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公开课“神童”演讲走红,直观中美教育差异

[摘要]近日,网易公开课TED专题下10位美国“神童”的系列演讲震惊国人:8岁便出版故事集、拥有惊人阅读量的华裔女孩邹奇奇,12岁自学APP开发并已拥有自己公司的Suarez,14岁在车库制造出核聚变发生器的Wilson……这些少年带着不可思议的创造力和无限激情讲述着自己的“美国梦”,引发人们的深思。

近日,网易公开课TED专题下10位美国“神童”的系列演讲震惊国人:8岁便出版故事集、拥有惊人阅读量的华裔女孩邹奇奇,12岁自学APP开发并已拥有自己公司的Suarez,14岁在车库制造出核聚变发生器的Wilson……这些少年带着不可思议的创造力和无限激情讲述着自己的“美国梦”,引发人们的深思。

 

梁启超曾写道: “以天下兴亡,皆在我少年的奋发有为,少年强,则中国强。” 欲知一国之未来,且看少年之现状。

 

是什么造就了神童?中美教育的差异究竟何在?

 

美国人的“由技而道”

 

在网易公开课TED演讲“神童”系列中,出现了许多科技达人,除了14岁在自家车库里研究核聚变发生器的Wilson;还有三位年轻女孩劳伦•霍奇、斯里•波色和内奥米•沙阿,她们分别研究如何控制食物中致癌物生成、从DNA角度控制卵巢癌、以及室内空气质量对哮喘病人的影响,并获得第一届谷歌全球科学展头奖。

 

这些研究项目涉及到高端霸气的物理、生物等理科领域。著名教育学博士王红教授曾在《美国中小学校长和中小学教育》一文中质疑过一个普遍的观念:中国的大学教育或许不如美国,但是中国的基础教育与美国相比,更为扎实,证据之一,便是中国中小学生在各种国际性的学科竞赛中,获得无数佳绩,所以我们至少“赢在在起线上”。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数理化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学生的强项,无论是初中、高中、大学,都完胜美国同龄的学生。迈阿密大学孔子学院院长黄全愈博士在《美国学校天赋教育透视》中举例:他儿子矿矿在一年级时就自学会了美国六年级的数学,这对于华裔的孩子而言,并非难事。然而,当他们想为儿子申请跳级去上三年级的数学时,却遭到了校方的拒绝。校方认为矿矿擅长的是“算数”技巧,而美国学校教的则是数学。

 

什么是数学?不仅是计算、测量及应用公式,数学的实质是一种思维方式,是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方式。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提出,万物皆数,他们从五个苹果、五个手指等事物中抽象出了五这个数,用抽象的数去理解世界的本质。由技而道,也许正是我们的小学教育中逐渐丧失的东西。

 

少年Wilson在他演讲开始便指出“我相信核能将成为能源发展的未来。我想科学研究,并非只是公式的堆积、术语的背诵、应试的法宝,它是使人从科学的视角去看待自己周边的生存环境,并努力改善它。 ”

 

9岁“女权主义”者向常规宣战

 

“幼稚并非是儿童的专属标签,成人也可能幼稚,儿童也可能充满智慧和妙思,所以,拒绝年龄歧视,儿童和成年人应该相互尊重。”“神童”系列之邹奇奇演讲,年仅9岁的华裔女孩道出了这番“逆天”之语,并以自己的演说和成就赢得了全场的掌声和尊重。

 

 

 

邹奇奇拥有惊人的阅读量,3岁到8岁间,已经阅读超过1700本书;4岁开始创作;8岁出版自己的故事集《飞扬的手指》,书中300多篇故事大多以中世纪为背景,从古埃及写到了文艺复兴,文中透露出朦胧的政治、宗教和教育见解耐人寻味。

 

黄全愈博士论文中,曾提到美国中小学课堂上的创造性阅读,即通过阅读来启发、创造,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批评力、主动性、独立性等,而不是总结段落大意和猜作者的中心思想。邹奇奇的网易公开课Ted演讲中,处处透露出她对生活的独立思考和创见。

 

细细一想,这或许并不只是教育体制的问题,也是一个国家凝结的文化对个人的影响。在中国传统家族文化中,孩子一直是作为成人的附属产品而存在,被教导要尊师重道、顺从父母,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思维和个性一直备受限制。在童年生活里,最熟悉的话莫过于“小孩子懂什么”、“大人说话,小孩子别插嘴”等,儿童的声音常被淹没。邹奇奇为孩子争取“制定规则上的话语权”、提出“成人应该与孩子相互学习”、“幼稚与年龄无关”等,并坦言自己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将来也会为争取女性、孩子的平等权利而奋斗,这透露出浓重的美国文化影响的痕迹。自1776年以来,美国精神里有着一个坚不可摧的东西,即美国人民坚守着“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更好生活”的信仰,也是美国梦的魅力所在,人生而平等、独立、可以通过努力来成就梦想。

 

兴趣永远排在第一位

 

“在学校里,很多同学不喜欢贾斯汀,于是我便决定开发这个APP游戏Bustin Jieber。”12岁的Suarez在公开课演讲中提到自己最得意APP手游“反贾斯汀-比伯游戏”的开发动机时,惹得现场一片笑声。

 

在美国教育中,兴趣是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的重要因素。中小学的课程顾问在与学生商讨学习计划时,第一个问题便是你对什么感兴趣。上世纪,柏林洪堡大学的创始人、教育改革家威廉•洪堡指出:教育应该使人充分认识人性,并促使其自由发展。国外顶尖大学,如哈佛、耶鲁等一直推行通识教育的理念,使得学生有充分的空间去修读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发现自己的无限可能。而国内的学生在选专业、学兴趣班时,“有用”才是第一衡量标准,不管自己有无兴趣,这多少有点让人遗憾。

 

有趣让我们对生活和学习保持一种热情和激情,做科研也好,开发APP手游也罢,这些“神童”们都在演讲中谈到了自己的纯粹兴趣。Suarez在演讲的最后,还提到将进军安卓系统开发,并管理好学校的APP社团,以帮助更多想学编程的小学生,这些都是性情使然而非名利驱动。

 

纵观网易公开课“神童”系列的演讲,这些“神童”并没有惊天动地挑战极限,他们只是全力以赴地为自己感兴趣的事付出努力,却得到了全场的观众的喝彩。他们是幸运的,自由、开放、公正、民主、个性的教育环境为他们创造了成长及成功的土壤。在他们身上,人们看到了未来的光明、希望和正能量。

 

更多网易公开课“神童”系列演讲参见http://v.163.com/special/ted10collection/

 

网易公开课是网易于2010年推出的公益项目,以哈佛、耶鲁、清华、北大、港台知名大学、可汗学院、TED、IEEE等学校和机构的课程与讲座为内容,投入巨资将课程翻译或制作后,放在网上和客户端免费提供给网友观看, 目前已经涵盖约13000集课程,日使用人数最高达100万人次,极受网友欢迎。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