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CEO黄超:从数字化转型4大阶段,看中国企业转型

[摘要]12月12日,由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组委会主办,中国IDC圈、CloudBest承办的第十三届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简称 IDCC2018 )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12月12日,由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组委会主办,中国IDC圈、CloudBest承办的第十三届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简称“IDCC2018”)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作为国内数据中心和云计算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标志性盛会。本届大会以“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工信部和信通院的领导与专家,以及来自运营商、互联网、数据中心、云计算等多领域多行业的企业高管、嘉宾、媒体。与会嘉宾们在大典现场,共话数字经济时代,探讨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新技术、新实践、新趋势。

会上,中国IDC圈CEO黄超为大家带来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下的IDC发展机遇》的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未经本人核实):

微信图片_20181212114712

中国IDC圈CEO黄超

大家好,我是中国IDC圈的CEO黄超,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方我非常感谢各位的到来。我们一直坚持像在座很多IDC行业有情怀的从业者一样,我也是一个非常有情怀的从业者,这12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搭建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同时今天我也借此机会给大家分享我们对未来的一些思考。

经历了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对于我们传统行业来说,现在是一个转型的必经之路,需要走这么一条路。对于IDC服务商而言,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机遇同时也是一个挑战,我们怎么样抓住这样一个机遇,并且能够规避这中间的风险,就需要了解数字化转型到底意味着什么,现在中国企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什么样的阶段。政策层面到底怎么样,以及我们会面临什么样的场景,我们怎么跟IDC行业结合。今天我也给大家分享这样的内容,吃饭之前给大家一些思考和启发。

如果我们要脚踏实地,我觉得我们先得仰望天空,想要站在风口就得知道风从哪里来、风有多大。首先我们从全球的视角来看一下整个数字化转型,我们对于全球范围的历史数据做了一些分析,我们把数字化转型分为了四个阶段:

1、概念阶段:在这个阶段国家开始做一些战略层面的制订和推进,高校、科研单位开始做一些人才储备和发展模式研究,厂商开始做服务和产品理念的设计打造。企业的IT基础设施开始做一些改造,并且企业开始研究一些基于新兴技术的商业摩擦。

2、产品阶段:这个阶段国家开始做一些具体政策的制定和案例的试点。厂商产品线逐步完善,厂商开始建立自己的服务团队,企业开始尝试将我们的业务往SaaS、IaaS上面迁移。

3、平台阶段:这个阶段企业数字化程度可能超过50%,IT部门跟业务部门已经完成了比较好的架构融合,这时候企业内部开始形成数据的闭环系统,开始做一些数据的洞察。

4、生态阶段:这个阶段,国家、行业、企业层面都已经达成了一定的共识,数据的采集、流通、洞察都在各方形成了一些标准和规范,有了共同的意识形态。这张图里把全球、美国、中国的数字化程度拿来做对比,中国的企业目前主要处在产品的阶段。而美国相当大比例的企业都已经步入到了平台的阶段和生态的阶段。这个数据对我们理解接下来中国未来的IDC基础设施的发展节奏非常有帮助。

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中国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间的一些关键点,一个是92年开始的国有企业ERP的改造,一个是到2015年我们都熟悉的互联网+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和普及。引发了像云计算、大数据,这种广泛的运用,一直到今天。现在我们看到各行各业都开始努力尝试做、主动做数字化转型的探索,除了漫长的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间我们经历了很多新的技术,也淘汰了很多技术。然而,最终能够沉淀下来而且与我们在座各位有密切关系的就是IDC和云计算的技术,企业如果在转型中没有经历数字化、云化的过程,我们说这个企业可能还没有进入转型的过程。

从国家层面,数字经济现在也是一个重要的国策,这五年来国家出台很多相关的政策,这些政策都在引导和完善对于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政策,比如智能制造等重点行业的云计算大数据的发展指导,还有十九大有关国家大数据的发展战略,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这些对IDC和云计算产业的活力起到了极大的激发作用。

整个中国数字经济市场的发展还是很有成效的,过去十年时间整个市场规模增长将近十倍。这里快速看一组数据:中国数字经济在GDP的占比,去年数据接近33%,几乎每年有3%的增长速度。另外一个数据是iGDP的占比,互联网技术在GDP中的占比,中国iGDP的占比现在已经超过了平均水平,而且我们发现iGDP的增长和IDC产业的增长是相似的,而且几乎是同步的。我们IDC整个基础设施的增长是iGDP增长的基础条件。

