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贷野蛮生长遭遇信任危机

[摘要]P2P网贷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以8%、10%、20%甚至更高年化收益率的投资理财产品,吸引了众多网民参与,使得这一互联网金融创新事物成为今年的一大亮点。低门槛、监管缺位的特点,让各行各业的资金纷纷涌向P2P行业,使得这个行业鱼龙混杂,隐患在这个行业刚刚兴起之时就已经埋下。

近期以来,随着不少P2P理财产品进入兑付期,一些P2P公司要么因管理不善投资失误无法兑现,要么因将资金挪做他用不想归还而“人间蒸发”,P2P网贷平台出现挤兑潮、关门潮,不少投资者的投资面临血本无归的境地,整个P2P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模式,P2P这两年蓬勃发展的势头,让市场一度对其寄予厚望,希望其能填补商业银行不能触及的空白地带,并将此前游走于灰色地带的民间借贷阳光化。然而,近期P2P行业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让这些良好的愿望遭遇挑战。

异动

P2P出现关门潮

“‘十一’之后,平均每天有1家P2P平台倒闭,这对行业冲击非常大,而现在90%的网贷平台都在亏损,可以说倒闭潮已经在门口了。未来某个时间点,一个月倒闭100家平台也不再是新闻。”近日深圳举行的2013民间资本和互联网金融创新论坛上,网贷之家创始人徐红伟的一番话,使得参会的P2P从业人员感到阵阵寒意。

徐红伟的说法并非危言耸听。综合各地媒体报道,今年10月,已经陆续有20家P2P网贷平台资金链出现问题,提现困难;进入11月,这种现象有不降反增的趋势。仅仅11月份前五天,行业内就已新增8家问题平台。

“10月份以来P2P公司出现关门潮,是因为上半年上线运行的一些小P2P公司,其贷款产品到期,投资者要求赎回。但这些小P2P公司募集的资金,要么因为投资项目不理想而出现投资亏损,收款困难;要么一开始就将募集的资金挪为他用,出现流动性紧张,无法满足投资者的赎回要求。”深圳一家做了近两年P2P业务的网贷公司负责人告诉南方日报记者。

人人聚财CEO许建文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P2P这两年高速发展,吸引了很多资本进入淘金。很多公司是看好这一产业发展方向,希望在这个行业有所作为。但也不排除一些骗子公司,上线运营几天,靠几个“秒标”(“秒标”是P2P网贷平台为招揽人气发放的高收益、超短期限的借款标的,通常是网站虚构一笔借款,由投资者竞标并打款,网站在满标后很快就连本带息还款。网络上由此聚集了一批专门投资秒标的投资者,号称“秒客”),忽悠了用户一笔钱就销声匿迹了。还有一些公司,是三五个人筹了一笔钱,就来做P2P,根本就没有考虑到人才储备、风险管理,不出问题才怪。

不过,融360创始人兼CEO叶大清也指出,近期出问题的P2P平台,都是一些小平台。那些资金实力雄厚,运作规范的P2P平台,运作情况都很正常,说明这个行业并没有出大问题。

影响

投资者或血本无归

P2P网贷平台出现挤兑潮,关门潮,最忐忑不安的,自然是那些投资人。

“幸亏当初没有被那些高收益率产品诱惑住,而是选择了平安旗下P2P平台陆金所的理财产品。尽管这款理财产品也出现了逾期,但由于有平安担保,所以并不存在风险。如果当初选择了高收益的小P2P平台的产品,如今可能也会面临血本无归的境地。”在广州某公关公司做公关总监的潘先生告诉南方日报记者。

潘先生今年4月份投入近20万资金购买了陆金所推出的一款产品。“8%的年化收益率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如果存银行,年利率不到4%,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也只有4%—5%左右,基金股票更是亏多赚少不敢碰。因此,看到陆金所的这款产品,加上有平安集团的背景,所以就放心买了。当初也了解过一些P2P平台的产品,有的收益率高达20%,也号称100%保本,但没有实力雄厚的后台,这样的承诺并不靠谱。”

相比潘先生,不少投资者的遭遇就不幸得多。在深圳工作的李小姐,9月份与一家名为荆门钰泰投资有限公司的网贷平台达成了短期投资协议,投资金额超过30万,期限是一个月。该P2P网贷平台每笔借款的年化利率均在22.82%至24%之间,确实很吸引人,且公司各项手续看上去也很正规,让投资者比较放心。

