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界里的苹果?透析福特AppLink软件开发计划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汽车也在走向“云时代”。今年的CES消费电子展上,福特启动了一项名为Ford Developer Program的软件开发计划,成为全球首家发起开发者计划的汽车制造商。该计划主要是基于福特SYNC系统完成。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汽车也在走向“云时代”。今年的CES消费电子展上,福特启动了一项名为Ford Developer Program的软件开发计划,成为全球首家发起开发者计划的汽车制造商。该计划主要是基于福特SYNC系统完成。

SYNC系统是福特和微软共同研发的一套语音识别人机互动系统。消费者可以通过SYNC系统用语音完成对车辆中控台各项功能的操作,这一功能使得消费者可在驾驶过程中专注开车,同时减轻中控功能操作的复杂程度。

简单的说,SYNC系统是一个载体,基于SYNC系统福特推出了一套名为SYNC AppLink的功能。这项功能可以让消费者手机上的APP应用与车辆的SYNC系统相连。其具体的意义就在于:当一个消费者购买了一辆配备有福特SYNC系统的车辆,他就可以通过SYNC语音控制系统,借由SYNC AppLink功能用语音直接操控手机上的APP应用。例如:播放网络收音机、开启音乐播放器、或者用语音发条微博等等。

早在2012年CES上,福特就展出了可以搭载APP的车载电子平台,一年后,他们已在Sync AppLink系统中预置了近20个APP。早期的SYNC系统只能通过蓝牙、USB驳接等方式将车主的手机、媒体播放器等设备集成到车载信息终端上,后来增加了车辆健康状态检测和自动接通紧急救援电话的功能。目前最新的SYNC则集成了交通监测和移动导航,可以起到修正驾驶的作用。

在2013 CES上,福特新发布了9款APP,包括华尔街日报资讯(Wall Street Journal)、今日美国资讯(USA Today)、亚马逊云播放器(Amazon Cloud Player)以及美国几个流行的社交网络平台、音乐服务和路况信息服务。

而所谓的Ford Developer Program软件开发计划,就是向开发者开放Applink API,鼓励开发者自由地为汽车开发应用。相当于把手机领域的安卓、iOS等开放平台计划搬到了汽车领域。目前,福特已经尝试与百度云平台进行合作,完成了26个项目的联合开发和演示,有75名百度工程师参与其中。而且福特已在CES上宣布,他们正与新浪密切合作,不久后新浪微博的APP也将出现在Sync平台上。

福特推进Ford DeveloperProgram项目的速度之快,与国内市场结合的紧密度让人始料未及。刚刚在中国投产的翼虎和出口到中国的锐界已经可以享受到最新的Sync平台。而一些搭载简化功能Sync平台的低端车型也有可能在将来获得升级包。车主只需要将福特发布的软件装在自己的智能手机上,进入车内后,Sync平台就可以与手机同步,替代手机工作。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市场将会是未来Ford Developer Program项目所关注的重点市场之一。而这样的策略,对于促进福特汽车在不同地区的销量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目前,福特已经在总部创立了福特车用APP的开发中心,这个开发中心将协助希望开发基于SYNC AppLink平台的APP开发者以帮助,为他们提供完善建置和专业的技术支持。同时,基于SYNC AppLink平台开发的APP应用也已经做好了应用分类,主要为:新闻与资讯、音乐与娱乐以及导航定位。

当第三方开发者开发出相关的APP之后,就可以提供给福特的工程师评估审核,以确保应用程式可以在车辆中使用,一但确认后,APP应用就可以如同苹果商店那般上架到相关的专门的应用程序市场销售。这一计划不论是对于用户、开发者还是福特都是三赢的。

站在未来汽车的发展角度,福特的这一想法可以堪称是汽车界的苹果。苹果拥有APP STORE而聚集了大量APP从而促进整个iOS生态的高速、良性循环。福特则将借助SYNC AppLink,打造一个汽车世界里的APP STORE。在这个世界里,福特可以借助于APP的发展,推动自身企业生态的发展。福特甚至放出狠话,他们可以免费向其他汽车厂商提供Sync AppLink平台。

看中车载APP的不仅福特一家,早在去年9月,宝马将“BMW互联驾驶”带入中国,而通用汽车也推出了自己的开放平台MyLink。MyLink是一个独立的车载平台,它采用HTML5的Java Script框架,司机可以直接在此平台上运行应用程序,不需要依赖任何如手机这样的智能通讯工具。

相比福特的AppLink平台,通用的做法具有更强的独立性,并且开发者可以掌握更多汽车的核心数据,进行深度的定制开发。但也面临车载平台的更新换代速度不如手机,开发门槛比较高的问题。福特的做法则更容易与现有手机应用程序资源相整合,但由于中间多了一道手机,在汽车与手机的稳定通信上将面临技术考验,而且驾驶汽车和使用手机毕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应用环境,如何保证软件在各自应用场景上的安全性及兼容性,同时还能拥有不错的用户体验?

与通用和福特向开发者敞开大门不同,凯迪拉克CUE系统,上汽iVoka人机语音交互系统,宝马互联驾驶系统则是相对封闭的系统。奇瑞刚刚发布了Cloudrive(智云娱乐新车系统),但还没有确定未来是走封闭还是开放的路线。

尽管汽车厂商们都在不遗余力地将已经开发出来的车载电子平台“移动互联化”,但也在小心翼翼地防止IT企业的入侵,将汽车制造厂沦为“管道化”工具。去年6月,苹果发布了一个与Siri紧密结合的应用“Eyes Free”,可以通过在汽车上加装一个按钮,使用户在开车的时候不需要用眼睛看就可以启用iPhone的Siri功能。通用、丰田、克莱斯勒、本田、奔驰、奥迪、宝马和捷豹路虎8家车企已经同意整合苹果Siri语音控制功能,但尚未推出明确的时间表,也许他们正在考虑如何避免未来陷入被苹果“绑架”的局面。

不管怎么样,基于开放平台的车载应用比起基于Telematics概念的车载人机互动系统已经前进了一大步。这种系统在北美已经发展10多年,需要人的服务、额外的付费、以及专属的服务中心。这样的模式在10年前,绝对算创举,但在今天则显得有点过时。

而各大厂家在专注探索移动互联时代的车辆新体验时,都有一个类似的思路,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汽车厂专注于汽车研发,移动互联平台的用户体验,则不如交给IT公司来办,也许这样的合作才是移动互联汽车的未来。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