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追捧的中台,“热度”退了?

[摘要]不管察觉与否,“中台”这个词汇在今年下半年开始,热度慢慢降低了。
距离2020年,就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不管察觉与否,“中台”这个词汇在今年下半年开始,热度慢慢降低了。

数据说明了一切,来自百度指数的数据显示,从2011年至2019年4月期间,移动端关于中台一词的搜索指数为零。而从2019年5月13日开始,中台的搜索指数陡然上升,短短半年时间,指数不断攀高。下半年开始,指数开始回落,除云栖大会前后,再次达到峰值外,下半年整体指数较上半年下降明显。


的确,2018年下半年开始,包括BAT、京东、美团、滴滴、小米等互联网、硬件巨头涌向了中台的蓝海,让中台成为企业服务领域的焦点。2019年伊始,资本市场的融资热度传递给公众,中台的概念开始普及。中台热度从高峰回落,符合规律,但是否意味着,中台热开始退去了呢?

其实不然,这一领域的融资仍然在继续。

包括云徙科技、商越、渊亭科技、数列科技等等厂商都在今年获得融资。来自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数字中台市场规模约22.2亿元(人民币,下同),2019年预计达到52.2亿元。

巨头看好,再加上,企业发展客观规律、企业需求增长,有理由让人相信,建设中台是大势所趋,亦是优化组织结构、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

来龙去脉

既然,有中台的概念,必然也会有前台与后台,中台是相对于企业的前台、后台业务而言的。企业前台,顾名思义,指不同“系统”最前端的平台,能够直接接触到客户的界面,譬如,网页、APP产品。后台则指,企业核心的资源、计算集成管理系统。

中台意味着,前台与后台的“缓冲”地带,把各个前台的资源、数据通过统一的大平台,整合到后台计算系统上。同时,中台的形式、范围极为广泛,数据中台、业务中台、技术中台、AI(人工智能)中台、研发中台、应用中台、组织中台......每一家企业建设的中台不尽相同。

其实,中台是国内企业服务市场的“特色”词汇,包括AWS、微软、谷歌、Oracle、Salesforce等海外巨头均没有明确地提出“中台”概念。

一切,源于一次到访。

2014年,马云参观了芬兰的游戏公司Supercell,深受触动。同Supercell(超级细胞)名字一样,Supercell采用统一的技术平台,通过小团队“作战”的方式,大幅度提高组织效率,诞生了多款爆款游戏,日活过亿。

抛开Supercell企业本身包容错误、崇尚技术的企业文化,更重要的是,这种大平台、小前台(团队)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帮助企业节省了资源,可以快速地根据市场风向进行迭代、调整业务。

一方面,Supercell这种企业运行方式、管理理念,非常新颖;另一方面,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在不断扩张业务时,各种内部架构问题阻碍着企业运转。

譬如,2015年以来,阿里巴巴不断进行架构调整,适应“大中台、小前台”战略,让中台服务于核心业务。2012年,淘宝商城正式更名为天猫,淘宝、天猫、聚划算这些业务类型相近,数据、研发、运营等却互相独立。时间一长,弊端非常明显,造成资源重复建设,业务反馈慢,业务群之间沟通壁垒深。

当然,这是一些大企业,甚至中小型创业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

缓冲地带

Redbooth平台数据显示,中型公司(51-5000人)效率最低,中型公司正在成长,需要协调的事物较多。大型公司(5000人以上)与小型公司(1-50人)效率相差无几。

而大公司效率低,无外乎层级设置过多,平行部门互相掣肘。2017年,《哈佛商业评论》一项调查显示,每年美国公司因组织阻力造成的损失多达3万亿美元。

除了运营效率,还有业务与后端业务支撑矛盾的问题,前端市场发生了变化,需要后端支撑系统的支持,如果后端系统有冲突,是无法响应客户需求的。我们知道,互联网迭代速度之快,“太慢了”,意味着错失机会,失去客户,失去市场。

举个例子,腾讯在第三次架构调整前,不同部门之间沟通效率低,不愿意互相配合。架构调整以后,不同业务打散了,医疗、交通、社交、安全等业务有了统一的接口,外界、内部通过接口对接去协调后方的资源,避免业务重叠、边界不清晰。

所以,企业服务端新风口的出现,归根结底在于解决企业业务单元共享、重复使用、随时调配等问题。中台为组织效率、资源而生,同时,不同的中台也有不同职责与作用。观察市场上企业中台的建设情况,会发现,中台建设与企业战略密不可分。

