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投资集体“遇冷” 是喜是悲

[摘要]来自市场研究机构清科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1至5月,我国移动互联网行业投资集体“遇冷”,无论从投资案例数量、投资金额总数还是单笔投资金额来看,投资水平都远远低于去年同期。

(中国软件网讯)去年才因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快速普及成为资本市场新宠的移动互联网,为什么会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经历“冰火两重天”的变化?

一方面,这是资本进入“冷静期”的自然选择。如果说去年的资本狂热来自于对新兴产业领域的乐观预期,随着时间的推移,风险投资机构也开始更理智审慎的态度对移动互联网产品进行审视。部分移动客户端仅能以用户数量和流量“说事”,商业模式并不清晰,用户黏度不高,也缺乏盈利模式:前端和应用内收费?手机网民还未形成这样的消费习惯;依靠广告收入?受限于流量和移动广告平台的发展水平,目前移动广告的变现能力远低于传统互联网广告。

另一方面,传统互联网巨头对移动互联网市场青睐有加,迅速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移植到移动互联网,近期互联网企业纷纷涉足手机制造,就是这种热情的体现。“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在移动互联网端同样发挥着作用,资本市场的投资方向始终是中小开发者,但他们现在很难使自己开发的游戏外应用突破大企业的“包围”。

事实上,资本进入与否并非是衡量产业“冷热”的惟一标准。从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基础来看,在硬件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出货量依然居高不下,产品从价格和功能上都更加多元化,更多用户的进入使市场对应用服务的客观需求也“水涨船高”;在支撑环境上,应用程序商店的完善和支付体系的突破也为开发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因此,对于中小开发者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将“内功”练好,通过创新应用尽快进入大企业尚未涉及的范围:一方面,能够将线上线下资源相结合的位置服务涉及不同细分领域,另一方面基于不同细分人群的移动社交网络应用还存在巨大的空白,这些都可能成为未来中小开发者的突破方向。资本的嗅觉始终灵敏,它们依然在苦苦寻觅能真正突破同质化竞争、具有可操作商业模式的移动互联网应用。

对于新兴产业来说,“缺乏资本”和“充斥泡沫”同样危险,从这个角度来看,资本不再一拥而上,更能够让开发者更理智地考虑未来,进行产品规划,对我国移动互联网市场未来的发展未必不是好事一件。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