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计算 >

GrowingIO CEO张溪梦:无需埋点 让企业大数据变现

发布时间:2016-04-28 14:12:29 来源: 作者:
[摘要]第九届中国软件渠道大会暨2016中国软件生态大会北京站于2016年4月28日在中关村软件园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下午举行的大数据分论坛与上午一样火爆,吸引众多的企业和观众。GrowingIOCEO张溪梦在会议上做了主题为大数据驱动企业商业价值变现的演讲。在过去的几年一直在美国的硅谷工作,一直在做数据分析和数据变现这方面的工作,
 第九届中国软件渠道大会暨2016中国软件生态大会北京站于2016年4月28日在中关村软件园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下午举行的大数据分论坛与上午一样火爆,吸引众多的企业和观众。GrowingIO CEO张溪梦在会议上做了主题为“大数据驱动企业商业价值变现”的演讲。

在过去的几年一直在美国的硅谷工作,一直在做数据分析和数据变现这方面的工作,大概工作了十来年,最后一家工作的公司我当时负责数据有关的部门,包括支持市场营销、销售、产品运营、客户服务,包括一部分的风险控制,在这之前一直做网站产品的分析还有市场运营的分析。在过去的几年里面,国内大数据风起云涌有很多很多很厉害的公司,同时有很多的概念,这几个月我经常听到的问题是数据如何变现,大数据如何落地。比如说最传统最经典也就是广告的变现的案例已经做了十几年在互联网上面。还有最近的风险控制,我们要做小额贷款,什么样的人能拿到多少额度,他的还款额度是多少如何定价,其次还有一定就是做征信,另外还有一个比如说今天的智能硬件,如何用数据来帮人增加健康,很多很多的领域,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这些案例,都是和如何从商业的数据化运营,数据驱动运营来做变现的这些案例,这是以前我在美国做了八九年的工作,如何通过数据来支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决策,同时优化产品、产生更多的价值这个方向来跟大家做一些分享。

首先讲一下什么是数据?

咱们讲了很多大数据,到底什么是数据?数据到底包含什么?实际上数据包含的东西很简单,就是以前我们每个人受教育的时候,写作文是讲一件事,就是在一定的时间,某一个人在某一个地点做的什么事,这就是一条数据。或者我们可以说是它一条信息,今天来说的话,特别是在互联网企业,每天产生的数据已经不是以TB、BP来计了,它是一个几何倍数的提升,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是IDC做的简单报告,他们预测在2020年世界上会有40亿人被各种的数据所直接的关联。然后大概有2500个不同的APP会被开发出来,用在各种不同的场景下面。有将近4万亿的业务在数据这个领域里面,最后一点的话说说这数据的大小,也就是说每天大约有5万亿TB的数据会产生,还有一个的话就是25亿的设备会接入到互联网或者非互联网环境下面去。

其次,我们如何驱动增长和变现?

大家有多少在座的是互联网企业,或者自己有网站的,有APP的。看上去不太多,但是我相信在座的公司一定都有自己的网站和APP。每天的话我们真正用数据做很多很多的工作,比如说最简单的一点,想要增加一个业务的话,比较首先我们要做到能够衡量这业务,这是数据最基本的用处,我相信很多企业里面会做很多的报告,各种运营的报告,但这些报告的核心是为了要增加我们的管理效率,为什么?因为中国今天的流量为王的时代已经渐渐的消退,因为各种的营销渠道它的成本是不断增加,美国几家的VC做过一个调研在过去的五年,如果今天您同样在一个领域和你的竞争对手竞争,你会经历4到5倍残酷的竞争,您的整个运营成本至少比以前获客的成本要高5倍到10倍,这就要求我们如何通过经营化的手段,单位时间之内增长,这就是一个核心的问题,现在我跟大家分享的是。要这用户要有很高的黏度在您的产品能存留下来,他要不断的使用这产品,存留了以后使用多了就需要进行变现,就要营收,也就是最后一点很重要,必须要有很好的口碑,这种口碑会造成您普通的产品会帮助您自然营销的推广者就是REVENUE,这几个环节连接起来就是增长的框架,核心来说的话,为什么一个企业有很高的估值,为什么在互联网企业不营利还认可它的价值观,特斯拉每年还在亏损,还有那么高的估值,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增长速度,还有这一套框架应用的非常完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美国开发一个APP,做过一个普通的测试,基本上需要6到9个月的时间,才能开发出一款比较能用的移动APP。这个移动APP,本身会消耗50万到200万美元的成本,国内的话至少100万到200万的人民币成本,无论人力、时间、还有投资的成本。这方面当你需要6个到9个月去打造的时候,往往会失去很多市场的先机。所以在过去提出这框架,就是精细化运营的框架,或者精细化创业的框架,我们首先要有一个概念,最小的努力吧它落地,落地的同时我们需要数据来衡量它是否产生的价值,这个闭环的速度越快,这个企业增长的速度就越快,因为假设它犯了错误很快就能纠正这个错误,假设有一个很好的渠道,就把人力、和各种资源来产生这渠道产生很好的效果。

