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入口初探:下一个二十年IT人改变世界的机会

[摘要]之所以要聊起这个话题,一方面是因为入口这个词近几年开始变得火热,另一方面,从亚信科技田董事长提出产业互联网的概念开始,大家都在试图寻找产业互联网的入口在哪。
 

之所以要聊起这个话题,一方面是因为入口这个词近几年开始变得火热,另一方面,从亚信科技田董事长提出产业互联网的概念开始,大家都在试图寻找产业互联网的入口在哪。

那么,我们首先从消费互联网开始。

(一)消费互联网入口的洗牌与颠覆

最近几年,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新鲜事。

小米不到四年做到了400亿美元估值,成为仅次于BAT的第四大互联网公司。阿里和腾讯两大巨头,半年时间就在打车软件上烧了近20个亿。罗永浩仅靠一张嘴就拿到了千万风头,做出了锤子手机。

这几件事都与“入口”这个词有或多或少的关联。入口的本质是连接人与信息的通道,体现的是人们获取信息的形式,比如手机可以是一个入口,手机里的APP也可以是一个入口。

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入口,其实没有定论。消费互联网时代,一波又一波的互联网人,不断的试图构建、推翻和重建人们访问互联网的路径。从以上几个例子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小米的高估值,MIUI功不可没。MIUI作为跨平台的操作系统入口,随着纵向的黄页、商店、支付等功能的不断丰富,横向的手机、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的不断延伸,其入口价值已经逐渐开始显现。有人曾说MIUI是小米的最后一道防线,其实,MIUI不仅仅是一道防线,更是未来小米能够实现“连接一切”的终极目标的希望。

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的疯狂补贴,源于对移动支付入口的渴望。阿里和腾讯以激励改变习惯,试图通过无卡支付入口来打破银联靠一个POS机就能坐地分钱的状态,并获取因入口连接而带来的价值增值。这将移动支付入口混战的局面进一步推向高潮。结果,阿里和腾讯的支付用户数短期大幅增加,银联无限恐慌,早在2012年即推出的“闪付”,推进缓慢。

仅从现在的情况看,强调工匠精神的锤子手机似乎只是做一款纯粹的产品,这条路看起来步履维艰。如果罗永浩不能早日从其OS出发进行社交化和跨平台的布局,昙花一现的结果也许是注定的。

这三个入口的例子,分别是手机操作系统,手机APP和手机。所以我们看到,入口形态是多样的。但是不仅如此,入口还可能变化。

在互联网出现以前,电视和报纸曾经是非常重要的入口。在智能手机出现以前,桌面PC是一个比手机重要得多的入口。现在,一切都变了。

入口代表的价值,像是传统行业的“渠道为王”,传统行业生产的是产品,产品流通的关键地位使得国美苏宁这样的渠道成j为强势入口。而消费互联网生产的是信息,信息需求的多样性和增长速度远甚于传统行业,这使得消费互联网入口的形态多样并且容易发生变化。消费互联网的入口越来越像是一个生态系统,正由简单变得越来越复杂。

什么是入口生态系统?简单来说,就是需求和供给围绕着入口聚集,有生产有消费,有协作有互补。生态系统的特性决定了入口需要规模性的用户。所以,有价值的入口,首先要有足够多的用户,然后还能留住这些用户。

如何获取这足够多的用户就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总结消费互联网的成功企业,我们发现,有四种手段,在入口用户的积累上被广为使用,他们分别是技术手段、成本手段、体验手段和情感手段。

依靠不断更新迭代的领先技术,英特尔在桌面处理器市场上睥睨天下,占据了桌面处理器近九成的市场份额。360杀毒依靠免费手段迅速抢占市场,将瑞星、金山、卡巴斯基等行业元老遥遥甩在身后。iPhone不是首部触摸大屏手机,但却是重新定义了行业格局,其产品设计从本质上改变了技术导向的方式,而在用户体验上做到了极致。小米成功的核心,黎万强总结为“参与感”, 核心就是让用户参与进来,建立一个可触碰、可拥有,和用户共同成长的品牌,靠粉丝情感获取了千万用户。从这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我们看到了入口用户积累的策略。

不过,用户的获取只是一个开始。老祖宗有句话,创业难,守业更难。如何留住这些用户就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

先进的技术,合理的价格,良好的体验,大批的粉丝的确可以获取大批量的用户,如微软英特尔,地位看似已无可动摇。但是,我们提到危险时,总喜欢说“危险的角落”。因为,入口的颠覆经常发生在外部或者边缘。蒸汽机、汽车、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的发明,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无不给当时如日中天的某个行业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当前,移动端和桌面端的份额变化也说明了,微软的敌人不是其他的桌面系统厂商而是谷歌和苹果。英特尔最大的对手也不是AMD而是高通。

