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厂商注意了!百度手机浏览器WebAR/WebVR技术已发车

[摘要]Oculus创始人帕尔默 勒基曾经对虚拟现实的未来价值这样描述:每个人都希望幸福,但受到种种局限的现实世界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愿望,VR技术则能够向数十亿普通人呈现另一个幸福,让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拥有少数特权的感受。

Oculus创始人帕尔默.勒基曾经对虚拟现实的未来价值这样描述:每个人都希望幸福,但受到种种局限的现实世界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愿望,VR技术则能够向数十亿普通人呈现另一个幸福,让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拥有少数特权的感受。

对于消费者而言,无论是在现实世界中“抓小精灵”的AR游戏,还是躺在沙发上游遍世界的VR技术,都充满着让人心痒难耐的磁力。但对于智能手机厂商而言,这却是个危险的信号,如果现有设备能力无法快速跟上时代需求,企业如何建立起面向未来的发展远景?

近日,百度手机浏览器举行了一场公开课,其公布的最新WebAR及WebVR技术进展,在满足消费者对新技术场景需求的同时,为智能手机厂商带来了一场零成本跨越未来的创新风暴。

智能手机厂商如何融入移动互联网新生态?

从现实中的情况看,移动互联网正在经历最美妙的时代,无论上街购物还是社交游戏,手机早已是人们与世界连接的最重要端口。但是向往美好的愿望从无止境,被誉为“虚拟现实元年”的2016,蓬勃发展的新技术让智能手机厂商感到压力丛生。即便摩尔定律魔力不再,谁又能保证智能手机颠覆pc这样的更迭不会在智能手机身上重演?

与互联网企业、创业型新技术企业和AR、VR之间天生融合不同,智能手机厂商即便愿望美好魄力非凡,但完全靠自己搭建起横跨软硬件的技术生态体系都极为困难。缺少专业的内核研发能力、无法持续提供安全服务、不能长久保证更新、缺乏软件技术创新能力、缺少大数据能力等都是致命难题。

借船出海,手机厂商才能更快占领AR/VR制高点

WebAR/WebVR的出现降低了AR/VR技术的开发成本,但这件“利好”仍然有其辨证的正反面。正面看有实力的智能手机厂商进入AR/VR领域的门槛变低,反面看,所有厂商与目标的距离都在缩短——这也意味着,速度才是决定力量——谁更快占领VR/AR制高点,谁就是赢家。

仅仅依靠智能手机厂商自主研发,仅浏览器内核的研发就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而且由于商业路径与互联网企业不同,这项研发投入很难看到直接收益,且很有可能在漫长的研发过程中被“友商”用急行军的方式超越,进而赔了夫人又折兵。当年诺基亚对自主系统执着所带来的惨痛教训,相信每个智能手机的后起之秀都会引以为戒。

作为国内互联网企业中的技术佼佼者,百度手机浏览器拥有先进的手机浏览器内核,已进入到T7时代。百度全球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百度手机浏览器借助大数据、安全等方面的完善生态体系,让智能手机厂商对AR/VR的诸多难题变得简单,只需换个姿势切入,借百度手机浏览器个肩膀又彼此扶持,就能将难题变成机遇。

“沉浸式体验”带来手机厂商的“后智能时代”

此次百度手机浏览器的公开课上,谷歌WebVR标准制定者之一,谷歌WebVR技术负责人Brandon Jones与现场连线,以国际化的交流对百度技术给予充分肯定。值得关注的是,WebAR是百度首先提出的技术解决方案,展现了作为中国世界一流科技公司的技术实力。对于智能手机厂商来说,与百度手机浏览器的合作能够极大节省研发周期,用最快的时间获得领先的WebAR/WebVR技术支持,并结合包括百度搜索在内的生态资源,让用户获得当前顶尖的AR/VR体验。

与二维展示的普通智能手机不同,接入百度手机浏览器WebAR/WebVR之后的智能手机,将能够给用户带来三维的沉浸式体验。比如人们不再靠网页选购商品,而能够以“逛商场”式的体验在家中快乐购物;即便足不出户,也能够在埃菲尔铁塔的落日余晖下浪漫徜徉、在张家界的高空玻璃栈道上让肾上腺素飙升;玩游戏、看电影不再隔着茶几,而是置身其中完成冒险.......

去年,微软推出的Hololens全息影像头盔火遍全网;今年,CNN通过虚拟现实视频流,面向全球121个国家直播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竞选辩论;高盛年初发布的“AR与VR报告”中预测2025年AR和VR软硬件市场规模将达到800亿美元......一场有关AR/VR的全球风暴正在掀起。

对于中国科技企业而言,这是场不再容错过的风口。这些年来,无论是核心处理器技术还是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中国企业缺席甚多。虽然借助供应链优势打造出诸多品牌硬件,但仍难以避免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的尴尬。当下全球新经济形势下,尤其是制造业回归美国的潮流更是让人警醒,中国企业必须炼就自己的软硬件生态,中国互联网企业与中国智能手机厂商之间的珠联璧合,将成为破局下一代科技产品的关键。我们期待,AR/VR的“中国故事”能够成为世界科技发展的经典案例。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