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修改许可协议这一劫,开源数据库MongoDB能迎来“桃花运”?

[摘要]作为全球排名第一的NoSQL开源数据库,MongoDB在修改许可协议后,如何跨过云服务这道坎?
诞生接近五十年的数据库世界正在上演一场改朝换代的大戏。
 
一方面,传统的商业数据库系统,虽然占据着不小的市场份额,但是系统数量减少,增高乏力,排名靠前依然是Oracle、SQLSever、DB2、MicrosoftAccess这几个老面孔。
 
另一方面,开源数据库数量逐渐增多,种类增加,应用扩大,与商业数据库几乎达到平分天下的程度。
DB-Engines发布的最新的商业数据库与开源数据库发展趋势
 
在开源数据库不断增长的同时,开源公司上市融资越来越多,但是在开源许可下,如何实现盈利,实现更健康的发展,则成为开源数据库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
 
2018年,全球排名第一的NoSQL开源数据库MongoDB突然修改许可协议,引发了业界恐惧。
 
不少国家竟然把开源软件修改许可协议,列为软件产业发展的一大风险,引发全球相关用户的恐慌。
 
那么,MongoDB为什么要修改许可协议?如何能重新获得用户的信任?又如何服务更多的云用户呢?
 
1.纳斯达克上市,股价增长6倍
 
MongoDB并非芒果的意思,而是源于Humongous(巨大)一词。
 
MongoDB成立于2007,总部设在纽约。起初,公司名字是10gen,目标是利用开放资源组成一个服务性质的云技术平台,让处理运营产生的数据更具效率。
 
后来几个创始人发现这条路走不通,便开始探索开发文档式的数据库,这也在后来成为了公司的标志性产品。在2013年,公司正式更名为MongoDB。
 
MongoDB是一个文档型数据库,使用的是二进制JSON的BSON文件格式。MongoDB公司拥有这款产品的IP——知识产权,之后MongoDB就开源了,成为开源软件。
 
MongoDB的发展如日中天。2017年10月20日,MongoDB在纳斯达克上市,当日收于32.07美元,比24美元的IPO价格高出34%。
 
此次IPO为该公司完成融资1.92亿美元,估值约为11.8亿美元。到当天收盘时,该公司的市值约为16亿美元,与两年前融资时的16亿美元估值相同。
MongoDB首席财务官MichaelGordon放言,MongoDB在数据库系统这个市场大有机会取代IBM和Oracle!
 
MongoDB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13,000余个客户。官网上列出了很多企业用户的名字,MongoDB的使用场景和用户颇为广泛,包括SAP、EA、迪士尼、ebay、FourSquare、Facebook等。在国内,MongoDB不仅在淘宝、京东、大众点评等互联网业务中使用,还在一些国内银行和汽车造业中使用。
 
作为开源软件,MongoDB数据库平台提供7000多万次下载服务、100多万个MongoDB大学注册。
 
MongoDB在打破2019财年第四季度的盈利预期后,其股价于飙升。最新股价达到149美元,总市值更是达到84.27亿美元。
 
2.修改许可协议,想杜绝不劳而获
 
与关系型SQL商业数据库最大的不同,MongoDB数据库被热捧源于NoSQL或非关系型数据库日益成熟,ForresterWave认为“正在从支持简单的无模式应用转变成为财富1000强客户处理关键任务的数据平台。在全世界,有半数的数据和分析技术决策者都已经或正在实施NoSQL平台。”
 
MongoDB的数据库产品长期位列NoSQL数据库第一,在包括全球主要的商业数据库在内容,MongoDB也位列全球十大数据库之列。
 
作为一个各方面表现都还不错的开源文档型NoSQL数据库,MongoDB一度苦于一个问题——虽然很受欢迎,包括AWS、IBMCloud、Scalegrid和ObjectRocket等云计算厂商也都借由其为客户提供服务而赚得盆满钵满,但MongoDB却远未能实现同等程度的收益。
 
面对利益侵占失衡,MongoDB最终选择修改了开源协议。
 
媒体报道,2018年10月,MongoDB将其开源许可证从GNUAGPLv3切换到ServerSidePublicLicense(SSPL),即服务器端公共许可证,适用于其MongoDB社区服务器的所有新版本,以及先前的所有补丁修复版本。
 
GNUAGPLv3(AGPL)许可协议要求任何想要修改且将MongoDB作为公共服务运行的公司都必须将他们的软件开源,或需要从MongoDB获得商业许可。
 
新许可的唯一实质性变化是明确要求,任何试图以服务形式开发使用MongoDB的企业机构,都必须将其提供相应服务的软件向社区开源。
 
MongoDB首席信息官兼联合创始人EliotHorowitz表示,SaaS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为培育一大波全新、出色的服务器端开源软件提供了难以置信的机遇。不幸的是,一旦某个开源项目引发关注,那些没有开发出该软件的云厂商便轻易地从中汲取所有价值,但却对开源社区毫无贡献。我们希望,新许可协议能够激发更多的项目,并为开源创新保驾护航。”
 
