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快传为何在双印市场杀出重围

[摘要]很多人都声称在现在的中国,新兴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们已经不具备2000年左右的发展动力。改革开放30年后,人口与市场红利的衰减,让企业与个人的高速成长越发显得后继无力,在BAT的三座大山的阴影之下,任何想要脱胎于它们,独自成长的企业都会受到资本和流量的揶揄。

很多人都声称在现在的中国,新兴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们已经不具备2000年左右的发展动力。改革开放30年后,人口与市场红利的衰减,让企业与个人的高速成长越发显得后继无力,在BAT的三座大山的阴影之下,任何想要脱胎于它们,独自成长的企业都会受到资本和流量的揶揄。

  在这种情况之下,海外新兴市场的未来潜力备受国内外创业者的关注,特别是有着人口和国土优势的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由于它们在互联网时代的增长过于迅速,因此被众多的经济学家们称为全球经济崛起的“双引擎”。如果用人口、技术、市场三个国家潜力判断的重要标准去衡量它们,你会发现2017年“双印”市场的崛起让人难以阻挡。

  50%青年人口:双印市场经济发展基石

  在全球人口大国的排名中,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分别位列中美之后,以12.36亿和2.53亿的人口总量长期保持在全球第二和第四位。据全球人口网的最新数据表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两个国家24岁以下青年人口的数量均占到总人口的50%以上,青年人为主的人口结构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充沛的的动力,也让“双印”市场更容易承载全球移动互联网的未来。

  当然,青年人口的聚集带给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并不仅仅是充沛的劳动力,还有对内容分享和知识获取的渴望。前者是“双印”市场崛起的关键,而后者带给他们无尽的挑战。

  当超过50%的青年群体对于内容分享的强烈渴望,与互联网基础设施不足所导致的低网速现状产生对比,人们发现了一种更为有趣地内容分享手段。

  来自中国的茄子快传(海外SHAREit) ,通过技术的革新使得内容的分享摆脱了网络的限制,不用再去考虑网速,也不用担心网络安全。新的内容链接方式在“双印”市场年轻群体中大受欢迎,超过60%的互联网市场占有率就是最好的证明。

  国际巨头入驻:双印经济增长催化剂

  如果说青年人口的聚集解决了“双印”市场发展的基础问题,那国际巨头的入驻就在“双印”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催化剂的作用。

  在2014年之前,当印度的互联网用户数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互联网用户国时,它的市场潜力就引起了全球互联网巨头的注意。谷歌、微软、Facebook等巨头均选择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者的身份参与到市场的发展之中,Google所推出的免费Wi-Fi设备正以可见的速度在印度火车站点内铺开,预计在未来的2-3年内,印度免费WI-FI火车站数量将从现在的100座扩充到400座。而Facebook在Free Basics被禁之后,随即就开始了名为Express Wifi的新项目,力求与印度本土运营商进行深度合作。

  除了这些耳熟能详的全球性企业之外,中国企业也在“双印”市场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阿里巴巴带动了印度电子商务的发展,小米、华为、魅族等智能手机厂商让“双印”市场的智能手机普及率不断攀高,而另一家来自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企业,茄子快传(海外SHAREit)则通过另一种方式让印度的内容分享摆脱了现阶段网络的限制,使得分享变得无处不在。

  全球性企业的进入,通过技术、思想、投资三个维度为“双印”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解决了未来市场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储备和市场启蒙问题,将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政治、政策和市场打造成更适于全球创业者和投资人的角逐的新战场。

  广阔市场纵深:双印经济发展最大保证

  当企业的未来与国家经济的崛起绑定在一起,市场红利的释放能够让企业迅速成为下一个明日之星。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快速发展和令人期待的商业未来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实,现在中国企业最需要考虑的并不是未来的市场在哪里,而是如何才能更为顺利的切入“双印”市场,享受市场崛起的红利。

  目前,在双印市场中竞争的中国企业不下上百家,不断涌入的企业与倒在路上的企业几乎成正比,激烈的拼杀之后所留下的寥寥无几。在这些剩下的企业中,来自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企业茄子快传(海外SHAREit)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两个国家中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市场普及率,两个国家的茄子快传用户总数早已超过3.3亿,堪称国民应用。

  全球用户超过8.7亿,月活用户超过3.5亿,每日分发文件总量超过6.5亿个,茄子快传经过三四年的发展已经在全球市场中站稳脚跟,特别是在“双印”市场中,很多用户都已经把茄子快传当做是日常生活的必须品和内容获取的最佳渠道。

  现在,茄子快传(海外SHAREit) 已经成长为全球综合性的内容分发平台,完备的推广渠道和较强的品牌粘性使得茄子快传在帮助中国企业进入新市场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这些势必会让中国企业在未来掘取更多的全球经济发展果实。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