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级软件部署方式、收费模式的是是非非

[摘要]多年来,为了让企业采用私有云避免采用公共云,很多人篡改了隐私和安全的概念,并通过各种文章和含糊其辞的说法将公共云服务技术在人们的印象中显得不安全。我们经常提到的私有云只是在自己的企业部署一台服务器,放到专用网络里,再配合一些路由管理措施。事实上,这种部署方式只能算是部署了一台服务器,根本不叫所谓的“私有云”,因为连多台服务器阵列都没有形成,怎么能说是云呢?
       公有云服务的安全性真的低于私有云?

多年来,为了让企业采用私有云避免采用公共云,很多人篡改了隐私和安全的概念,并通过各种文章和含糊其辞的说法将公共云服务技术在人们的印象中显得不安全。我们经常提到的私有云只是在自己的企业部署一台服务器,放到专用网络里,再配合一些路由管理措施。事实上,这种部署方式只能算是部署了一台服务器,根本不叫所谓的“私有云”,因为连多台服务器阵列都没有形成,怎么能说是云呢?

事实上,公有云为了保证期公有云的安全可靠性、稳定性,其整个服务器阵列都是比普通私有云安全性更强的私有云架构,其访问虚拟基础设施的权限也是被锁定的。而这些在逻辑上相互分离的服务器会被提供商的基础设施严格的管理,并配合一些诸如防DDos攻击、负载均衡、热备切换、数据备份、TLS安全通道、SASL身份验证、高位非对称加密等多种软硬件安全策略。其安全性可以用坚不可摧来形容。

在国内,常见的公有云服务商有电信的天翼云、腾讯云、阿里云、盛大云等。他们向众多互联网平台、软件厂商、服务提供商提供了强大而安全的云服务。搜狐、土豆、PPTV等都是天翼云的用户,曾经震动中国银行界的余额宝背后的天弘基金,则是阿里云自身的深度用户。我们日常使用的QQ、微信甚至交易使用的支付宝、财付通,这些都是由公有云架构下的服务器提供的服务,事实上,只要我们的账号密码没有透露给别人,我们的信息一直是非常安全的。

同时,公有云除了本身的架构设计和安全手段要高于我们传统概念中的私有云,它还具备开放性、可迭代的特性。在这个以开放和快为主调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优势是私有云服务完全不具备的。

收费产品就比免费产品靠谱么?

在国内,对于个人应用,我们优先都会选择免费产品。但是针对企业、团队的应用,我们总觉得收费产品比免费产品更安全可靠。其实这点上没有一个明确的判断标准,因为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情况,但确实有很多行业很多案例中,我们会看到免费产品比收费产品更优秀。

既然说的是安全,我们就先说数据安全。国内最早做免费杀毒的不是360,但是做出成果的的确是360。360杀毒在最初以免费的方式杀入市场的时候,整个市场最先发出否定声音的就是那些大型的收费杀毒软件品牌(果然同行是冤家啊),但最终,虽然360的产品一直在业界包含争议,却不可否认,这是中国市场用户量最大的安全软件。而在国外,来自捷克的免费杀毒软件avast!和来自德国的小红伞,都存在免费版本并且拥有非常大的用户量和广泛的好评。

再回到企业市场的产品来,在国内,有不少企业应用产品开始尝试免费模式,尤其在企业即时通讯领域,但目前还有出现类似于个人应用中的QQ、微信这样有超大用户量的产品,而事实上也有不少企业本身就是利用QQ和微信来进行内部沟通的,仔细想来,这个沟通平台本来就是“云架构 + 免费”的结合体。其实免费是一个不可挡的趋势,如果要找一个实例。我们把目光放到国外,有一款叫Slack的用户企业和团队的沟通平台,它就是典型的公有云架构+免费模式的企业级应用。Slack到现在面市八个月左右的时间,已经有30000团队用户注册(一个团队包含多个个人用户),每月产生超过2亿条消息,每天26.8万活跃用户,并且保持每周3%到5%的用户增长速度。这个用户数量还是在国外人口基数远小于国内的情况下,试想一下,如果Slack是在中国本土诞生的,那会有多少用户? 对于Slack的商业模式,Slack自己是这么说的:“我们坚持产品永久免费,并且要把免费的产品做到最佳体验,让所有用户用起来都觉得爽。而对于有深度需求的用户,我们推出增值服务,比如扩展文件存储的容量,增加额外的第三方工具整合等,这些增值服务我们会收取适当的费用。” 目前Slack已有7 万多的付费用户,其预测年收入以每月100万美元的速度在增加。

趋势是势不可挡的,再伟大的企业也不可能打败趋势。而在这个急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云计算、大数据、免费,就是不可挡的趋势。公有云不是不安全,相反是以更高的层次来实现比私有云更安全的策略。而免费,正如Slack的策略“让所有人免费用得爽,对少部分有深层次需求的人收费”,这也正是整个互联网行业中商业模式的一大发展方向,其实腾讯的微信、阿里的淘宝、支付宝还有百度和360的众多产品走的都是这么一条路线。商业模式并不是赚钱模式,免费也并非意味着不靠谱,反而我们看到了互联网中那些体验最好、功能最稳定的产品,往往都是免费产品。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