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友煤炭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探讨

[摘要]根据波特(Porter)价值理论,企业要保持和提升战略优势的关键在于两种竞争战略:成本领先和产品差异化。煤炭企业生产的是煤炭,它由地质条件决定,企业很难控制产品的差异化,实行成本领先的竞争战略就成为煤炭企业提升战略优势的关键所在。

根据波特(Porter)价值理论,企业要保持和提升战略优势的关键在于两种竞争战略:成本领先和产品差异化。煤炭企业生产的是煤炭,它由地质条件决定,企业很难控制产品的差异化,实行成本领先的竞争战略就成为煤炭企业提升战略优势的关键所在。

内部市场化管理就是煤炭企业为推进精细管理、实行成本领先战略而实行的一种企业内部运行机制,是作业成本管理理论在煤炭企业的具体实践。它围绕煤炭企业的成本经营,研究建立标准化的作业成本改进模型,以计划链、资金链、作业链、服务链、考核链和结算链为核心,分解作业单元,梳理价值链条,落实成本责任,以模拟市场交易的方式来组织、透视煤炭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对煤炭生产企业在采掘、开拓、巷修、通风、排水、运输、制修等各个作业单元中人工、材料、能耗以及相关费用等成本动因的预测、度量、分析、考核和评价,从而建立覆盖全员全过程的内部精细成本管理体系,实现对各个作业单元的经营质量分析与监测,做到“为谁服务,对谁结算、被谁评价”,从而充分挖掘企业潜力,降低作业成本,提高煤炭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研究背景

2013年,煤炭行业持续走低,“黄金十年”结束,大部分煤炭企业业绩下滑严重,行业陷入寒冬。特别是去年以来,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电力、钢铁、化工等煤炭主要下游行业普遍不景气,全国煤炭经济运行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煤炭需求不足,进口煤大幅增加,库存居高不下,价格大幅下降,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煤矿建设投资回落,部分企业出现亏损。而根据煤炭运销协会的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煤炭产量同比下滑6.07%,销量同比下滑6.89%。在全行业产能没有明显收缩,且整合矿投产高峰即将到来的时候煤矿供给压力将持续增加。面对市场形势的严峻压力,精细管理、降本增效已是煤炭企业的共识,“向制造业学习”,转变过去向产量要效益的粗放模式为向质量成本要效益的精益模式,成为煤炭企业的迫切内在要求。

向制造业学习,学习的就是精益制造的基础——作业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控制把企业成本核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企业的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动态反映和追踪,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 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教授在《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一书中指出“成本核算的对象应该是作业,而不是产品;作业成本核算需要建立一套专门的作业账户来计算作业成本”。也就是说,企业要以作业中心为责任中心,从成本发生的根源上进行核算、分析和比对,逐步建立起最优的、动态的增值标准,不断优化作业方式,实现成本节约和成本避免。

向制造业学习,学习的就是精益制造的核心——作业过程改进。1998年,库珀与卡普兰提出,通过作业成本核算,可以对企业的全部经营过程进行详细的察看,并以最好的实践作为标杆进行分析。它鼓励员工用批评的态度对待现状,并提出改进。这种批评式的分析有利于过程的持续改进,促进资源的使用减少成本,这也为煤矿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但煤炭生产又不同于一般制造。煤炭企业的主要生产活动是采掘和掘进,作业场所和环境受地质条件影响而不断变化,成本总是处于变动之中。因此,在煤炭生产企业,常常有以下几个老大难问题:

1. 煤炭企业作业管理粗放。

煤炭企业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滞后,对生产中各工区、煤层的实际耗用情况无法进行详细管理,经常以领代耗。特别对生产使用后的剩余材料、生产中使用的旧材料的重复利用无法进行详细管理。从生产作业环节识别出真正的价值链条,并进行成本的核算、分析和控制是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重点。

2. 作业成本指标数据不准确。

煤炭企业对成本的管理更多的还是管结果不管过程,实际耗用的详细构成分析不出来,无法有效控制企业成本,不能对经营过程进行有效改进和指导;煤矿生产各环节到底创造了多大的价值,耗费了多少资源,哪些具体环节可以进一步改进,能改进多少,都缺少量化的数据支撑。

3. 员工积极性不高。

企业经营的主体是人,但内部激励机制建立不起来,采矿工人就无法即时了解自己当天或一段时间的工作价值,形成不了多劳多得的企业文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降本增效的主动性无法有效调动起来,就会影响到生产效率。

针对这些问题,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我国煤炭行业企业普遍建立了以工作面(类似于制造企业的产线,同一时期内,工作面生产参数基本相同)为基本作业单元,以作业定额管理为基础,将工资分配与作业实绩挂钩,实行以区队为成本责任中心的经济核算和考核体系,产生了内部市场化精细管理体系。可以说,这是作业成本管理理论在煤炭企业的具体实践和应用,极大的调动了煤炭生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改变了企业面貌。

研究意义

内部市场化管理系统是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与信息技术手段的有机统一,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的有效手段和工具。考虑到作业成本核算需要收集大量的基础信息和业务数据,没有一个信息化的工具支撑内部市场精细管理机制的运行,仅靠手工方式是难以想象的。而内部市场化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建立了适合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作业成本优化模型,实现了煤炭生产过程中对计划、定额、价格、计量、核算、结算和工资分配的全面管理,为煤炭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成本控制和内部考核提供了系统化支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提升作业成本管理在煤炭企业的应用水平,帮助煤炭企业建立一套完整的作业成本管理的理论应用体系和方法应用体系。而具体到实际应用来说,内部市场化系统建立在企业统一的基础信息数据库上,可以对企业生产经营数据从不同的维度和层面上进行加工处理和展现,为企业高效运营、敏捷决策提供快速的直观化的数据支撑。综合这两个角度来看,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推动作业成本管理在煤炭企业的应用,提升煤炭企业精细管理、科学决策的水平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项目实践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要求各单位结合实际,始终把内部市场化管理作为提升管理的有效手段,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单位经验,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管理方法,进一步强化矿厂、区队、个人三级市场主体构建,做实做细各级核算,调动各个层面的积极性、主动性,构建了以生产经营计划为龙头,安全生产、材料消耗、设备管理、项目管控、综合调度全过程精细管理体系,实现了全员全业务全过程的成本考核与激励,有效降低了煤炭生产企业的作业成本,做到了人人参与经营、天天知道效果、处处讲究效益、时时了解产出。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内部市场化运行主体的构建:

内部市场化先进单位陈四楼矿基于内部市场化运行机制的煤矿生产全面业务运营:

用友软件助力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生产经营精细化管理与内部市场化考核:

应用价值

1. 实现了煤炭生产企业定额体系的全面梳理,为煤炭企业横向对标管理和纵向精细化管控提供了有效数据支撑,预算更科学,定额更完善,管理更轻松。

2. 生产作业过程得到充分自主优化,生产区队、班组切实称为企业管理改善的创新主体和践行主体,吨煤材料配件成本得到了有效降低。

3. 调度了员工参与企业经营的积极性,激发了企业活力,形成了“人人精打细算,个个当家理财”的良好经营氛围。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