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软件系列研究(一):大型企业信息化的国产化路径

[摘要]研究表明,国产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经过多年的发展,具备技术后发优势、产品自主安全可控优势、成本优势;能很好地满足企业对移动、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新技术、新模式的需求;能降低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的成本,且不会留有“后门”,满足安全需求。

【背景】忽如一夜春风来,IT界国产花盛开。

为调查大型企业信息化当前面临的挑战,分析国产软件在大型企业信息化中如何实施,海比研究联合用友软件成立了大型企业信息系统国产化路径的专项研究小组,主要针对国产软件进行深入的专项研究。该研究从 2014 年 3 月启动,历时 3 个月,研究小组采访了20位专家,访谈对象包括来自国产软件提供商、实施服务商、最终用户、研究机构的资深专家,以及127 家各行业的大型企业用户。企业用户的访谈对象主要为 CIO、信息化负责人,以及管理层人员,最终形成了本研究成果。

为什么大型企业应对技术、成本、安全三大信息化挑战的有效途径是国产化呢?

研究表明,国产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经过多年的发展,具备技术后发优势、产品自主安全可控优势、成本优势;能很好地满足企业对移动、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新技术、新模式的需求;能降低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的成本,且不会留有“后门”,满足安全需求。

研究小组预计,未来三年,在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国产软件和解决方案将会成为企业信息化的应用重点和投资热点。但调查结果显示,高达90%的大型企业信息化负责人希望业界能够提供信息系统国产化的应用路径和成熟方法。

事实上,从已有的成功案例来看,大型企业信息系统的国产化路径已逐步清晰。

1、国产化的方法和原则

其实,在大型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国产化不是一个新话题。调研发现,83%的企业曾应用过国产软件产品或解决方案。从成功案例中,研究小组总结出了大型企业信息系统成功实施国产化的三个原则,即应用牵引、平台重构、分阶段。

研究小组认为,很多企业信息系统国产化的效果之所以没有达到预期,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采用以上的原则、没有按照正确的路线图进行实施。

1)应用牵引

成功企业的做法告诉我们,从应用系统入手、以应用系统来牵引国产化信息系统的落地与建设,是大型企业信息系统国产化的重要原则。

研究小组发现,部分国产化效果不好的大型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直接从基础软件入手进行国产化,而忽略应用系统。如果仅仅更换基础软件而应用系统不做变动,将会出现应用系统不支持的情况,必然会导致应用效果不好。

大型企业评价信息系统的效果最终要以应用系统的运行效果来体现。应用牵引的思路就是从大型企业的业务需求出发,从应用系统着手,以此带动整个信息系统的国产化。应用软件的国产化,能够主动实现与国产基础软件之间的适配,确保整个信息系统的运行流畅、安全可靠。

2)平台重构

研究小组调查发现,平台化是当前大型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点。93%的大型企业都已或正在、准备构建信息化的统一平台。

大型企业的业务具有复杂、多样、多变性,因此为业务服务的信息化系统也需要不断变化、不断扩展。平台化是适应这种变化的最好方法。构建一个统一的、弹性的、高内聚、松耦合、能对所有业务系统进行全面支撑的信息化平台,能够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多系统协作,对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小组认为,未来,统一的信息化平台是大型企业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国产化应用成功的经验表明,平台的国产化是大型企业信息化国产化的关键步骤。

研究小组发现,国内软件在架构方面具有后发优势,更加强调松耦合架构,可以在不同功能系统、模块之间实现自由搭配,支持新业务模块或业务系统的研发,既能满足企业自行开发的需求,又能实现与第三方应用软件的对接。平台重构,为替换国外应用系统奠定了基础,进而推动后续的基础软件替代。

3)分阶段

研究小组在调研大型企业信息化负责人的过程中发现,虽然目前已有83%的大型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使用(或曾经使用过)国产产品,但是在整体信息系统中,完全使用国产产品的案例并不多。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企业在信息化的一些关键环节上使用了国外信息化产品,而国外产品往往对上下游产品进行了严格限制,对国内产品具有很大的排斥性,这也导致了信息系统的国产化推进困难。因此,分阶段推进国产化是应对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则。

第一阶段:ERP系统、外围应用软件替代

以ERP系统为代表的国产应用管理软件系统已经成熟。从技术上,国内产品与国外产品已经基本不存在差距,在新技术的某些领域国产厂商已经走在了国外同行的前面;在系统架构上,国内厂商对本土市场更加专注,具有后发优势,更适合大型企业的定制业务开发,松耦合的架构使得用户不用担心自行开发模块的匹配性,系统可扩展性更强;在新技术带来的创新应用上,国产产品的设计更加贴近大型企业的实际需求,同时落地速度往往超过国外产品很多。

总的来说,ERP、CRM、HRM等成熟的国产应用管理系统可以完全替代同类型的国外产品;在网络与传统业务结合产生的敏捷、创新应用方面,大型企业也可以放心选用国产系统;在非核心的外围系统方面,国内外产品性能差别不大,同时国产产品存在较大的价格优势。因此,大型企业可以首先从ERP系统入手,实现对国外产品的初步替代。同时外围应用软件对核心业务系统影响较小,功能、技术含量相对不高,通过自身开发或是通过性价比高的国产软件已可满足需求,而不必使用功能相似却价格昂贵的国外软件。

第二阶段:重点业务系统、行业应用软件、工业软件的替代

研究小组发现,对于90%以上的大型企业,上述的第一阶段都可以顺利完成,国产化可以在这些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对企业中的重点或核心业务系统,一些复杂的行业应用软件或工业软件,其国产化的工作可以放在第二阶段进行实施。相对而言,这些系统都具有功能较为复杂、稳定性要求较高的特点。在当前阶段,国产软件在某些方面还难以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但研究小组发现,这些系统的国产软件提供商在这几年成长非常迅速。研究小组预计,在未来三年内,国产软件将在大型企业的重点业务系统、行业应用软件和工业软件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并成为大型企业的应用主流。

第三阶段:信息系统的整体国产化

研究小组认为,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完成管理软件及外围系统、重点业务系统的国产化之后,可以进入国产化的第三个阶段,即信息系统的整体国产化。

这主要是指,企业在前两个阶段替代任务完成的情况下,可以在第三阶段将信息系统中还存在的其他国外软件进行完全替代,实现整体的国产化。研究小组调查发现,在这个阶段,往往有两个主要软件产品需要花费比较大的代价。第一个是大型企业目前普遍采用或正在实施的统一信息化平台,统一信息化平台在企业应用中中起着承上启上的关键作用,它的替代必须在万无一失的前提下进行。第二个是大型数据库产品,在大型数据库的核心能力方面,国产数据库还比较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当然,也还有部分其他产品需要专门攻坚才能实现,例如银行普遍采用的大型机、高端存储等。。

研究小组认为,之所以要在大型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分阶段地实施国产化战略,主要原因在于:不同类型的国产软件的发展水平成熟度不一样;在不同阶段的时间点上,国产软件之间的适配度也不一样。分阶段实现信息系统的国产化对大型企业而言,非常重要,不仅能给企业信息化带来安全保障,还能给企业带来实际的利益,降低企业信息化成本。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都是分阶段实施国产化,但因为不同企业应用的软件不一样,因此每个阶段时间的划分点,也可能不一样。例如,对于某个大型企业而言,当前可能已处于第二阶段;但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其国产化还处于第一阶段。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