简单看一下数字经济在各行业的情况,我们一定要看行业,一是数字经济在三大产业中的增加值,服务业中是29%,工业17%,农业6.2%。逐步看一下各个产业的数字化转型。第三产业服务业是我们最熟知的,像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网络文化、科技金融等等这些行业的快速增长,在座各位也都见证过整个产业发展的过程。另外一个是工业,这是工业未来几年的大趋势,而且工业的数字化转型这几年也是非常有成效的。一是智能化生产,用新一代的数字技术改进生产的管理、服务流程。第二是做一些个性化定制,依托互联网、依托智能工厂平台的建设,把用户多样化的需求转化为大规模的小批量的、个性化生产的排单。第三个是网络协同,利用工业互联网和工业云平台发展企业间的研发设计协同、供应链协同等等这些模式。

第一产业农业,农业生产现在的数字化水平比较低,主要因为整个农业生产装备投入还是不足的,我们国家还是以小规模农户生产为主的生产方式,比较难以支撑现在的信息技术装备,所以农业领域可能还需要漫长的路要走。

从IT架构层面横向看分为三个层次:1、物理层,主要由传感器、网络和其他基础设施设备构成的,负责数据的采集、传输、生产、执行等等。2、平台层,平台层提供数据的存储计算,主要由像云计算的平台、大数据的平台构成。3、数字层由各种应用产生的各种数据汇集成我们的数字资产。

这三个层次与我们三个行业进行结合,让我们的数据在各个行业中间流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信息物理的系统,使我们行业间能够有个很好的协作。比如前段时间一直提互联网+,也是基于这样一种模型和原理。我们看到的各个行业,三个层面信息系统的结构,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模型挖掘到各行业差异化技术的需求,相信这也是这个行业从业者最需要具备的一种能力。再回过头来看一下,刚才讲到平台层,我们国家在平台层也有很多政策。大概统计了一下,近三年来,从国家部委和国家层面有20多个政策,如果各位有兴趣可以到外面有个展台,领取完整的政策书录。

这里简单看几个:1、云计算三年发展行动计划,它是在引导政府和产业投入技术研发、集中突破一些核心的技术,降低成本,给行业里面的加速提供一个快车道。2、数据中心的应用发展指引,这也是今年推出的,对于引导供需平衡,优化供需双方的资源投入也是非常有效的。3、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这个是从国家的层面,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地方政府层面对于推动企业上云特别是我们的国企,地方的包括央企国企等等上云的示范,这个对于整个市场各行业的上云意识是很好的一种激活的方式。

技术的层面,刚才讲的是政策层面,我们看看技术。云计算的很多技术现在已经逐步进入成熟的阶段,比如这里面像能耗管理技术,这是全行业都在努力的,无论是从数据中心的能耗还是从主机设备的能耗,还是从应用、芯片等等都在工件能耗的问题。比如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是云计算最核心的重要技术,它是我们提供基础架构层面重要的支撑。虚拟化也是我们像弹性、低成本的基础,这些技术难题都在被一个一个的攻克,同时也有一些新的技术逐步提出来,这些技术为我们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很好的保障,这也是IDC行业走向成熟的基础条件。

前面看完政策层面和技术层面,我们也来看看市场层面的情况。IDC产业从起步到今天一直是在快车道上发展的节奏,市场规模也经历过几次关键点,一个是在2006年,由于宽带的提速和互联网应用的兴起,在IDC资源的供给和需求侧,IDC迎来了一波快速的发展,在座很多都经历过这一波浪潮。2013年底,IDC牌照暂停这么多年重新开放,大量行业外资本进入IDC行业,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所以从供给方也给我们提供了行业发展必要的条件。同时,在应用端4G牌照开放正式商用以后,大量互联网应用开始爆发,互联网的内容提供商也快速发展。2014年,整个云服务商也开始大规模增长,国外很多服务商在国内落地,刺激了本土的服务商快速发展。

下一个七年,随着5G的商用,随着物联网、工业互联网、AI等等技术逐步普及到各行各业,在我们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我觉得IDC会迎来一波新的浪潮,而且这一波增长一定是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大规模实施的过程中。

