的布局上,阿里、百度、华为都非常注重核心技术研发与平台生态建设,“两条腿”快跑加速自身AI技术与各行业场景融合。

不过,中国软件网认为,阿里在AI技术与生态布局上更具优势。阿里云在全球云计算市场一直位居前三位,在国内更是绝对老大,这赋予其在AI上云能力上的底气。众所周知,数据是人工智能算法的“燃料”,是推动人工智能商业化的基础支撑,云计算所积累的海量数据资产,为AI的算法和数据建模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持续提升AI深度学习的效率。

况且从技术生态上讲,阿里巴巴已经在平台、芯片、算法、引擎框架、云服务、产业等多个领域攻入AI市场,以“云+AI+IOT”的方式,完成了深入云、管、边、端的全链路布局。

在AI与产业深度结合上,阿里也有先天优势。一直以来,电商、零售和金融是阿里的传统核心业务,就拿零售场景来说,AI智能化已渗透到各个环节,比如提供精准的用户标签画像,精准推荐、智能客服、智能金融等服务。

同时,中国软件网认为,在未来的AI技术与生态比拼上,华为给阿里、百度带来竞争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为什么这么说呢?华为在今年1月对组织架构进行新一轮调整,将Cloud&AI升至华为第四大BG。可以看出,华为已经将AI视为未来云上竞争的关键,这个巨头正在加速归队,而且实力不容小觑,从全栈方案涉及的芯片、框架、工具、平台,到全场景需要覆盖的云、边、端等应用场景,华为都有实际的产品方案和案例,这与阿里的全链路布局有一拼。更重要的是在生态建设上,华为一直主张“平台+AI+生态”,通过端、管、云建立的开放平台,与生态合作伙伴一起,赋能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

百度在AI技术层面算是国内顶尖,但在未来的AI技术+生态的综合实力比拼中,阿里与华为更具优势。况且,巨头可以利用雄厚资本,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打破AI技术的壁垒。

此外,中国软件网还观察到,同样是巨头的腾讯在本次AI战“疫”中,似乎更为低调。从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腾讯AI在疫情期间的落地应用上并无太多亮点,而且也没有向外界展示更多的核心技术。就拿腾讯针对社区疫情防控推出的“社区电子出入证+人脸识别门禁+无接触自动体温测量”一站式社区通行方案来说,其与推出相同场景应用的阿里、百度、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相比,并没有创新的优势。

就AI未来的发展趋势而言,谁构建了更完整的AI生态,谁就更有机会获得数据和技术上的优势,以及获得与自百行百业融合的资源优势。AI赛道大小巨头云集,时刻在上演超越与被超越的大戏,未来谁主沉浮,我们拭目以待。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软件网(http://www.soft6.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软件网或昆仑海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任何行业、传播媒体转载、摘编中国软件网(http://www.soft6.com)刊登、发布的产品信息及新闻文章,必须按有关规定向本网站载明的相应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并在其网站上注明真实作者和真实出处,且转载、摘编不得超过本网站刊登、转载该信息的范围;未经本网站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网站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昆仑海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