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的四条路径

[摘要]一方面是中关村创新创业如火如荼,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为营造当地创业环境苦苦追寻。中关村与全国各地的创新创业到底如何匹配?

当前,创新创业生机盎然,活力十足,各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热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各地政府虽然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努力探索不熟悉的创新创业发展模式,前来中关村考察的队伍络绎不绝,纷纷把中关村创业大街上的咖啡店、创业孵化机构引入当地。

然而,遗憾的是,现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完美,大部分创业咖啡店在地方上生存能力薄弱。一方面是中关村创新创业如火如荼,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为营造当地创业环境苦苦追寻。

中关村与全国各地的创新创业到底如何匹配?

就此问题,日前,中关村创新研修学院副院长张国庆提出“中关村+”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发展模式,并就其内涵和实现路径进行了初步阐述。

张国庆
中关村创新研修学院副院长 张国庆

何谓“中关村+”

在张国庆看来,“中关村+”就是中关村创新创业的文化、价值观、经验、模式和政策、技术、人才、资本等各类创新创业要素,与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实现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以中关村的创新创业带动各地的创新创业的过程,也是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向各地辐射和复制的过程。

类似研究“互联网+”,我们首先要知道互联网是什么,才能设计互联网与什么相加会产生什么。研究“中关村+”,首先要知道中关村可以提供什么。

一是中关村创业精神。这里多年来沉积下来的创业文化是“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特别是体现在政府的政策性资金支持上,政府资金往往比较谨慎,唯恐投资失败不好交代。而中关村从1999年开始,逐渐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创新项目的支持,特别是2004年开始的政府采购创新产品的举措,大大促进了中关村企业的创新活力。2009年,被国务院批复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中关村陆续征集了7批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政府采购首台套创新产品,表明政府愿意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极大鼓舞了企业创新。此外,中关村还形成了 “法无明文禁止不为过”的 创业精神。正是这种文化和精神催生了中关村一代一代的创业者层出不穷。

二是中关村创业体制机制。通过“职务发明可以注册民营公司,发明人可以在公司中占股,具体比例可以协商”等措施,极大地释放了知识分子的生产力,能够充分释放创业者生产力的机制体制是中关村的立命之本,也是最值得推广的经验。

三是中关村大量的技术创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定位于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里不仅云集了中科院、清华、北大等大批科研院所,更有IBM研发中心、微软研发中心等全球一流公司的研发基地,特别是中国技术交易中心和国际技术交易中心落户中关村,使得企业可以随时接触到各国最先进的技术,让中关村的创业企业与世界保持同步。

四是中关村大批高端人才。中关村因为高校和科研院所云集,研发中心聚集,而汇聚了海内外的各类科研人员数十万人,他们的智力资源和创造力是中关村最宝贵的财富。而能够吸引和留住这些高端人才的不仅是首都的特殊地位,更是这里的创业生态系统、产业聚集效应和创新创业文化。

五是中关村丰富的创业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中关村每年新生几千家企业,同时也关闭几千家企业,就在企业的生生死死过程中,积淀下来丰富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是值得全国各地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如何实现“中关村+”

在张国庆看来,实现“中关村+”的路径有以下四条:

一是采取与中关村相关机构共建共管、委托开发、委托管理等“中关村+”开发模式建设新的科技园区。地方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地方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和运维的工作委托给中关村具有丰富经验的机构,由这些机构去接管地方上的科技园区、孵化器等,这是较为快捷的手段,但是要选择好服务机构。

二是采取合作办班、混合培训的模式。培训让各地政府官员、园区管理人员、企业家、创业者能够跟中关村的对应人员建立密切关系,以学会友,以培训促招商,在同学们相互学习期间深度了解双方的资源互补关系,产生深度合作。

三是互设办公室、办事处或相互挂职,促进双方官方高频次交流,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现在虽然网络极其发达,但是合作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近距离的高频接触更有利于建立信任。

四是联合中关村相关机构建立地方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从创客空间、创业培训、创业实验、创业孵化、企业加速、创投基金和产业植入等七个层面深度融合。

在张国庆看来,这七个层面看似相互独立,却也紧密相关。

创客空间。不仅要满足创客的生活,更要能够通过这些生活环境,创造一个交流融通创新创业者与创新创业服务者之间的通道。许多地方只是形式上模仿中关村的创业咖啡,而没有从底层构建内核,结果导致创客咖啡单靠销售咖啡难以为继,产生创客空间不能生存的假象。

创业培训。创业是一个实践项目,创业培训更要从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出发来设计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创业阶段的创业者,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中关村的创业培训多数是实训班,不仅是大咖分享式培训,更是小牛角力式操练。因此,我们崇尚“教学相长、学学相长”,“教练式授课、陪练式学习”。

创业实验。现实中的创业者缺乏一个实验环节,从没有任何创业经验就直接推向社会,结果导致创业者失败率高。特别是大学生创业,对于一个没有任何社会实践的学生来说,毕业后就立即创业,甚至有人鼓吹休学创业,简直就是在扼杀学生的创业梦想。像美国的MIT媒体实验室和清华大学的X-lab创业实验室,这些是有效的实验训练,因此,在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时,创业实验是必须的环节。

创业孵化。孵化器是一个地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重要元素。中关村已经练就了一批高水平的孵化器运营团队,各地方充分接触中关村的孵化器运营团队,将会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企业加速。企业做到健康成长的时候,需要加速发展,这时候需要大资本介入、商业模式升级、团队打造和资源整合,这是企业从1做到N的阶段。在区域生态系统中,必须要有加速器,而且在加速器中要能够培育出样板企业,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周围企业的发展动力。

创投基金。资本市场是否健全,资本是否充足是衡量一个地区创业生态系统的重要指标。各地政府不仅要看到中关村的各类投资机构,更要退而结网,布局本地的资本市场,有选择地挑选适合本地产业发展的投资机构入驻当地。

产业植入。各地政府如何推进本地的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如何对接中关村的相应园区和产业,是地方政府要着力研究的课题。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