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吴华鹏:通过浏览器获取资讯仍占主流

[摘要]相比通过客户端获取新闻资讯,浏览器还是目前的主流方式,其对设备和网络环境的要求比较低一些,目前几乎所有的手机机型都能访问基于浏览器的手机网站,但缺点是用户体验较差。吴华鹏认为,在用户还是习惯在浏览器观看媒体资讯的情况下,未来HTML5机会会更大一些。

 

 

凤凰网副总裁吴华鹏
9月13日消息,2012年中国互联网大会进入第三天日程,在今天的“2012中国移动互联网年会”上,凤凰网副总裁吴华鹏发表主题演讲。

吴华鹏透露,到目前为止,凤凰网手机官网的流量接近PC和互联网的1/3。他指出,虽然目前APP比较热,但是它的访问量还是比基于浏览器的浏览量低不少。

吴华鹏指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体形态有两种,一个是基于浏览器的,一个是基于客户端。目前九成以上的用户还是通过浏览器获取资讯,但是这种状况正在改变。

相比通过客户端获取新闻资讯,浏览器还是目前的主流方式,其对设备和网络环境的要求比较低一些,目前几乎所有的手机机型都能访问基于浏览器的手机网站,但缺点是用户体验较差。

吴华鹏认为,在用户还是习惯在浏览器观看媒体资讯的情况下,未来HTML5机会会更大一些。

以下是凤凰网副总裁吴华鹏演讲实录:

吴华鹏: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高兴来到会场跟大家分享凤凰网在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的思考。

先给大家介绍数据,大家看到3.88亿,这是手机上网用户,大家知道这两天最大的新闻热点是钓鱼岛问题,9月11号,12号凤凰网、凤凰视频,凤凰视频,包括凤凰的客户端都创历史新高,在凤凰网PV超过了十个亿,手机凤凰网的访问量接近四个亿,凤凰新闻客户端的PV昨天达到了接近一千万,从这几个数据中能看到一些关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还有移动互联网跟基于浏览器和基于客户端目前用户的大概的分布,我们手机官网现在流量接近PC和互联网的1/3,目前APP这些应用虽然比较热,但是它的访问量还是比基于浏览器的量还是要低不少。

这个3.88亿是表示我们现在中国的手机用户上网已经超越了PC端,通过手机上网已经占到整个网民的70%。这是从2007年到2012年,我们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占比的一个变化情况,大家看到最新的数据,到2012年6月底,手机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3.88亿,已经占到了72.2%。

我们来看一下移动互联网用户上网的主要目的,我们很欣慰的看到,现在移动互联网用户在移动设备商网时还是有非常大的比例在浏览新闻资讯。

还是来讲讲移动互联网媒体的一些特性,大家能看到我们日常接触到的媒体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现在大家用得比较多的电脑,各有特点,我想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来临,移动互联网的媒体能够结合目前所有媒体形态的一些优势,它能够做到实时推送和精准的营销。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体形态有两种,一个是基于浏览器的,一个是基于客户端。这张是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移动设备上网时间分配,九成以上还是通过浏览器获取资讯,但是这种状况正在改变,从我们凤凰网新闻客户端发展趋势来看,变化也非常快。

既是基于浏览器和客户端获取新闻资讯,获取媒体资讯的一个对比,基于浏览器还是目前的主流方式,对设备和网络环境的要求比较低一些,目前几乎所有的机型都能访问基于浏览器的手机网站,缺点就是用户体验稍微差一些。

这是现在移动互联网媒体主要的一些内容构成,第一是传统互联网媒体,直线产品平移,以现在五大门户比较典型,网易、腾讯、新浪、搜狐都在做,传统媒体向移动化的一个转移。还有一些新兴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它们更多的可能是做一些内容的契合和推荐。但是目前来讲,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在媒体还是五大门户依然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基本上都过亿。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的运营模式基本上是三个方向,这不光是媒体的,大部分的手机上的应用都是这些基本的模式,产品本身不收费,通过移动增值服务来收费。

这个图是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的分类以及趋势,大家能看到传统的业务还是占主流位置,这部分正在改变。我们看到手机网页上的广告占比也比较大。这个是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的一个广告的结构占比,大家能看到一年的时间,移动广告市场份额增加了30%左右,移动广告已成大趋势。

再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观察到的一些行业的趋势,特别是在目前,在基于浏览器的访问量和用户量还是最大的情况下,用户习惯也还是在用浏览器观看媒体资讯的情况下,我认为HTML 5机会更大一些。

然后独立的媒体平台概念逐渐趋于模糊。因为互联网时代的门户已经把传统媒体做了一些区隔。凤凰集团我们还是要集中体现我们媒体的优势,这里面有凤凰视频、凤凰电台等等产品,大家在APP Store里面都能下载到。

第二个是我们跨平台的全媒体战略,这也是为了促进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前面几个平台,包括凤凰卫视,凤凰网这些信息,我们都希望能够把它推送到移动互联网上,就跟大家分享这些,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