然而,一个月到期之后,钰泰公司却未能向李小姐返还本金及支付利息,觉得情况不妙的李小姐致电钰泰公司,得到的是公司暂时无法偿还借款的回复。不得已,李小姐只能向荆门警方报案。李小姐从荆门警方处获悉,目前已经有近40人报案,警方已经立案调查。

第一财经日报日前报道了浙江湖州一位投资者王智边(化名),其投资的四家网贷平台相继曝出风险事件,追回资金希望渺茫。这一案例成为当下P2P业界热议的话题。

报道称:王智边在去年10月开始投资网贷,目前其投资的网贷平台有四家相继宣布经营难以为继,他投入的200多万元难以追回,而这其中有100多万元都是向身边朋友借来的。目前,王智边在做最后的尝试,跟受损投资者一起,一方面找平台协商回款,一方面找警方介入调查。

“从近期曝光的一系列案例来看,一些P2P平台,不过是将此前的民间借贷换了个P2P马甲,搬到了网上而已。民间借贷市场曾经出现的问题,在P2P上同样会出现。投资者要想从已经关门的P2P平台上拿回自己的全部本金,恐怕机会不大。”平安银行理财师胡梅告诉南方日报记者。

分析

野蛮生长背后危机暗伏

P2P平台这两年的高速发展,被视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一大亮点。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P2P平台大概有50家;2012年,我国P2P贷款服务平台超过200家,可统计的P2P平台线上业务借款余额将近100亿元,投资人超过5万人;到2013年9月末,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500家,预计今年底将达到800—1000家,全年成交量预计会超过1000亿元。

然而,在P2P平台高速增长背后,却是隐患丛生,危机暗伏,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准入门槛低和监管不足,行业缺乏规范。这些先天性不足,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迟早都会触雷。

今年6月份,深圳一家此前在华强北做电子产品贸易的企业主孙先生,联合另外三位朋友,转行做P2P网贷平台。“电子产品的毛利率不足10%,稍微出现坏账,或者出现返修,就没有利润了,做得很辛苦。有时候资金不足,向朋友借款应急,年化利息都在30%—40%以上。做个P2P网贷平台,融资成本年化利率一般不到20%,中间有20%的利差。比做电子产品强多了。金融业远远比电子贸易业有前途。”孙先生向南方日报记者道出了转行的原因。孙先生告诉记者,从产生这个念头,到说服几个朋友入伙,再到公司平台上线,只用了不到四个月时间。“一切都十分顺利,没有受到什么阻挠。”不过,由于近期不断曝出P2P平台关门的消息,孙先生P2P网贷平台上刚刚上线的产品卖得并不好。“我们定的利率是15%,这个利率水平,此前对投资者吸引力并不大。但定得太高,我们的风险也大。加上最近行业负面消息不断,中小P2P网贷平台日子比较难过,我们也十分着急。”

平安证券研究员付建在其报告中指出,从民间借贷角度看,网贷平台应属银监会监管;而从金融创新角度看,它则应属央行监管。而实际情况是,目前没有机构明确表示对P2P平台监管负责,且相关法律也没有给出明确定义。“监管的缺失,导致中国的P2P行业非常混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P2P网贷的发展。”

海通证券研究报告指出,未来随着经济周期和行业周期回落,P2P行业或许将会遭遇洗牌,小企业遭遇更大的经营压力,平台资产方坏账率迅速上行,高杠杆下附带担保的P2P平台,承担的损失远远高于资本金时,或将导致破产;如果涉及资金池业务还可能出现流动性危机。

求解

P2P企业主动“求监管”

P2P野蛮生长的背后是监管的“三无状态”——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监管机构。监管层对于P2P的官方口径,多年来有据可查的只有年前银监会曾经发文提醒过银行警惕人人贷风险。而这份文件也仅仅是出于对银行系统风险的考量。真正的P2P行业监管法规一直处于空白,没有一个监管部门主动提出P2P业务究竟归谁管。随着时间的推移,P2P网贷行业良莠不齐,野蛮生长,风险积累越来越高,而业界也开始呼吁希望将P2P纳入监管。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分析认为,有必要将互联网金融纳入监管框架。他分析指出,从产业发展内在规律来看,一个新兴行业在产生初期,大多发展快且风险较低,然而伴随快速发展及利润诱惑,从业务和机构上都开始变得鱼龙混杂,风险随之积聚,从目前互联网金融领域来看,已经表现出进入这个阶段的苗头。为了防范风险积聚之后的爆发,合理的监管自然是必要的。