MongoDB总裁兼首席执行官DevIttycheria说,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们在研发领域投入了大约3亿美元,以向每个人提供现代、通用的开源数据库软件。借助服务器端公共许可(SSPL)所带来的保护,我们将继续在研发领域的投资,从而进一步促进开源社区的不断创新和价值实现。”
 
对于“MongoDB”的变节,市场起初的反应很激烈:
 
英国《卫报》正式告别MongoDB,完成了向PostgreSQL的迁移;
 
RedHat移除MongoDB,Fedora、Debian亦在其列,等等。
 
同时市场上出了两个竞争对手。
 
AWS向MongoDB开战,推出MongoDB替代版DocumentDB,正面反击开源协议迁移决议。DocumentDB的云计算软件,与MongoDB展开直接竞争,导致MongoDB公司股价大跌。
 
市面上能够公开看到的竞争产品还有微软的DocumentDB。这个项目微软秘密开发了很多年,2014年开始公测,2015年发布。
 
DocumentDB和MongoDB比起来,主要的特点一是各方面自动化做得比较好,二是微软宣传的会更加的可靠安全,三是它提供了SQL作为查询语言,并使用了JavaScript的类型系统。
 
DocumentDB推出以后微软又继续推出了兼容MongoDB的API。微软于2017年在Build大会上把DocumentDB升级成为CosmosDB。这个新DB号称支持更多的数据模型,并且有更好的全球延展性。
 
大家对DocumentDB的主要顾虑集中在这个产品是在Azure平台上的Hostedservice,并非是一个独立的产品。如果用了DocumentDB,那等于是绑定在微软的云服务上了。
 
对于MongoDB而言,这段阵痛期还将持续多久犹未可知。但是市场有声音说,云厂商巨头从流行开源项目中获取的收益竟远远超过开发和维护这些项目的贡献者,这个局面无疑是令人沮丧的。
 
3.与阿里云合作,迈出服务云用户的第一步
 
在修改许可协议后,如何服务更多的云用户,将成为MongoDB业务增长最核心的因素。
 
数据库上云成为了云计算公司的共识。目前云计算公司,不管是国外的AWS、微软Azure,还是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青云等都大力度推出云数据库服务产品,涉及自研数据库、托管数据库服务、数据迁移服务、数据仓库、缓存服务等,覆盖的数据库类型越来越丰富,覆盖企业级场景越来越多,安全服务能力也不断增强。
 
但是在NoSQL数据库中,MongoDB排名第一,业界最受欢迎的开源数据库之一。
 
如果策略得当,云服务商和用户还是会欢迎MongoDB。
10月25日,全球排名第四的公有云服务商阿里云与MongoDB在北京签约。最新版MongoDB4.2数据库产品正式上线阿里云平台。目前,阿里云成为全球唯一可提供最新版MongoDB服务的云厂商,双方合作打通了企业在云上使用最新版开源数据库的通道。
 
MongoDB在中国特别受欢迎。中国是MongoDB下载次数最多的市场,达到700万次,占到全球10%。因为双方达成战略合作,能发挥各自技术优势,消除相关成本,用户将享受到比以前性能更优、成本更低的数据库服务。
 
据介绍,阿里云是国内最早提供MongoDB服务的云厂商,提供完全兼容MongoDB协议的云托管数据库服务,基于飞天分布式系统和高可靠存储引擎为阿里云客户提供多节点高可用,弹性扩缩容、容灾、备份恢复、性能优化等多项企业级服务能力,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游戏、物联网、金融、物流等行业。
 
同时,阿里云开放标准与开放生态并没有变化。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智能数据库事业部总经理李飞飞表示:“开放代表云计算的未来,阿里云数据库持续支持开放和标准的生态,积极回馈开源社区。通过与MongoDB合作,我们将更好地满足各行业对云数据库的多样化需求,让云上用户、社区用户都能受益,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助力客户业务腾飞。”
 
另外,在云数据库服务方面,阿里云依然坚持自研道路,形成开源合作与自研协同发展之路。阿里云拥有国内最丰富的数据库产品家族,涵盖自研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分析型数据库AnalyticDB以及各类开源数据库等。目前已有超过40万个数据库迁移到阿里云上,涵盖金融、电信、制造、物流等领域的龙头企业。
 
MongoDB与阿里云的合作,成为修改许可协议后,服务云用户的一个良好开端。
 
这种合作能否为其他修改开源许可协议的开源软件进军云市场提供一个示范呢?
 
我们将拭目以待!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软件网(http://www.soft6.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软件网或昆仑海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任何行业、传播媒体转载、摘编中国软件网(http://www.soft6.com)刊登、发布的产品信息及新闻文章,必须按有关规定向本网站载明的相应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并在其网站上注明真实作者和真实出处,且转载、摘编不得超过本网站刊登、转载该信息的范围;未经本网站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网站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昆仑海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