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迎来智能制造的机遇与挑战——2015智能制造国际论坛系列报道之一

[摘要]2015年11月10日,由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办,e-works数字化企业网、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中心承办,武汉•中国光谷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创新产业联盟、光谷光电中小企业产业协会协办的主题为“全球制造业的智慧转型之道”的“2015智能制造国际论坛”在武汉华美达光谷大酒店成功召开。

2015年11月10日,由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办,e-works数字化企业网、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中心承办,武汉•中国光谷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创新产业联盟、光谷光电中小企业产业协会协办的主题为“全球制造业的智慧转型之道”的“2015智能制造国际论坛”在武汉华美达光谷大酒店成功召开。

2015智能制造国际大会会场全景
图1 2015智能制造国际大会主题峰会

武汉市经信委副主任严学彬,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郭玉军分别为本次论坛致辞。

武汉市经信委副主任严学彬
图2 武汉市经信委副主任 严学彬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郭玉军
图3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郭玉军

安筱鹏:5G时代,智能制造带来竞争格局新变化

在上午的论坛上,工信部信软司副司长安筱鹏发表讲话,他认为,认真研究德国工业4.0、美国制造伙伴计划以及工业互联网等理念,可以看出这些理念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智能制造”是他们的最大公约数。他提出,对于智能制造来说,数据是灵魂,集成是重点,能力是主线。智能制造为中国企业竞争格局带来新的变化。在汽车成为下一个智能终端的5G时代,移动物体连接的重要性远超过人与人之间连接的重要性。未来的产业竞争,将不仅仅是单向技术的竞争、机器人的竞争、工业软件的竞争,而是产业生态系统的竞争。

工信部信软司副司长安筱鹏
图4 工信部信软司副司长 安筱鹏

李培根:新竞争格局下,中国企业需补课2.0

中国工程院李培根院士指出,“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可以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但是,很多中国企业还处于工业2.0后期,所以在“十三五”期间,要补课2.0、普及3.0、示范4.0。他认为中国企业在大力投资智能装备的同时,不能忽略产业工人素质的提升,否则中国将很难成为世界工厂!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
图5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

知名厂商、制造企业共话智能制造

华为物联网制造领域总经理陈友军介绍了华为的物联网战略——“1+2+1”战略。第一个“1”是指一个物联网平台;“2”是指有线和无线,两种接入方式;最后一个“1”是华为轻量级物联网操作系统LiteOS。华为旨在建议一个产业生态圈,目前已经有很多国际国内公司与华为合作,寻找可以推动智能制造、工业4.0落地的案例。

思科提出了制造业IoT技术路线,即网、联、互。思科制造行业首席架构师王锦介绍道,首先物理上要通(网),其次建议逻辑关系(联),最后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互动起来(互)。思科IoT System由六大骨干技术所构成,包括网络联接、雾运算、资料分析、安全(含网络及实体安全)、管理与自动化,以及应用支持平台。

西门子数字化工厂业务发展经理戴霁明分享了西门子数字化工厂发展战略与实践。戴经理强调,在西门子的辞典里,数字化工厂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建设数字化企业和建设数字化智能生产线是两条并重的路,数字化企业是全价值流集成和协同。

2015 智能制造国际论坛
图6 自左至右 华为物联网制造领域总经理陈友军、思科制造行业首席架构师王锦、西门子数字化工厂业务发展经理戴霁明

戴尔中国企业解决方案部资深解决方案架构师姚吉松认为,戴尔在这个领域里面技术含量不是很高,都是做标准化的东西,但这也恰恰是他的优势所在。戴尔的基因就是“坚持开放标准”。

上海明匠智能系统有限公司介绍了明匠自主开发的智能制造系统,并介绍了由国家工信部制定的智能制造具体实施的技术指标和综合考核指标: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30%,能源利用率提高10%。

长飞光纤光缆副总裁闫长鹍介绍了长飞光纤的智能制造历程,他们首先从生产工艺和设备智能化改造入手,进一步实现产品和设备的模拟仿真,并逐渐实现设备数据自动采集、测试自动采集、外围生产设备自动采集,最后进行管理系统以及信息安全体系的实施。

2015智能制造国际论坛
图7 自左至右 戴尔中国企业解决方案部资深解决方案架构师姚吉松、 明匠智能总裁/执行董事沈善俊、长飞光纤光缆副总裁闫长鹍

上午论坛结束之际,e-works总经理黄培博士主持了以“智能制造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圆桌讨论,主要讨论中国经济下行趋势下,智能制造能否成为企业转型?不同行业,不同生产模式的企业,智能制造的策略和着力点有何差异等问题。

圆桌讨论
图8 圆桌讨论:智能制造的机遇与挑战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