这是入口攻守策略的第一个观点:外部式、边缘式创新将颠覆入口形态。

飞信和米聊做的都比微信早,用户基数也曾经很庞大,但是后来却是微信横扫了市场,这是因为,飞信只是一个产品,而微信却发展成为了一个生态。生物学告诉我们,如同麦田与森林一样,生态系统越简单,越容易被颠覆,越复杂则越趋于稳定。所以,以微信为连接集成的大量的周边服务,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现在已变得牢不可破。

所以我们看到,以产品为核心的诺基亚倒在了Android系统+应用商店+众多手机品牌的生态组合拳之下。 而小米则以多元化的方式结构化和复杂化自己的生态:MIUI系统、小米手机、小米盒子、小米电视、小米路由器、小米手环……最终实现以MIUI为入口连接整个生态系统。

这是入口攻守策略的第二个观点:产品可以简单,生态一定复杂。去年年初,当所有人在替百度思考搜索以后还是不是第一入口的时候,李彦宏直接挂帅移动部门,意图增强以搜索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生态。去年年底,腾讯15周年大会上,马化腾提出了通往未来的“七个路标”,第一是“连接一切”,而微信将作为重要入口进行“连接一切”的尝试。

今年年初,在支付宝实名用户数朝着3亿进发的时候,马云通过浙江融信收购了恒生集团100%的股权,被外界视作支付宝平台入口的进一步纵向延伸。

消费互联网的入口之争,本质就是一个不断洗牌与颠覆的过程。

(二)产业互联网入口的混沌与初醒

BAT这三家企业,在消费互联网领域有很强的代表性,他们分别是搜索入口、电商入口和社交入口的掌控者。

除了这些,我们还能看到安全入口(360)、旅游入口(携程)、视频入口(优酷土豆)……这些入口造就了很多十亿、百亿、甚至千亿美金的公司。

这看上去真是一个令人激动的信息,那么产业互联网的入口在哪?要不要马上开工,开始布局搜索、支付和社交?

别急,产业互联网的入口形态,与消费互联网有着非常大的差异。

互联网的入口形态归根结底是由需求所决定。消费互联网的需求主体是个人,人与人以及人与信息通过各种入口来连接。而在产业互联网领域,入口实现的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连接,承载的是流通过程中的信息。

我们知道,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是流通过程中的四大组成部分,企业和企业之间的连接也基于此。商流主要是指买卖交易活动和商情信息流动,物流则涵盖了运输、储存、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过程,资金流是在企业间因业务活动而发生的资金往来,信息流既包括各类商品信息、营销信息、售后信息等内容,也包括交易方的支付能力和信誉。

据此,我们就有了一个最基本的判断:产业互联网的入口,将围绕着交易活动、商品流转、资金往来和信息流动四者形成服务性连接。并且基于我们对于商业流通的理解,从这些服务性连接的核心点出发,我们可以看到,交易活动的公平性、商品流转的高效性,资金流转的安全性,信息流动的充分性将是影响整个流通环节非常关键的要素。

明白了这些,产业互联网的入口似乎变得有些眉目。

第一,从交易的公平性角度出发,不公正条款和欺瞒性信息是两大核心难点。前者多是利用自身在产业链上的优势地位迫使关联企业接受不公正的格式条款。后者则是利用信息的不对称,通过欺骗或者隐瞒的方式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前者问题似乎源远流长且永远存在。而对于后者,不少企业也在某些垂直链条上做了很多的尝试和努力,征信平台便是一例。

目前,银行的金融征信系统相对成熟和稳健,但是其局限性也很明显。由于银行征信系统的目的是降低授信风险,关注偿债能力。所以其数据流有两大特征,一是偏向偿债能力的资产数据,二是偏向企业和银行之间的链式数据而非企业间的网状数据。但是企业与企业的交易性连接,不止限于资金层面的往来,这使得银行征信系统面对企业合作、企业并购、企业投融资以及竞争性决策等领域均不具备相当的指导意义。

因此,解决企业间欺瞒性信息的问题,银行征信系统并不能完全满足我们的需求,产业互联网需要更全面的,更网络化的征信平台来促进交易公平。由此我们也得到了第一个产业互联网入口:交易活动公平要求的平台级征信中心。

第二,随着人工、能源等成本的持续推高,商品流转已经成为困扰企业最严重的问题之一。2005年顺丰速运的年营业额是16亿,2012年暴增到了200亿。顺丰的高速成长印证了商品流转领域的大市场和大机遇。

