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恶意广告泛滥 业界标准难统一

[摘要]最近消息,随着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逐渐清晰和多元化,在移动广告这一领域,已经衍生出了多种广告形式,如Banner广告,互动式广告、通知栏广告等。

(中国软件网讯)最近消息,随着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逐渐清晰和多元化,在移动广告这一领域,已经衍生出了多种广告形式,如Banner广告,互动式广告、通知栏广告等。其中,通知栏广告是Android手机较为常见的一种广告形式,开发者通过捆绑通知栏广告插件,用户在下载应用后,会在使用手机过程中不定时地、不明来源地收到通知栏信息,干扰用户操作。

据了解,通知栏广告往往跟恶意扣费、强行下载的流氓广告捆绑,用户在操作手机过程中,弹出的通知栏广告非常容易造成点击,而且,通知栏广告弹出时不明来源,用户想要清除通知栏广告,往往要逐个卸载手机里的应用才能清除,给用户使用手机带来很大不便。此外,易点击,强制选择等特点,使得通知栏广告的转化率大幅提高,营收比普通Banner广告高一半左右,因而很多开发者选择使用通知栏广告形式盈利。

记者了解到,捆绑通知栏广告插件的应用已超过5万个,其中大部分都具有匿名推送广告、强制下载软件且无法关闭等特点,且移动广告广告公司与应用开发者分工明确,共同牟利。360副总裁李涛认为,国内移动互联网正在形成一条以强制、匿名通知栏广告为核心的手机恶意广告产业链。

反方:通知栏广告干扰用户体验,应拦截抵制

据了解,在如360手机卫士、金山手机卫士等国内主流手机管理软件中,已增加拦截通知栏广告功能供用户选择。

360副总裁李涛称,通知栏原本用于通知栏消息推送的这么一个工具或者机制,已经被恶意广告给利用了,我们将是否匿名推送、强制下载、无法关闭以及恶意扣费作为衡量应用是否健康的标准,大部分通知栏广告都具备这四大特点,因此选择拦截通知栏广告,作为对用户使用手机的一种保护。

Android应用商店应用汇,已屏蔽带有通知栏广告的应用进入应用商店。应用汇商务副总裁卢衍锴表示:“应用汇曾接到很多针对恶意通知栏广告的用户投诉,为了避免用户误以为这是应用汇提供的服务,因而对此类应用选择了屏蔽。”

此外,移动广告商多盟、Inmobi等也明确表示不涉及通知栏广告业务。

这对于使用通知栏广告插件的开发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安卓应用的用户量虽然一直保持快速增长,但大部分用户并未能给开发者带来实际的收入。部分开发者为了快速提高收入,嵌入通知栏广告。但如果国内主流第三方软件都屏蔽了带有通知栏广告的应用,对开发者的利益则大为不利。

正方:通知栏广告可以在绿色环境下发展

手机广告服务商WAPS是一家提供多种通知栏广告服务的公司,CEO黄波介绍,除了开发者自己加入通知栏广告,有10%开发者选择第三方提供的通知栏广告SDK,让应用带来的收益更高,平均一天可以多赚15-20元。

“通知栏广告形式是安卓系统上被允许的一种消息展现形式,包括苹果也在主推通知栏这种形式,关键在于怎么合理控制,不要被滥用。”

“通知栏广告在内容绿色、不强制点击、低频推送的情况下,就市场反应来看,用户是可以接受的。就Android开发者目前的营收状况来说,通知栏广告可以缓解Android平台赚钱难的问题,有效保护开发者的利益,通知栏广告用好了,对整个产业链是有帮助的。”

将通知栏广告作为主要业务的手机广告服务商酷果广告认为,将通知栏广告“一刀切”,有失公允。酷果广告CEO梅孝龙向记者表示,“把握好开发者利益和用户体验之间的平衡对手机广告服务商的长久发展非常重要,随着市场环境逐渐健康,提供安全、低频、可卸的通知栏广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也在积极地与第三方手机管理厂商沟通,怎样才能不屏蔽带有通知栏广告的应用,使开发者、手机广告商的利益不致受损,关键在于如何界定行业标准。”

机锋网副总裁曾刚认为,通知栏广告是否健康发展,用户是否能够接受通知栏广告更重要,如果用户可以选择是否接受通知栏广告形式,则可以提高用户接受度。他认为,开发者、手机广告商应在兼顾开发者利益和用户体验的重要性上,三七比例更为合理。“通知栏广告与手机短信广告类似,只不过手机短信广告受制于运营商,用户没有选择权。”

行业标准难界定:如何界定恶意广告?

作为手机广告产业链上的重要组成,手机管理软件厂商、应用商店、手机广告商、开发者对恶意广告的定义莫衷一是,最后损害的,仍是用户的利益。

此前,360提出了是否匿名推送、强制下载、无法关闭以及恶意扣费作为衡量应用是否健康的标准,屏蔽符合该标准的手机应用,拦截通知栏广告。

互联网评论人士米晓彬认为,通知栏广告不能简单地与PC弹窗相提并论,其中的静默更新、匿名、全屏展现等形式都侵害了用户的知情权和自由选择权。他建议,通知栏广告应实名、用户可设置选择、不超过手机屏幕三分之一、低频率推送,保护用户合法权益和操作体验。

据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律师团成员律师蒋苏华介绍称,国内目前有关互联网广告的规定没有对手机恶意广告行为进行禁止,工信部仍在征求意见稿阶段,开发者、手机广告商仍需自律,将眼光放长远,既要保护相关利益方,又要满足消费者满意度。 




免责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来信: liujun@soft6.com 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