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化替代:如何掀翻企业软件洋品牌?

[摘要]不久前,一系列事件让国产软、硬件厂商们无不磨刀霍霍,好像一夜间国内打的一塌糊涂的软硬件市场瞬间平息了内战,出奇一致的把矛头对准了外企。中国市场奇葩了那么多年终于有些企业出来做些不一样的事了,在一系列和自己人“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之后终于愿意出来牵头与别人合作了。
       导语: 不久前,一系列事件让国产软、硬件厂商们无不磨刀霍霍,好像一夜间国内打的一塌糊涂的软硬件市场瞬间平息了内战,出奇一致的把矛头对准了外企。中国市场奇葩了那么多年终于有些企业出来做些不一样的事了,在一系列和自己人“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之后终于愿意出来牵头与别人合作了。

说正题之前先说一个趣闻,某垄断行业龙头企业,部署了林林总总的管理应用和业务应用,最近有部分管理应用从某洋品牌产品迁移到国内的某厂商产品上,猜想这单肯定不小。若在国外市场,作为上市公司这样一笔价格不菲的投资无论如何也很难模糊掉,所以这事根本无密可保。由此可见,那些所谓的国际品牌的日子也开始不好过了。不过本文不是写八卦的,是写到底怎样才能敲碎外企的那扇破窗户,谁能掀翻那艘大船?

国产VS 洋品牌,互有长短的博弈!

国产和洋品牌的到底有多少差异?这个问题问了很多年,很多人也都试图回答,但是很遗憾没有一个完美的答案。很早前有人说和外国厂商比技术有差距,不久前有人说和外国企业比产品有差距,最近有调查发现:洋品牌擅长做售前,中国企业擅长做支持服务。在不考虑纯粹的技术前提下我们可以换个不同维度看这个问题:国产软件企业在销售手段上,虽然现在已经有所改观,但扔缺少洋品牌那种高大上的思想沉淀。虽然用友有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理论、金蝶有企业架构师的理论体系、鼎捷有自己的CEBIT方法论;虽然大家逐渐都懂得了如何抱高大上的“大腿”,但是抱完大腿之后的事并不是很多人都做的到位了。

服务呢?对客户、对伙伴的服务在哪里?可能是习惯了单打独斗,像用友大力推进的平台化发展之路的企业太少,能够引起业界足够重视的也太少了,能像SAP那样给伙伴搭台唱戏的国产软件企业太少。平台化、伙伴化发展不是谁学谁的问题,而是谁去做并且能做好的问题。中国市场上忒多的企业要做自己的品牌、平台结果大部分如流星一般转瞬即逝。与其这样谁都向做,但是谁都很难做好的事为什么不选择合作呢?很多企业张嘴“替代洋品牌”,闭嘴“完全国产化”,也许在某一点上能够实现了所谓的“国产化”,但是从软件产业来看仍然很容易别人各个击破。

抵御的不是外敌,而是思维方式!

从“去IOE”开始,说要替代某些洋品牌,可能是打着安全隐患扶持自主产业,可是真的扶持起来后又怎么样了?提出这个去IOE概念的企业中似乎并没有干多少IT本行业的事。掀起什么互联网金融、什么电商大战...所以靠他们抵抗外敌似乎差那么点意思。因此真正意义上的替代,势必要从软件应用入手,用应用牵引着整个产业逐步的完成替代。

思维方式要变,就像过去说替代就是“去IOE”一样,本土品牌与SAP、Oracle之类洋品牌都玩过了“买大”的游戏,也同样走了一段相同的艰难的整合之路,就像比较熟悉的用友在垂直行业和通用行业的出手结果都是如此。现在反过头来看看,这些企业无不在产品版图扩张步伐上做出了调整。对国产软件企业来说也是如此。

通过周边应用开始国产化企业级软件市场,其实这不是今天才有的尝试。但是过去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个别厂商的单打独斗,很少有团队作战体系出现。现在,可能大家越来清楚的意识到这个问题严重性,正在寻找一个有力的平台作为支撑。或者说微创新的年代,很难颠覆先入为主的主观思想和习惯的前提下,只有成熟品牌之间的合作才能有机会产生共赢。就像用友副总裁郑雨林说的那句话:“如果每个公司都想做平台,那就没有真正的平台出现。如果每个公司都自称行业老大那么就没有真正的老大。”

所以,现在讲国产化替代,并不能单独的把矛头指向洋品牌的产品,先把思想摆正。自己靠滚雪球式成长,不是不会成功,而是成功的时间成本、机会成本成正比吗?可能不久前一次“国产软件产业链合作峰会”能成为摆正心态的开始,这个年代需要能够巨人肩膀上为人民服务的标兵,而不是太多的巨人。就像SAP HANA认定了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一样,用友应该以应用的身份去牵引整个产业,上游到操作系统,下游到应用开发。而且用友具备UAP这样的开发平台,可以说具备为应用开发者提供宽阔舞台的能力。

后记:每个企业高管都是爱国的!

根据《大型企业信息系统的国产化路径》白皮书的调查数据显示,在127家被调查企业中,有83%的企业正在使用国产化信息系统。除了某些特殊情况,恐怕每个企业的高管都有一个“爱国的心”,那么接下来的任务是怎么让国产信息系统深入到这些企业各个领域,同时让更多的企业一起拥抱国产化。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