各个行业在转型过程中哪些是IDC和云计算最直接的,哪些是最先行的,数字化转型是自上而下推进的过程,我们先从应用场景入手再到基础设施层面的改造,一直到整个产业的落地,各个行业的差异都比较大,对于运营需求都不一样。比如像政府层面落向智慧城市、平安城市、数字政府这些,优先的是公共事务方面,电子政务、民生保障、安防这些的应用,教育行业里面对于在线教育、校企间的互通、社会教育资源的共享等等这些都是比较热门的需求。像能源、交通、公共服务领域,这些我们IDC的服务商都切入的比较早,现在比较热门的像智慧灯杆、能源互联网应用等等大家都接触过,企业方面像车联网、新零售、工业互联网物流这些大家都身在其中,感觉得到这一波爆发的势头。

既然这一轮转型是传统行业转型的数字化浪潮,那么和之前数字经济的转型还是有差异的。按照之前提到的,数字经济的模型IDC也要转变,适应传统数字化浪潮转型的需求,也就是说按照上一阶段积累的IDC成熟的经验或者我们的一些资源,可能在未来并不是优势,怎么去拥有面向未来的优势呢?可能有几个方面需要思考。一是比如传统的IDC应该从原来做信息对称的圈圈里面跳出来,应该果断的有序的放弃掉那些诱人的资源转售的业务或者单纯资源型的业务,开始做一些投资和建设,建设一些面向传统客户、传统行业的客户或者符合传统行业客户的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

第二,我们需要打造一个好的生态合作伙伴平台,在上一波互联网客户的时代,IDC公司的主要合作伙伴就是运营商,在传统的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我们可能不仅仅是需要运营商,还需要更多在其他行业领域、其他专业领域中间有优势的合作伙伴,和他们一起面对客户,共同服务客户,并且能够更好的服务客户。所以我们需要搭建一些自己的合作伙伴生态。

另外对于一些具体的点,今天包括明天有很多这样的内容分享,里面涉及到边缘计算。边缘计算这几年发展是很快很热门的,各种各样的应用场景很多,但是整体发展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原来有人提CDN企业,就是很好的可以借助自己原来分布式的节点改造为边缘计算节点,建立一个边缘计算能力的服务平台在上面衍生更多边缘的应用,开辟新的业务线,这也是一种新的方式。但实际上不仅仅只是这些,因为边缘计算的需求很丰富。应用场景也很多,它的链条也是很广的,像物联网技术的成熟,5G未来的商用对边缘计算已经打好非常好的基础了,所以在座的各位需要积极关注这些。比如说像自动化运维,现在随着大型数据中心规模化的部署,特别是在偏远地区、气侯适宜的地方部署大型数据中心,但是这些地方往往运维人才是缺乏的,不是说运维人才不够,而是运维的水平问题,这些地方的人才结构是落后于现在的新技术发展的,未来运维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物联网这些越来越成熟,原来很多亚设备都会激活上限,这样对于自动化运维这件事情做起来会更容易。

同时未来我们也可以想象得到,未来整个数据中心保障级别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像液冷,数据中心的散热和节能也是我们一直研究的不可回避的问题,从早期的机房到现在的云数据中心我们发现基于房子和柜子的能、热量越来越大,而且我们对于区域温度控制的要求越来越精密,如果面对未来我们的边缘时代人工智能时代高功率的设备大规模的部署,高密度计算的应用普及以后,传统的空气散热的方式,热媒可能不能满足不能承载了,就需要一些新的技术应用。像液冷技术是这几年来大家接触比较多的,相对逐步的成熟。但是液冷对于数据中心也是一个挑战,前面也提过了,可能对于未来,液冷机房不是基于现在传统的建筑结构的数据中心了,当然这里面多一点思考对大家来说可能也是一些机会。

另外像服务出海,今年我们做了很多这些方面的工作,在全球不同区域的数字化进程是有差异的,但是我觉得最幸福的是不同区域的数据化转型,它的路径几乎都是相似的。所以我们从领先的区域里面学来的优秀的比如IDC建设、运营、管理的经验不仅仅可以用于本土市场的提升,我觉得可以把它逐步输送到下一个未来的市场,比如说东南亚市场。

这些内容只是抛砖引玉,因为今天这两天的会还有20多场分享,希望大家不要错过这波浪潮。时间关系今天的内容就这么多,这个内容是出自我们的科智咨询机构,也是IDC圈产业研究中心的,我们擅长的是数据中心云计算等市场研究和战略咨询,服务过很多行业的客户,非常希望跟各位专家一起探讨交流,一起推动行业的发展。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