“如果说目前的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业中的’异类’,那么,通过给予其合法身份,并将其纳入监管框架中进行规范,将促使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使其回归金融的基本属性。互联网金融的纳入监管范围才能促使整个行业得到持续长久的发展,从而活跃中国经济。”郭田勇表示。

他建议,一方面,为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领域正名,该“登堂入室”的可以“登堂入室”,比如,可以给做得好的企业发放牌照、合理准入等。

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有局限性,互联网自身存在的安全问题和金融业特有的风险问题可能相互放大,导致互联网金融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如何保证客户信息和交易信息的安全以及在互联网环境下防控金融风险,是互联网金融继续发展的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央行牵头负责监管互联网金融,也需要根据业务类型协调各监管机构,做好监管的分工,明确监管职责和监管主体。”

虽然工信部、央行多次表态正在制定相关监管方案,但至今没有具体内容出来。央行副行长刘士余今年也仅公开表示,互联网金融有两个底线是不能碰的,一个是非法吸收公共存款,一个是非法集资。

不过,近期随着招行试水P2P业务,监管介入的步伐显然在加快。银行试水P2P业务有助于监管政策及早出台。据媒体消息,10月中旬,由央行牵头的一行三会以及工信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务院法制办组成的调研组奔赴深圳,进行为期一天的互联网金融调研,调研重点为P2P。

相比监管部门,P2P行业中,不少企业对监管政策显得更为急迫。宜信CEO唐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接表示希望“求监管”,他认为,加强对网贷行业的监管、提高准入门槛,才能逐渐规范行业向好发展。

当心“馅饼”变“陷阱”

■理财提示

在P2P网贷监管还没有到位、纯靠“自律”的情况下,P2P网贷平台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毫无疑问,P2P比一般银行理财渠道收益高出不少,但人人聚财网媒体总监刘侠风不无担心地表示,对于敢吃螃蟹的P2P网贷投资者而言,面对10%以上年化收益率、低门槛(大多数P2P网贷平台的投资起步门槛是50元)、高保障(大多数P2P网贷平台都承诺100%保本)的诱惑,为了自身财富安全,投资者选择项目和平台时真要擦亮双眼。

刘侠风表示,根据近年一些网贷平台倒闭案例来看,可以归纳出几点投资者最好“不要碰”的P2P平台和项目。

高收益的背后离不开的是高风险,一些新上线的平台,通常会用畸形的高收益吸引眼球。刘侠风表示,一般正规民间小贷公司融资成本在两分左右,如果P2P网贷平台给出的年化收益率超过24%就要谨慎。“如果超过24%还有高得吓人的“投标奖”,你在投标的时候就不能只想着收益了,还要想着如果血本无归怎么办。”

此外,还有部分P2P网贷平台为招揽人气,在网站上发布高收益、超短期限的借款标的,业内称为“秒标”。刘侠风分析表示,这种秒标的做法通常是网站虚构一笔借款,由投资者竞标并打款,网站在满标后很快就连本带息还款,但“秒标”背后很可能根本没有真正的借款人,网站通过送利息的方式吸引眼球、提高知名度。因此,某些P2P网贷平台的“秒标”可能就是庞氏骗局,给投资者以诱饵,利用新投资者的钱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投资。

“作为P2P网贷投资人,一定要深入了解项目资金的匹配情况,如果这笔钱,你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只看到高额回报率,建议放弃;另外,如果P2P网贷平台实际控制人,同时还在经营其他企业,尤其需要谨慎,很可能企业存在’自融’行为,通过平台揽钱拆东墙补西墙。”刘侠风指出。

这些P2P要当心:

1.坚决不碰年化收益率超过24%的平台;

2.坚决不碰秒标;

3.坚决不碰不专业的团队运营的平台;

4.坚决不碰有自融嫌疑的平台;

5.不碰超短期项目过多的平台;

6.不碰单个项目融资金额巨大的平台;

7.自营项目过多的平台尽量回避;

8.刚上线的平台尽量回避。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