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业务运维的名义,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摘要]文·康翔 From Power to Tech 通常一家成立不足10年,规模不超过200人的To B公司的客户群,往往集中在中小规模的企业,毕竟产品和自身的能
文·康翔 From Power to Tech

通常一家成立不足10年,规模不超过200人的To B公司的客户群,往往集中在中小规模的企业,毕竟产品和自身的能力很难满足大型企业的严苛要求。

某世界500强的知名企业对网络管理和IT运维的要求就非常高,它的四家供应商里面,有三家同样是世界500强,惟有一家是来自中国的“小”公司。

这是非常好的励志案例,说明具备足够竞争力的小企业,同样能够成为顶级公司的Vendor,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机会。

云智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那家公司。作为中国领先的业务运维解决方案提供商,云智慧近期得到了2600万美元的C轮融资,藉此我们得以接近这家行事一贯低调的企业,并与该公司总裁刘洪涛进行了深入交流。

业务运维市场即将爆发

此时,距离云智慧上次的B+轮融资已经过去了18个月。

与TO C类企业不同。对于TO B类创业公司来说,走到C轮融资往往意味着这家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能力得到了市场和投资界的认可,业界认为其发展模式是可持续的,并且回报终会物有所值。

刘洪涛表示,在这段时间里,云智慧实际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云智慧从一家只做产品的企业,升级成为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的解决方案公司。大型企业的IT需求往往不是单一产品,而是在解决方案的层面。真正能够帮助企业解决某个方面而非单一层面的问题,创业公司同样能够得到大型企业的青睐。

其次,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云智慧力推的业务运维解决方案得到了客户和市场的广泛认同。截至目前,云智慧仍是国内惟一扎根该领域的公司。

第三,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历练,云智慧整个公司的团队架构已经比较完整和成熟,具有非常好的客户服务能力,一年来接获的诸多大型客户充分验证了这一点。

对于云智慧来说,现在显然是到了又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业务运维的理念有望成为推动企业长期发展的催化剂。倘若按照武学修为中的描述,当是窥见了“另一个从未涉足的奇妙境界”,而这自然需要更多的资源加以支持。

平心而论,市场对初创企业必然心存怀疑。起步之初,初创企业面临成熟度不够的问题,即便侥幸获得采用,用户也会担心公司的生存能力。然则对云智慧这样的TO B企业来说,走到C轮就表明企业基本不会有所谓的生存风险,更多面临的是成长和发展的问题。

新的一轮融资,使得云智慧可以在服务能力的构建、销售团队的组建等发面有更多的资本,服务好广大客户。与此同时,在技术研发等方面,云智慧也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目前云智慧与很多大客户都签署了长期合作,证明了自身能够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和服务,能够在客户“互联网+”的转型过程中起到积极和难以替代的作用。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客户面临的一个极大挑战,在于转型之后的线上系统和过去多年建设起来的传统IT系统之间有很大的断层,这意味着基础IT对业务的支撑没有办法紧密关联。

云智慧可以帮助客户解决这一痛点,通过领先的业务运维理念及服务,将线上业务与传统IT之间建立起紧密联系,让传统IT也能够良好地支撑和保障线上业务的运转。

此外,此轮融资的意义更在于,这是对整个中国APM、用户体验和运维服务领域的重大利好。此前,国外已经有企业在该领域初获成功,但这是否符合中国企业仍是未知。云智慧的探索实践表明,中国企业界和投资圈认可了这一模式,市场的爆发点即将到来。

从APM升级到业务运维

“整个2016年,云智慧最大的转变就是从APM升级到业务运维。”刘洪涛表示。

对APM大家应该比较熟悉,即便不太了解,只要将这一缩写的中文名称写出来:应用性能管理,就能大致了解其含义。至于业务运维,可能很多人都会感到有些陌生。

这里列举了一个真实的业务场景加以说明。在云智慧服务的某大型企业里,忽然有一天上午十点的线上系统业务量骤降30%,这究竟是为什么?

通常来说,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外部和内部两种因素。外部因素包括价格变化、广告效果、人群定位、客户导流等,内部因素则相对简单——一般是企业的IT系统出现问题所致。

说“相对简单”,其实只是与更加繁杂而难以控制的外部因素的对比。事实上,倘若出现此类问题,IT部门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系统支持人员必须尽快定位问题根源并加以解决。

以上面这家企业为例,看似简单的线上系统背后有十多个子系统同时支撑,后端是多达数百台服务器和几十个应用,到底是系统的什么地方出现问题,用传统的方式去解决无异于海底捞针。

所幸这家企业采用了云智慧的业务运维解决方案。在这里,用户能看到业务发生变化时涉及的关联应用系统有哪些,哪个系统出现了不稳定?更能够细化地分层查验,从前端代码、中间件、数据库、操作系统,到后端的硬件,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问题。

以上就是业务运维平台的一个典型应用场景,它的出发点不再简单地囿于IT,而是更多关注客户的业务,在业务和IT之间搭建起联系的桥梁——这也是与传统运维的极大不同之处。

当然,业务运维平台并不是说只有当业务出现问题时才能彰显其存在价值。日常情况下,业务运维平台会持续优化各种系统,并关注业务层面的数据和信息,譬如用户体验如何,转化率是否提高,流失率有没有降低,订单交易时间是不是缩短了……

这种从业务角度对企业整体IT的深度审视,显然是传统运维欠缺的。借助云智慧业务运维解决方案,企业能够以IT+业务的双重视角制订类似KPI的权值,从而能够洞悉企业实时状况,不断改善企业前端的业务水平。

转型后的云智慧迅速开拓了一系列重要用户。除了部分世界500强企业之外,国内三大运营商集团及省公司都有若干合同在执行,金融领域也获得了长足进步,与一些股份制银行、城商行、保险公司达成合作。在传统的制造业、零售业等领域,云智慧也斩获了一批大单。

在一定程度上,业务运维系统帮助IT部门实现了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的演进,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另外,对广大IT人员尤其是CIO来说,这是一种不打折扣的价值提升,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大可能。

数字化转型的必需

随着经济社会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CIO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参与公司业务顶层的决策,他们的关注点不再是具象的技术,而是泛化的业务与IT的深度融合。

当前在国内,很多大型ICT公司都在谈论如何帮助客户进行数字化转型。这不是偶然,而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殷切呼声。通过业务运维解决方案,云智慧能够帮助客户打通业务和IT的枷锢,顺利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从国外的语义来看,APM已经升级为DPM,这个D就是Digital,表明了它与企业数字化转型之间不可分隔的价值。业务运维的关键在于将业务和IT的逻辑关联起来,打破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各种系统黑匣子。

通过采集整个系统产生的各类数据,包括监控数据、系统日志等,云智慧以大数据技术对之进行梳理,进而重构客户后台系统的业务逻辑和拓扑结构。

与其他大数据公司不同,云智慧关注的不是历史积累的各类数据,而是系统实时产生的数据,挖掘其意义和价值。他很自豪地表示,目前云智慧的大数据处理能力处于绝对领先。

IT运维过去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刘洪涛表示,此前各种厂商在对客户进行说服时,往往拿出的理由是省钱。他认为,省钱不是好生意,帮客户多挣钱才是硬道理。与IT运维相比,业务运维管理有这样的底气和能力,云智慧愿意携手各种企业共同走向数字化转型之路。

凤凰般涅的云智慧为自身定了个小目标——成为全球领先的业务运维解决方案服务商。

这个嘛,我看行。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