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颠覆传统金融的八个领域

[摘要]移动支付、大数据和社交网络等新技术与传统金融业务快速融合,正在改变传统金融的市场版图。互联网平台积累了大量客户的身份、账户和交易信息,借助云计算、搜索引擎和大数据处理技术,其可以对客户信息、浏览记录和交易数据进行深度挖掘,解析研判客户的金融需求、行为模式、兴趣爱好和风险偏好,并借助网络实现差异化的产品定向推送和个性化营销。
       移动支付、大数据和社交网络等新技术与传统金融业务快速融合,正在改变传统金融的市场版图。

三个领域的改变:

一、“互联网理财”影响“储蓄存款”

天弘基金披露的余额宝三季报显示,截止2014年9月30日,余额宝规模5349亿元。

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互联网理财产品推出仅一年时间,用户规模就达到了6383万户,使用率达10.1%。客户资金向互联网理财的单向流动,对银行存款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短期来看,互联网理财对传统金融的影响有限,一旦用户习惯了互联网理财,就会对整个金融的盈利模式提出挑战。

二、“互联网融资”取代“银行小额贷款”

P2P、众筹和电商小贷等互联网融资渠道,正在争夺激进投资者。

第一网贷资料显示,今年1-10月P2P规模超过2100亿元。

蚂蚁金融微贷事业部运营总监赵卫星曾表示,阿里小贷目前的规模为150亿元左右。截至2014年上半年,阿里小贷累计发放贷款突破2000亿元,服务的小微企业达80万家。

众筹总额并不多,但对用户的思维转换影响巨大。2014年3月,阿里巴巴推出投资于《小时代3》等电影的“娱乐宝”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7%,不保本不保底,该产品首期四个项目募集资金7300万元,22.38万网友抢购一空。

互联网金融依靠资金流、信息流和客户数据信息,借助大数据技术为用户提供信用贷款,挑战了传统银行“抵押贷款”的信贷业务。

三、“第三方支付”挑战“传统业务”

根据《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4)》,截至2013年末,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已达16万亿元。

从支付业务入手,互联网金融平台正在逐步替代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建立了与银行功能类似的跨行结算账户体系。

例如,支付宝、财付通等能为个人客户提供快捷支付、信用卡还款、转账汇款、购买保险、生活缴费等支付服务,并为对公客户提供大额收付款、多层级交易、批量付款等各种结算产品。

通过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与银行相同或相近的服务,第三方支付平台已经改变了用户对银行传统业务的需求。

对金融模式的五个冲击

四、“长尾理论”颠覆了“二八法则”

传统金融依赖的是统计样本,20%的高端客户带来80%的利润,出于成本和盈利角度,商业银行往往将有限资源投向高端客户,而忽视数量庞大的低价值客户。

面对传统金融难以覆盖的长尾群体,互联网金融有着天然的优势。信息技术的应用降低了资金融通的交易成本和信息透明度,而便捷的渠道、低门槛的准入和人性化的操作,使得受众面无限延伸,产生长尾并形成了独特的需求方规模经济。

余额宝人均投资额度不到2000元,阿里小贷平均每笔金额6万元,正是银行眼中的低价值客户,造就了互联网金融庞大的客户群体。截至2013年末,支付宝、财付通等互联网金融的个人客户数已分别突破8亿和2亿,尤其是支付宝的注册客户数已超过同期工行和建行的个人客户数之和。

五、“体验至上”超越“照章办事”

传统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设计和销售模式,更多的是出于风控、合规等银行自身角度考虑。很少针对用户做体验优化,仅仅满足于产品合规。

互联网金融则在确保安全合规的基础上,把用户体验放在最优先级来考量。将产品的设计、销售理念根植在客户的需求中,并尽力提供简明的操作流程和感知。

例如余额宝,完全考虑到用户使用便捷,将理财、支付手段合二为一;开户、申购和赎回流程都可通过网络实时实现;同时考虑到用户使用方便,降低准入门槛,1元即可申购;而且提供了每日收益实时更新,随用随取等手段。仅此一招,就把传统金融打回原形。

六、“量身定做”颠覆“标准产品”

传统金融以前提及的“以客户为中心”,更多的是从外围服务层面,很少针对用户需求去度身定做。传统金融的产品是笨拙、低效和普适化的标准产品,如果用户有需求,就必须迁就金融机构的产品要求。

现在互联网金融提供了移动化、实时化、社交化和个性化的全新金融产品。彻底颠覆了过去僵化的标准产品。

从产品使用体验到服务体验,互联网金融已经迫使整个传统金融行业做出应对。

七、“移动渠道”打败“物理网点”

在短暂的市场培育期以后,在线的金融渠道就彻底打败了传统物理网点。柜面业务量占比逐年减少,网络和移动渠道占比不断上升。

经过简单在线验证,用户可满足跨行多账户的资金归集、支付、缴费等基本金融需求,同时亦可实现理财、基金、保险、小额贷款,谁还会奔赴金融网点?由于对移动端的依赖增加,用户对银行品牌的依赖也开始减少。

线上服务将成为争夺用户的最激烈入口。

八、“大数据精细营销”代替“普适化营销”

过去传统金融需要处理的信息冗余,变成了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大数据。

互联网平台积累了大量客户的身份、账户和交易信息,借助云计算、搜索引擎和大数据处理技术,其可以对客户信息、浏览记录和交易数据进行深度挖掘,解析研判客户的金融需求、行为模式、兴趣爱好和风险偏好,并借助网络实现差异化的产品定向推送和个性化营销。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