信息化和智能化,是社会发展的两个演进阶段。顺丰在信息化阶段实现了全过程业务信息实时监控与调度,包括客户下单、上门收件、运输调度、储存保管、转运分拨、快件集散、流通加工、信息服务等诸多物流功能要素的数据收集与监管。而顺丰的演进方向,则是实现智能的动态实时控制,通过整合内部商品数据、客户数据,外部气候数据、交通数据等关键数据集,实现全自动的流程控制和优化。马云的菜鸟网络,也志在于此。

值得注意的是,估值达到300亿元的顺丰只是一个实体物品的快递物流公司,所选择的领域只是商品流转过程中的一部分。所以,在未来,各类非实体物品诸如能源等非实体商品的广义流转过程,蕴含着无限的市场机遇。想象一下亿万人能够在网上分享自己多余的能源,就像我们现在在网络上分享信息一样。而这种能源互联网和智能物流一样,仅仅是整个物联网统一平台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此,我们得到了第二个产业互联网入口:商品高效流转要求的平台级物联网中心。

第三,与消费互联网的小额支付不同,企业间支付通常是以现汇、承兑和电汇三种方式进行的大额支付,且移动支付的需求暂时并不强烈。这是因为,消费互联网领域的个人支付关注的更多的是效率和体验,所以我们看到,简化了非常多的验证机制的支付宝快捷支付受到广泛的追捧。银行有苦难言,为了规避安全风险设置的一大堆文本合同和流程机制反而成为限制客户使用的桎梏。而企业支付关注的更多的是安全和保密,并不过分追求极致效率和客户体验。因此对企业间支付入口来说,安全是一桩大生意。

以安全为突破点形成一个全面的企业支付入口生态,以数据云的方式连接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及其上下游的安全厂商和硬件厂商,实现智能的安全布控与风险识别,将成就第三个产业互联网入口:资金安全往来要求的平台级的安全中心。

第四,消费互联网努力打破个人,与个人的信息不对称,而产业互联网则致力于减少企业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就是使数据充分的共享和流动。

无数例子可以证明在大数据领域1+1>2的事实,但是大家都是想通过得到外部数据而非贡献自己的数据来形成数据合力。这里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合适的平台来让数据流动更具合理性和高效性。

如何判断数据流动形成价值后,谁的贡献更大?如何保证数据流动后数据不被别人拿走?如何保证数据流动的成本不高于由此带来的价值提升?……一系列问题将伴随数据流动而生,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构建一个规范的、前瞻的平台级数据交易中心。唯有交易,才是促进流动的不二法门。这便是产业互联网的第四个入口:信息充分流动要求的平台级数据交易中心。

在以上入口尚未真正形成的时候,如何建立入口并获取规模性的企业用户就成为先决问题。我们谈到消费互联网入口积累用户可以依靠技术、免费、体验和情感四种手段,产业互联网入口的用户积获取策略是否可以照搬前面探讨的消费互联网的用户获取策略?

如果有技术垄断的实力,这应当是获得用户的最直接方式。但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就是,当前在企业软件领域,开源已经成为趋势,技术垄断变得越来越难。与单一企业的软件工程师相比,开源拥有庞大的开源网络开发社区,通过开放式的社区模式,让形形色色的不同企业参与到研发队伍中来。未来的关键软件可能不是由某家企业开发出来,而是由分布在全球不同地方的开发企业共同完成。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靠卖许可证赚钱的商业模式将终结,软件即服务将会体现得更加明显。通过极具优势的技术获取用户,目前还将是重要的手段,但是提高个性化服务水平才是未来的策略。

免费在消费互联网极为常见,但是在产业互联网鲜有案例。这是因为,免费的商业模式依赖的是以互联网广告为主的后向付费模式。而互联网广告面对的更多的是个人客户市场,对于企业客户而言,传统广告行销仍然占据主流。只有当免费形成的入口能够带来相关领域的增值时,免费策略才有意义。

用户体验在对个人用户来说以感官体验和使用体验为主,但是在企业间连接中,这两种体验都要让步于效率体验。通过特殊的流程或技术形成的产品作为一个入口如果可以使企业间的连接效率获得成倍提高,那么此入口的用户积累就会变得非常容易。

情感与消费互联网领域所指差异更大,获取和维系企业间服务性连接的情感因素,指的不是所谓的粉丝或情怀,而是“人际关系”。这一点毋庸多言。

以上分析,仅是针对流通领域形成的企业连接来探讨产业互联网的入口形态和用户获取策略,权作抛砖引玉。不过关于产业互联网的入口形态和客户积累策略,现在还处于混沌状态。谁能初醒、布局、发力,谁就有可能成为产业互联网的BAT。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