举一个例子如何能获客,很多的时候咱们都讲通过网站的流量,通过广告、甚至线下的很多媒体、电视各种方式来获客。一个核心的问题,我们花了那么多钱,在十个渠道里面推广,比如说微信公众号。有百度搜索关键词还有线上活动和线下的活动,哪个渠道最有效率,我们投放的资金是否能有很高的回报。这就是当我们用数据知道了以后,我们下一次活动就能把主要的资源投在最有效的方式上面去。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这是我们自己的工具在分析用户群体过程中,比如说有时候我们经常分析一些如何用数据增长的文章,大家发现没有,同样的一篇文章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网站入口,不同的人、还有不同的内容长短,都会产生很多不同的效果。我们每天我们负责内容运营的人员,他本身在原始情况并不知道效果最好,通过网站分析的结果,以后立刻可以知道转化最后的效果,以往的话,咱们是要拉流量,比如说有一百人来您的网站访问,但真正买单的人是谁,今天我们的产品能迅速帮助大家做到这一点,这样来说的话就能指导业务运营的人,在明天再后天运营的时候,就能够把真正的资源投在刀刃上去,而不是把它浪费掉。

比如说那么多引擎,我们今天开发那么多核心技术,一个数据的核心就是数据收集和追踪,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的追踪,我们数据如何在平台上使用呢?我们就无法正确的衡量,我们就无法正确的优化。所以今天来说的产品本身,必须要正确的追踪方式。

第三,再给大家分享转化

用户的流量来了,我们知道哪个渠道最有效益,我们知道哪个用户来了以后,开始准备要注册我们的产品,但是大家想没想过,如果您今天花一万块钱做一个市场营销用户,可能说我们今天扩大新用户的群,一般来说普通企业会花大量的时间再一次地增加投入市场推广,来获取50%或者更多的用户。但是大家想没想过,在我们的网站上或者APP上,我们基本都有一个注册的页面和登陆的页面,这个页面看上去很简单,就是登陆网站以后,填一些基本的信息。然后再填一些企业的信息,好像就是两个页面没什么。事实上这里面有很多的数据驱动点。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这是我们自己登陆的页面,我们发现从第一个页面,第二个页面、第三个页面到最后的成功,整个的转化率是40%,90%,总体转化率百分之七点多,这个七点多是好还是坏呢?我如果只有一个工程师来优化,我优化哪个页面呢,我们发现转化12点的以后,可能我第一个要做的话就是衰减最高的页面,因为它做一个小的调整,可能会产生很大的突出。但是这个优化的话,从哪个点开始优化,我们到底应该去做哪步?这还要跳一下。通过我们简单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用微软的转化率1.4%,但是用谷歌是12.2%。同样的浏览去会有百分之十二点多的人在用,我们就要问为什么?差十倍的转化差异。

我就需要注册没有成功的人。比如说Winow,我们的网页注册两个页面,第一个填写基本的信息,第二个页面填写公司的基本信息。我们发现当大开用WinowIE的以后,他每次输完个人信息以后,就自动的跳转到登陆的页面上去,而没有进入输入公司信息的那个流程,是为什么?因为微软IE的框架对新的语言并不是非常支持。但是如果作为一个运营人来说的话,他可能认为百分之七点已经很高。但是发现不支持的话,我们工程师就做了很小的调整,他大概花了3分钟把那个代码重新修订了一下,以前的按纽根本就不显示,通过这一调整的话,大概是三个页面,现在忽然间冒出中间这一个页面,导致了这错误,当我把这错误修改了以后,产生的效果是注册转化率从原来的百分之四五、五六变成百分之十二点多,一下整体的七点多的平均转化率就变成了百分之十二多,大家想一想这接近增长了不到一倍,70%吧,大家想一想,如果你要拿广告的预算去拉来70%的新流量,我相信这增长很高的。每一个厂商获取新客户的成本都在几百、甚至几千人民币。想获新一个客户,每天是一个很贵的事情。但是小的数据调整就产生了很好的增长效率。

第四,分享一个用户黏度的故事。

好的产品,用户一定是不断在用的。为什么呢?如果一个产品用户不再用的话,他未来一定不会为那个产品继续进行付费。特别今天整个的经济,都已经向产品用户体验在迭代,为什么?用户在你产品上花的时间、花的频次,这产品为客户身上产生的价值,同时这公司能从客户身上直接的变现的表现。可能大家都听过facebook,他们增长了一两百。像facebook做了一个研究有一个数字说,比如说一百个用户登陆以后的话,隔天必须要有50个用户还在用您的产品,一星期之内的话,应该至少20%人还在用你的产品,一个月之后还应该有10%的人还在用你的产品,这一款产品在未来才有可能变成高速增长的产品,所以高速增长就是用户不断的进来,流失的速度小于用户增长,这一点来说话就提出了很大的考验,因为我们发现很多的企业,它本身并不知道自己的用户到底停了多长时间。另外一点的话,用户为什么在你的软件和产品里面会停留,这些问题一个为什么,还有哪个产品功能是用户最喜欢用的,让它停留的时间最长,我们怎么做的呢?在我们的产品里面我分析一下用户对各种不同的功能使用的那种留存度,我们找到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比如说我们发现看分析报告的人留存度是低于用你这分析报告,比如说有一个新近建分析功能,后来我们找到这个点以后的话,就在我们产品里面不断加深功能的使用,在下面一星期里面,我们看到留存度提高将近了25%,一周之内用户留存20%是挺多。

Facebook当时做的一周之内增加10个好友,比如说美国Twitter,它发现不同平台的用它的产品。Twitter有很多的人再关注它。这产品公司就集中所有的火力把这功能做的极致和最好,同时转化到这点上面,产生了很多的增长效率。

结束之前做一个非常小的介绍,我们的公司一直是在做精细化运营的网站和APP的分析产品。我们有一个核心的产品功能,不在网站或者产品买埋点,能自动分析用户的行为,帮助企业指导运营,节省您的工程资源、成本,同时大范围的增加企业的效率。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