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虚拟化到数字转型基石,VMware的变与不变

[摘要]如果我们近距离去观察VMware这家公司,就会发现这是一家一直处于渐变过程的公司。但这种渐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一场突变。于是,一家
如果我们近距离去观察VMware这家公司,就会发现这是一家一直处于渐变过程的公司。但这种渐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一场突变。于是,一家单做虚拟化的公司就一跃成为混合云领域的强者,而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也成为它新布局的一部分。为了解析这种变化,我们走访了VMware全球高级副总裁、存储与可用性业务部总经理李严冰博士。

蜕变的进程

作为一名加入VMware公司长达十年之久的老员工,李严冰谈起这种变化,可以说是感概万千。

她介绍到:“时至今日,VMware公司的产品线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也就相应地形成了几大技术超能力。从云业务,到移动业务、物联网业务、人工智能业务,甚至是区块链业务,在这些方面,VMware公司的战略都落地了,并且在市场上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VMware全球高级副总裁、存储与可用性业务部总经理李严冰博士

但在十年前,李严冰回忆了当时的场景:“2008年,VMware公司CEO Paul Maritz刚刚接任,就提出了Cloud Federation的概念。当时能够完全理解这一概念的人并不多,因为当时云计算也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但到了今天,我们再来看这个概念,就会发现它的实质:VMware系统化提出了混合云和多云的理念。混合云是基于共同的基础架构和共同的管理环境实现的一个混合云场景,但是多云的场景下,因为很多客户对基于vSphere之外的原生云环境也有需求,在这方面我们也推出了一系列战略和服务。这样演化出来,就形成了一个包含多云的混合云架构,并且在其中还要保持一致性,让任何云、任何应用和任何设备都可以无障碍地运行在这个大的云架构之中。当年大胆的设想,已经在用户的实际应用中变成了现实。”

有了成功的战略,距离成功有多远,就要取决于执行的力度。而在执行力度上,VMware公司也展现出少有的力度。当VMware vSphere成为明星级产品,变成一头大现金牛之后,VMware公司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愿景得到了有力支撑,类似于vSAN等产品的研发也开始处于准备阶段。Pat当年可绝不只是想要研发一个虚拟化存储产品这么简单,而是想要vSAN和vSphere一样,成为一个完全自主研发的、自生的十亿美元的业务。当时VMware还是EMC公司的子公司,EMC是世界上第一大硬件存储公司,而vSAN却在做软件存储创新。从中不难想见,当时的vSAN研发团队承受了怎样的压力。但李严冰却选择了坚持,VMware同样选择了坚持。于是,当年Pat提出的vSphere之后,先是管理,然后是桌面虚拟化,再往后是网络、存储、云,一个大愿景之下的小愿景,一个接着一个地实现了。

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辛,李严冰坚持认为,就是到了今天,vSAN同样面临着各种挑战:“我们最近发布了基于亚马逊公有云的弹性vSAN,这是一个不同以往级别的游戏。我们原来虚拟的是本地磁盘或者是SSD,现在变成了虚拟云存储。而云存储性能上有很多不可预见性,因为它本身也是一个虚拟的存储环境。所以我们如何去克服云存储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然后又要利用vSAN带给大家一个非常可预测的IOPS的用户体验,我觉得这其实是蛮有挑战性的技术。但我们在今天也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把这个也做出来了,而且客户现在的反馈还是非常棒的。”

VMware依然是一家创新型公司

十年来,VMware一直有着不变的愿景和执行力度。但VMware的战略却已经开始发生变化,这就是为补齐产品架构,加大了收购力度。而这样一来,新并购的产品与原有产品如何融合,原有的自主研发是否会被更多的收购所替代,这些都成为了新问题。就这些问题,李严冰一一做了回答。

她表示:“VMware新近收购了一些公司,这些公司都做着非常前端的工作,但规模并不是很大,像Heptio也就是几十个人。与之相比,我们有几千人的研发人员,还是公司的研发主流。我们在历史上也有过类似于AirWatch这样的收购,这是我们进行的比较大的一个收购,因为它不仅技术领先,同时也是业务领先。而象CloudHealth、Heptio之类都是进行的技术收购。很多工作并不是说我们收购了就结束了,而是和我们的产品、技术深度集成。还有一些大手笔收购,我们的收购是在他们的产品还没有上市之前,还没有完成产品化的阶段进行的,这样大部分的研发工作就还是要在后续阶段完成的。”

李严冰强调:“VMware高度重视创新的理念,是不会变化的。”

云计算的业态是用户选择的结果

今天,提到混合云,我们往往就会联想到VMware。但是,从私有云到公有云,谁会笑到最后的答案,似乎一直处于一种纷争的状态。这样,身处其中的VMware,又做何感想呢?

李严冰给出了问题的答案:“我们必须看到,像亚马逊这样,体量达到几百亿的公有云公司,其业务也还处于高速成长期。同时,亚马逊现在也想把技术向私有云发展。多云的结构应当说是用户的选择,在用户看来,多云的架构中就包含了公有云和私有云,同时,用户也有公有云和私有云结合的需求。公有云的厂商会发现,用户选择你的原因,并不只是你的公有云做得好不好,而是你能否支持多云的架构。这其中一个最本质的原因,是用户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转型之后数字化资产就变成了用户的核心资产。出于对核心资产把控的需求,用户不会放弃私有云。云计算厂商一定要看到用户的这个需求,才能够真正取得市场的成功。”

具体来说,李严冰解释说:“要看到用户需求的本质。像公有云有一致性、简洁化等很好的应用方式,而有时候客户放到私有云的环境中时,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进行调整。所以公有云的技术并不是简单地直接翻刻,肯定还要针对私有云的场景做更多调整。比如我们把整套的VMware Cloud Foundation放到云里面,也不是直接放进去,也是做了很多针对云的调整。”

今天,我们在近距离观察VMware的成功时,就会发现:除了超前的战略和强大的执行能力之外,能提前感知用户需求,也是它成功的一大因素。这样,对于用户多云需求的感知,完全可以称得上是VMware成功中最重要的因素了。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软件网(http://www.soft6.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软件网或昆仑海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任何行业、传播媒体转载、摘编中国软件网(http://www.soft6.com)刊登、发布的产品信息及新闻文章,必须按有关规定向本网站载明的相应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并在其网站上注明真实作者和真实出处,且转载、摘编不得超过本网站刊登、转载该信息的范围;未经本网站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网站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昆仑海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