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迟迟不发牌 倒推中移动终端自主品牌化

[摘要]与4G尚未发牌存在很大关系,尤其是TD-LTE行业市场的需求旺盛,终端形态必然个性化,自主品牌终端也不仅仅局限于手机、平板和MiFi等。其次,面向全球市场,相对成熟的LTE FDD终端市场,自主品牌终端有利于TDD产业链上下游形成合力。
中国移动推自主品牌终端

去年,笔者曾分析了中国移动推自主品牌终端的多种可能,8月2日,中国移动自主品牌终端终于在国内亮相,这次共展示了两款多核手机、两款五模MiFi和移动电源,其中手机裸机价分别是499和1299元,单从价格上看,主要定位中低端。

当前,在TD-SCDMA用户每月保持近千万增长的阶段,中国移动为何选择此时推出自主品牌终端?中国移动推自主品牌终端是否值得终端厂商警惕?

实际上,中国移动筹谋自主品牌终端有一年多的时间,仅有十多个人的团队推动自主品牌的手机,人数上对比,这与传统意义上的终端企业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之上。

在终端方面,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坦言中国移动还是小学生。不过在李跃眼里,终端公司是特种部队。特种部队在人们的印象中,出手敏捷精准、善于协同,在特种部队中组建这样一支小分队,有没有必要去与成熟的终端厂商争市场,这只是一种徒劳无益的猜测。

从电信运营商自身业务的发展考虑,云、管、端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三大要素,前两者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是轻车熟路,但距离用户有点远,而一般距离用户三米之内的移动终端近期接二连三发生事故(电池爆炸、应用吸费),让为提供客户服务拒绝瑕疵的电信运营商难以独善其身。那么,对于终端品质的把控将成为中国移动发展自主终端的首要命题。

中国移动内部人士认为,既然要做消费类电子产品就必须直面质量、售后以及用户误操作等问题,显然,中国移动是经过深思熟虑才进入这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领域。

去年12月在广州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李跃当时谈及,中国移动推自主品牌终端,不与在座的(合作伙伴)竞争。这意味着将在合作伙伴与客户市场中寻求平衡,必然遵循缝隙法则。

当前,OTT让电信运营商的哑管道风险日趋累积,在移动互联网价值链中加剧边缘化,需要在接近用户的一侧——终端与客户端方面运筹帷幄,这成为中国移动推自主终端的一种解释,显然有些合理但很牵强。

在TD-SCDMA时代,中国移动通过定制机推动了TD-SCDMA终端市场的成熟与发展,当TD-SCDMA市场发展进入壮年,在合作伙伴精心耕耘的主流市场之外,存在着一些特定的市场,中国移动有理由去弥补那些覆盖并不到位或终端功能与需求并不匹配的目标用户市场。

正如李跃所提及的,下至三岁儿童上至65岁以上的老人都有可能成为中国移动的客户,教育、医疗等领域需要深度挖掘行业用户需求。

存量经营成为后3G时代不可避免的话题,千篇一律的终端难以满足行业用户个性化需求,什么才是真正的“定制机”?这种定制机的成本是否是单个行业用户所能承受的?

通信行业遵循规模经济,为客户而生的低成本方案是中国移动推动自主品牌终端的真正目的,尤其是在3G向4G过渡的时期,这种增值将使得存量用户黏性加强。

那么,自主品牌终端与4G是否存在一定联系?

笔者认为,与4G尚未发牌存在很大关系,因此想象空间很大,尤其是TD-LTE行业市场的需求旺盛,终端形态必然个性化,自主品牌终端也不仅仅局限于手机、平板和MiFi等。其次,面向全球市场,相对成熟的LTE FDD终端市场,自主品牌终端有利于TDD产业链上下游形成合力。

最后,推动自主品牌终端有利于渠道操盘经验的完善,使渠道成本进一步下降,渠道效率进一步提高,而C2B2B2C使得自主终端与用户的需求匹配,通过自主终端积累电商经验,使得电商渠道与运营商实体营业厅渠道协同发展,最终使得终端产品从功能到销售完全为客户而生。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