阿里巴巴业务繁多、有重叠,不同部门产生大量数据,相近项目或重复建设、重复调用资源,因而,数据中台、业务中台是阿里巴巴的主要调整方向;腾讯面向产业互联网,不同产业需要统一的技术支撑,所以技术中台符合腾讯的战略定位;百度则主要是AI(人工智能)中台,从智能云、自动驾驶、智能硬件到APP、网页搜索业务均需要AI平台的支持。

国内市场也出现了不少“中台”型创业企业,侧重点也不尽相同,譬如,有的打造企业数据闭环,建立数据为核心的企业中台能力;有的则侧重于营销业务领域,数据+业务双轮驱动的中台能力......

具体而言,业务中台:为沉淀、搭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有产品、内容、营销、生态等各个方面;数据中台:为处理企业不同业务数据割裂、标准化的问题,挖掘、分析数据价值;技术中台:解决企业业务通用技术、基层基础设施技术的能力。

尽管,中台市场异常“喧嚣”,不少行业巨头、创业公司都进行了布局,但“跟风”带来的问题也显而易见。

面临的问题

首先,一家企业是否需要建设中台,需要评估。评估的标准无非是,建设中台前与建设中台后,企业各项业务是否敏捷化、行业化。特别是,以技术为导向,快速成长型企业、业务条线较多的大型企业,中台的作用比较明显。

而目前,不少企业的现状是,对自身业务场景理解并不清晰,并且建设过程中,还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表现具体为,一是,企业对自身业务定位模糊;二是,中台服务方面,对客户业务场景不了解,导致搭建的中台在客户方的业务场景中无法运转。

理解业务是搭建中台的前提。以数据中台为例,搭建数据中台首先需要梳理清楚企业业务,完全脱离业务场景的数据中台,没有意义。而数据中台建设中,单一的企业数据是不够的,需要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数据共享、互通,才能做出好的数据模型,形成良性循环。

其次,由谁来牵头、推动中台建设。建设中台是一项系统性、长期的工程,是从上到下的“变革”。所以,中台不仅仅是CTO等的职责,必须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一把手来推动执行。并且,中台需要时间不断调试,企业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进行磨合。

第三,中台需要与企业战略相互支撑、相互融合。业务以营销为主的企业,中台要侧重于客户洞察、客户分析、客户回流等情况;以供应链为主的企业,中台要侧重供应链质量管理等;以研发为主的企业,中台应侧重于基础技术、新技术的研究。

第四,中台需要积极、主动的定位。由于中台距离前端业务比较远,长期远离一线,或造成对业务的不了解,长期下去,将会处于团队“被动”、边缘、鸡肋的位置。

所以,中台需要对前端业务有所有了解,又能帮助团队业务实现闭环。毕竟,在前台、后台之间,多出中台,尽管资源集中了,但无形之中增加了前台、后台的沟通成本。

当然,中台建设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不少企业依靠“强”中台成功了。

今日头条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嘉御基金创始合伙人卫哲曾公开称,“今日头条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今日头条是互联网公司中率先实现强中台的公司。”

PC时代,人与机器是分开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与机器开始走向融合。这也是,PC时代,没有引起组织出现大规模的变化的根本原因。“中台”的诞生,无疑是技术发展的产物,行业的必然趋势。

未来走向

一位行业人士曾表示,大部分企业并没有想清楚具体怎样建设中台。中台面向B端,不同的行业的企业业务需求千差万别,个性化、定制化,是中台未来必然的发展方向。

同时,中台如何更好地支撑企业业务场景,跟业务联系紧密,与产品更好衔接,通过云原生架构支持的微服务,来满足各种复杂场景,也是不同中台创业企业未来聚焦的主航道。

2019年,是中台市场高速发展的一年。2020年,中台发展依然会继续,热度不会褪去,只不过,有实力、重业务场景的企业方能“留下”。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软件网(http://www.soft6.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软件网或昆仑海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任何行业、传播媒体转载、摘编中国软件网(http://www.soft6.com)刊登、发布的产品信息及新闻文章,必须按有关规定向本网站载明的相应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并在其网站上注明真实作者和真实出处,且转载、摘编不得超过本网站刊登、转载该信息的范围;未经本网站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网站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昆仑海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