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用户体验认真做好产品 360手机2017年销售增速迅猛

[摘要]元旦一过,各行业都在忙着总结2017。昨日,在CCTV-2财经频道《消费主张》栏目播出的2017消费报告显示,在2017年手机销售增速榜单中小米、华
元旦一过,各行业都在忙着总结2017。昨日,在CCTV-2财经频道《消费主张》栏目播出的2017消费报告显示,在2017年手机销售增速榜单中小米、华为、OPPO位居前三,新晋品牌360手机超越夏普、诺基亚、HTC等老牌手机厂商跻身榜单前十。

回顾2017年,360手机取得了相当可人的成绩。618期间,360手机销售额表现出众,超过了锤子、魅族等一众厂商,排在国内品牌第四名,被视为今年618期间的一匹黑马。双11当天,国内手机品牌销量top4,位列荣耀、小米、华为之后。“双12”当天,360手机两款N6、N6 Lite新品在京东首发,随即75秒销量过万,9分02秒破“6·18”全天销售额、27分49秒销量和销售额双超“双11”全天的纪录。同时,在前不久的京东3C文旅2017年度榜单上,360手机与华为、OPPO等品牌一并进入前十。取得上述成绩,与360手机一贯的坚持不无关系。

专注用户体验 注重软硬件结合

安全是360手机的基础。依托360公司十几年来在互联网安全防护领域积累下的深厚技术和经验,360手机拥有庞大的数据库和独家的伪基站识别技术,可有效识别垃圾、诈骗短信,识别精度可达98%。同时推出了深入系统底层的主动安全技术,包括财产隔离系统、隐私空间、双微信、防诈骗、反骚扰、智能管理应用权限,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用户财产和个人信息安全。

除了安全, 360手机的另一个特色是用户体验。360手机总裁李开新曾表示,良好的用户体验是建立在良好的硬件基础上的,只有硬件跟上去,才有可能为用户打造好的软件体验。比如在360手机N5、N5s上,基于6GB大运存,我们研发出来了三个真正有用户体验的功能:Transform、FastZone、infinity。比如在N6、N6 Pro上,基于良好的硬件配置,我们针对游戏玩家研发的游戏加速器功能,通过游戏性能专属优化、游戏免打扰、管理来电等多重措施,打造出更加沉浸的游戏体验。除此之外,还有语音助手、相机助手等等。所有这些软件功能,都离不开硬件支持,因此硬件良好是重中之重,是给予用户良好体验的关键。”

深耕千元市场 打造青年新旗舰

“深耕千元市场不代表放弃高端Q系列,N系列是我们很重要的一条线,这块是我们要坚持做好的。不要急于去展开去做,首先要往纵向去做深,然后再向横向发展。”李开新在接收媒体采访时说道。

回顾2017年以来360手机发布的产品,N5、N5s、vizza、N6、N6 Lite、N6 Pro,这些产品都有着共同的标签——青年新旗舰。N5、N5s将6GB大内存带到千元档位; vizza做到了千元机不将就集众多黑科技于一身;N6三天一充的全面屏手机;N6 Lite快也可以很持久;N6 Pro年度旗舰首款全面屏。

2017年可也说是“全面屏”元年,各大手机厂商也都紧跟潮流陆续推出旗下全面屏产品,价格也是各不相同。从3500元以上的高端产品,到2500元左右的中端市场,“全面屏”产品已遍地开花,对于360 N6 Pro的发布,有媒体称其要以1699元在低端开始收割,将战火延伸到了入门级产品。

事实上,入门级市场,特别是1500元左右的市场,仍然拥有巨大的市场容量。可以佐证的是,无论是京东618还是双11大促中,真正引领销量的仍然是荣耀的6X系列和小米的红米系列,这些产品无一例外的定价都在1500元以下。近日,任正非在华为内部讲话中也提到,不能忽视低端产品的价值。

产品带动品牌 认认真真做产品

2016年,360手机整体销量超过500万台。2017年伊始,李开新的规划是:回归商业本质,认认真真专心做好产品。除此之外还定下了两个目标:1、扭亏为盈;2、有质量地活着。

“一季度,N5上市迎来开门红,从市场声量到销量再到利润,全部创出公司创立以来的最好水平! 二、三季度发布的N5S、Vizza等几款新品,也全部实现了正毛利,销量和利润指标都达到既定目标。”360手机总裁李开新发表全员内部邮件中提到。

在N6发布会的媒体采访中,当媒体让李开新对2017年360手机的表现进行打分时,李开新打出了85分。因为就在这一年,360手机成功实现扭亏为盈,朝着好的方向在快速稳步、快速发展。这也标志着360手机在经过近几年的拓展和布局后,已经完成“自造血”体系的建立。

对于360手机现阶段的出货量及品牌影响力,李开新也有着这非常清晰的认识,“目前360手机品牌处于爬雪山、过草地,小米加步枪阶段,并不会像三星一样疯狂赞助,当品牌认知度还没达到一定量级时打品牌完全是浪费。”目前更多的是通过产品带动品牌,手机厂商年出货量达到千万量级是一个安全门槛,因为达到这样一个量级,才能得到包括整个上下游的供应链的配合,资源的保证,合作伙伴的协助,才有机会开始让品牌带动产品。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