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低估了微信用户的广告容忍度

[摘要]最近,微信朋友圈开始推广告了,也带动了疲软的腾讯股价上涨15%,被认为是微信2015开年的商业化巨作。对于朋友圈广告,业内人士几乎多有谩骂之声,包括磐石之心在内也曾质疑在我的“自留地”做广告令人厌恶。
       最近,微信朋友圈开始推广告了,也带动了疲软的腾讯股价上涨15%,被认为是微信2015开年的商业化巨作。对于朋友圈广告,业内人士几乎多有谩骂之声,包括磐石之心在内也曾质疑在我的“自留地”做广告令人厌恶。

而后,微信朋友圈第一批广告正式上线后,有人收到了宝马的广告,有人收到VIVO,也有人收到了可口可乐的,结果话题出现,很多人在讨论是土豪,还是屌丝,还是被世界遗忘。几天过后,似乎没有人再谈论微信广告,就这样微信广告的好与坏迅速被公众遗忘了。

而我想谈的是,其实很多人都低估了公众对广告的容忍度,特别是那些90后、00后们他们更是对广告有天然的“免疫力”,因为他们注射了太多种类的广告“疫苗”,并不会像我们这些“老年人”一样被广告击垮。

当生产力提高之后,人类有了盈余时间,而这些时间就必须消费掉。在古代,有妓院、戏院用于人类消费盈余的时间。在20世纪之前,互联网并没普及的年代,电视占据了公众最多的时间。而在2009年之前,移动互联网还没普及的时代,互联网占据了人类更多的时间,而且工作的空隙里的碎片化时间也被互联网吞噬。

再到2009年之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社交网络的诞生,因为手机随身而带导致碎片化时间更是被完全占用,人类的时间更是交给了互联网,这些时间加起来估计每年有数万亿小时被利用。而在每个阶段消费这些盈余时间的时候,所产生的关注力经济其实就是广告。

无论是电视中的广告,互联网页面上的广告,微博上的信息流广告,还是微信上的信息流广告,人类消费时间的同时也在为广告贡献注意力。所以微信6.1版上了广告功能后,小心翼翼生怕公众反感,还用了一套说服公众的说辞,看似心虚,其实绝大多数公众对此的感觉是“无感”的。

在磐石之心所在的圈子里,全都是IT、互联网人士,他们会关注这个事情,而普通的网民对此漠不关心,我询问了许多人,他们甚至都没有发现这些广告的存在。所以对网民广告的“免疫力”已经培养的非常到位,甚至没有人会注意到广告,这也说明广告的价值大打折扣。

当然这也并非意味着这些广告都一文不值,因为“多即不同”,在海量的用户数据下,任何人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去评判任何一件小概率事件,即使你不看广告,我也不看,肯定还是有一定比例的读者会看广告屏点击广告,而在数亿用户基数下一个小小的百分比也是很大的市场。

一直以来整个世界总是这样不断地发展,虽然技术的变革不相同,但是规律总是相同的。在新技术、新趋势的面前,总是会站着两群人,一群是旧规则的支持者,一群是新趋势的簇拥者,我如果站在中立的立场看问题,那么这两方都没错,因为都在维护各自的利益。

而且我们也无法去证明哪一方是正确的,因为历史的经验总结有规律可循,值得尊重,同时历史规律总是在被新趋势所击破,而新趋势也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在100多年前汽车诞生的年代,马车生产商攻击汽车生产商认为福特是错误的,因为马车比汽车更加安全。当汽车的安全性得到提升后,其速度方面的优势则被放大,公众开始接受汽车。

同样,当前的一系列新技术、新趋势都值得我们冷静的思考,聪明的人是在这种“破坏”中看到价值,并顺应潮流,积极改变。而守旧者则只能在新趋势变成潮流的时候被淘汰,这是历史规律。

现在公众对广告的“免疫力”已经大大增加,所以任何种形式的广告对于公众来说都是可以容忍的,无论是广告中插播电视,还是故事中埋着广告,还是赤裸裸的微信朋友圈广告,一切都不是难以接受的事。

同时,社交网络产品也有其用户发展期、活跃期、疲劳期,我不知道微信现在是处于哪个阶段,因为无法看到微信官方真实数据。但毋庸置疑的是,在下一个新的社交产品诞生的时候,每个用户也同样会遭遇广告的洗礼,因为我们在消费盈余时间的同时,也在被剥削注意力,这是一种交易。而对于诞生于当代的90后、00后们,他们更是一出生就生活在这个被广告充斥的世界里,他们已经完全的免疫了!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